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atthias Mann與全蛋白組學

Matthias Mann與全蛋白組學

如果您是做蛋白質組學研究,就一定聽說過這個男人

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的大神級人物,nature,Science,Cell是很多做科研的人終極一生的夢想,但是對於Matthias Mann來說在nature,Cell,Science發文章就是家常便飯,每年至少都會有一篇。

Matthias Mann,出生於1959.10.10,天秤座,德國人,就讀於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ottingen),這個大學德國國內排名第5,世界排名93,Matthias Mann本科主修數學和物理,妥妥的學霸一枚,1988年在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正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ohan Fenn,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Matthias Mann之後在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EMBL)成為group leader(漢語應該翻譯成學科帶頭人),主建了生物信息團隊,從2005年起一直就在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擔任所長,2012年因在蛋白質組學和質譜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得影響力僅次於諾貝爾獎的Louis-Jeantet醫學獎。

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第一次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大數據時代來臨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它已經上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

同年Matthias Mann就建立了MaxQB database,蛋白質組學的資料庫(http://maxqb.biochem.mpg.de/mxdb/),致力於蛋白全譜的研究,目前蛋白全譜已完成的物種及信息如下

已經完成的項目如下,這些完成項目鑒定的總蛋白都可以從網站上自由下載。

那麼Matthias Mann大牛為什麼一直致力於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又回到我們所熟知的基因組學,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基因數量比原先估計少得多,這是人類與其他種類基因數量的比較。

專家們認為,人體的複雜性不僅僅來源於基因。麻州廣闊研究所的專家蘭德稱:「人類的複雜性不僅僅涉及到基因的數目,而更在於自然界如何採用這些基因。」但人類如何擁有較少的基因,而又是如此複雜呢,這在於人有多種蛋白質,即複雜的蛋白質做更多的工作。很多生物學上的複雜性,不是基於單個蛋白質,而是基於多個蛋白質的組合。」

在英國D.諾布爾教授於2006年出版的一本科普讀物中《生命的樂章:後基因組時代的生物學》提到的「基因組更像是一組冗長的機器編碼, 用於構建生命遊戲中的關鍵角色——— 蛋白質。但是, 有一個主要的方面, 我們卻仍然知之甚少: 這些蛋白質在機體細胞內的化學作用規律究竟是怎樣的, 它們是怎樣摺疊、結合與相互作用的。而且在功能性方面, 我們也是更加無知。迄今為止, 我們並不知道, 一個特定的基因是否可在一種、兩種、三種、一打,甚至上百種的功能中發揮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蛋白質組學研究越來越熱,近三年pubmed上收錄的蛋白質組學方面的文章都在7000篇以上。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thias_Mann

2. Christoph, Schaab,Tamar, Geiger,Gabriele, Stoehr,Juergen, Cox,Matthias, Mann.Analysis of high accuracy,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data in the MaxQB database.[J].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 MCP,2012,11(3):M111.01406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邦菲生物 的精彩文章:

TAG:邦菲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