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必修課——學會閉嘴

人生必修課——學會閉嘴

今天來聊聊關於交流的話題,這篇文章主要講一件事,為什麼要學會閉嘴。

先上答案,因為人只要一開口,便是虛妄。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待我慢慢道來。

1.比較與偏見

比較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快速認知事物的方式。一輛貨車,一輛轎車,哪個大?一輛轎車,一輛摩托車,哪個大?有了比較,一眼便知。萬綠叢中一點紅,能在萬綠中看到一點紅,因為有色差,因為有鮮明的比較。

正是因為有比較的存在,人能夠快速的認知衡量世界。保護你的也必然加害於你。比較,這個行為的本身,就會帶來一個很麻煩的東西,它叫偏見。

兩個東西如果有可比性,一定有相似性。把郭敬明和姚明放一起比身高,把奧巴馬和自己比膚色。郭敬明、姚明、奧巴馬、你,都有身高,都有膚色,才有可比性。當然,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著的,我們一定能找到任何兩個東西的相似性。正因如此,萬事萬物,都能夠進行一定的比較。那麼問題來了。

比較,比什麼呢?

比如,把一群人進行比較,你是按身高、膚色、學歷、DNA,還是按智商、顏值等等呢?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無論你採用什麼標準進行比較,都不會帶來更全面的認知。

比較,是一種聚焦的行為,把任意兩物聚焦在一個情境下的行為。

這種行為,就帶有很強烈的主觀性。萬事萬物都存在聯繫,非得把他倆,用一種標準進行衡量,這樣既主觀,又偏見。

把郭敬明和姚明放一起比身高,把奧巴馬和自己比膚色,把小紅和小明比體重,把小李和小張比顏值。這就是一種主觀的分法,每個人都有各種的屬性,憑什麼非得看這些屬性呢?

反過來講,如果看身高、膚色、體重、顏值不合理,看學歷、DNA、智商就合理了嗎?

我想說的是,根本不存在完全客觀的比較。每一種比較都是主觀的,每一種比較都是偏見。有比較,就有偏見。

是因為你「偏見」的這個屬性很重要,很有價值,你才會根據這個屬性去比較,去「偏見」。

比如汽車比自行車快,快就是汽車的價值,自行車比汽車更便捷,便捷就是自行車的價值。

人每時每刻都在認知事物,完全客觀、不偏見、不歧視,是不存在的。

從這個角度講,辯論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辯論賽無時不刻不在比較,有比較就有偏見。任何認為對方是以偏概全,而自己卻不是以偏概全的行為,都是偏見。

2.本質與偏見

那我們再進一步,聊聊事物的本質。真的有本質這一說嗎?

比如,蘋果是紅色的。有人說,蘋果的本質是紅色的。真的是這樣嗎?在色盲症患者的眼中,蘋果的本質,並不是這種顏色。

比如,人們一看到一塊黃金,第一反應:這肯定是個寶貝。但是,「寶貝」是黃金的本質屬性嗎?它很堅硬,同樣能用來砸核桃。它有光澤,能用來反光。

比如,人的本質是什麼?在生物學家看來,人的本質是動物。在古生物學家看來,人的本質是海魚。在物理學家看來,人的本質是一堆原子。

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會有很多很多的屬性,相當於世人給它的「標籤」。而沒有哪個標籤,能代表這種事物的真正屬性。

霍金去世,你能說他是個殘疾人,是個物理學家,是個公眾人物,是個很有趣的人,是個科普作家,是位父親。但沒有哪種說法,是霍金的本質。只要一開口說霍金,就已經對他有偏見了。

3.文明與偏見

自有文明起,文明的先入為主影響了每一代的人。什麼好,什麼不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似乎已然成為定式。我們一出生,整個世界就把所有的定式推送給我們,讓我們接受文明視角下的「本質世界」。

人也是一樣,看待事物只有自身的角度。這種先入為主的模式,不自覺的就把事物,按自己的方式進行分類評斷。萬事萬物,在自己的口中才有本質,在別人口中,卻什麼都不是,真的是太狂妄了。

一開口,便是虛妄。

成功的本質是有錢?成功的本質是有地位嗎?只不過是文明和環境的塑造,世人都覺得這樣是成功,它就成了成功的本質。

那沒錢是不成功嗎?一旦將成功與金錢放在一起衡量,這就是一種偏見。周恩來一生窮困儉樸,你能說他不成功嗎?

在現實生活中,成功的本質就是這樣世俗。受著文化與環境的影響,出現了群體自欺,大部分人選擇接受現實,少部分人選擇逃避和離經叛道。

那又如何呢?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郭嘉天妒,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這就是文明的眼光。

文明一開口,歷史便是虛妄。

所以,學會閉嘴真的太重要了,喋喋不休只是在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偏見有多深,自己對自己偏見的行為有多自豪。實際上,太傻了。

而反過來想,每一個被人歧視過的人,都應該明白:他對你的比較是他的偏見,你的價值不被他所發現,是他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或更加積極一點,你應該反思,為什麼沒把自己美好的地方展現出來,沒讓別人去偏見自己的價值呢?

那。一開口,就是偏見,那我們到底還說不說話了?

4.蘇格拉底與不偏見

這時候,我們得請出「最有智慧的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標籤)——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這句話很多人都會掛在嘴邊,而這些人,恰恰是要被蘇格拉底狠狠地批評的。這到底怎麼回事?我來講講蘇格拉底的故事。

(德爾斐神廟)

蘇格拉底有個學生,叫海勒豐,是蘇的死忠粉。在古代雅典城外的一座山上,有個德爾斐神廟,裡面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相傳那裡的神諭最靈驗。海勒豐有次跑去神廟,問:世上有沒有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人?神諭說:「沒有。」

海勒豐回來,告訴了蘇格拉底。他的第一反應是:「不會吧,我自己覺得毫無智慧,但神不會說謊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會不會是神搞錯了?他想了個辦法,決定親身印證一下。

蘇格拉底先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稱的政治家,與之交談後,發現此人一肚皮草包。他又去找了最優秀的詩人、手工藝人,發現他們都一個德性,都覺得自己出類拔萃,因為有一技之長而沾沾自喜,個個以為一切全通。

最終,蘇格拉底想明白了,神諭是對的。他說,跟別人相比,我一樣一無所知,但我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是,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而我知道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是最智慧的。

故事講完了。還是那句話,保護你的也必然加害於你,陷我們於無知的恰恰是我們的已知。

無知,便是一種拒絕偏見的行為準則。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愚以為,可全為者,無知也。

當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比較,下篇文章我會介紹如何進行高水平的討論,在這裡只提供一點:只對有價值的地方,進行比較。

沒有客觀的比較,不代表我們不比較了,也不代表所有東西都一視同仁。把東西進行比較,是一種很方便的認知,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事物的價值,來進行比較。

也就是說,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多與美的地方進行比較。比如在第四章的開頭,「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標籤」,你就能明白。

得先想到一個有價值的地方,比較才是值得的。如果沒有價值的隨意比較,只是隨便分類,就像把郭敬明和姚明比身高,就很有可能限制自己的認知,更可能無形的傷害他人。

沒價值,就別輕易的比較,別輕易的貼標籤。如果有人非得貼一個標籤,那我們得小心,他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

學會閉嘴很重要,這不僅僅是承認自己的無知,更是智慧的表現。

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諾的小屋QAQ 的精彩文章:

TAG:諾諾的小屋Q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