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馬遜和菜鳥的中美「3公里生活圈」模板

亞馬遜和菜鳥的中美「3公里生活圈」模板

Mr.Key預測,2018年在快遞員、外賣配送員、新零售配送員(暫且這麼叫)三者之間會來一次資源的重新分配。資本流向哪個地方,會加速人員流向哪個地方。之前有一些快遞小哥轉去送盒飯了,今年很可能會有更多人去給超市、商場和品牌店送貨。反正馬路上的電動車會越來越多。

做出這個判斷的主要依據是資金的流動方向,中美兩個市場表現出相似的趨勢,都在往傳統零售的配送端加錢、加戲。

上個月,亞馬遜把Whole Foods超市接入兩小時配送服務Prime Now中,這意味著亞馬遜要強勢介入為超市送貨的生意了。據彭博的報道,Whole Foods原有的C端配送商Instacart的業務受到了影響,連原本劃給Instacart員工用於揀貨、打包的區域也被擠佔壓縮了。

Instacart是一家專門提供同城配送的創業公司,可以理解為美國版的達達。它的創始人Apoorva Mehta以前在亞馬遜物流相關部門工作,2012年時離職創辦了這家公司,從此站在了亞馬遜的「對立面」上。剛開始雙方的對立還不明顯,因為亞馬遜那時候還沒把主要心思花在線下超市,生鮮業務Amazon Fresh也沒做起來。

去年買了Whole Foods後,情況完全不一樣了,Instacart的業務被擠出Whole Foods是遲早的事,儘管它在2014年就給這家超市送貨了,現在雙方的合同還沒到期,Whole Foods還是Instacart的股東之一。

Instacart創始人Apoorva Mehta(右)在Whole Foods超市

但劇情的發展就是這麼有意思。亞馬遜對Whole Foods完成收購後,向業內傳遞了一個讓人惶恐的信號:龐然大物來了,我們(傳統零售)要怎麼做?結果,這次收購反倒讓Instacart成了搶手貨,它接到了來自Costco、Kroger的在線配送大單,並將業務拓展到了加拿大。因為這些零售商不想坐等被亞馬遜搶走零售份額,轉型線上迫在眉睫。

現在,美國街頭常見的連鎖藥店CVS也委託Instacart為其配送。亞馬遜沒能在去年收購Whole Foods時一併拿下Instacart(最新估值42億美元),越往後就越難了,它是奔著上市去的。上個月,Instacart融到了2億美元E輪,這應該是它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其CFO說,2017年公司業務規模增長了160%,從30個市場拓展到200個。

美國超市、雜貨店的轉型需求給配送商畫了一張大餅,需求迅速增加,也推高了第三方配送平台的單量與估值,這種現象在中國演繹得更豐滿。美團外賣要給海瀾之家送貨;屈臣氏接入菜鳥網路,利用點我達的配送員給周邊3公里用戶送貨;大潤發上線App送生鮮和快消品。

據Mr.Key身邊的靠譜消息源透露,菜鳥不久後將接入一家重量級的線下獨立品牌商,利用合作夥伴(可能是點我達)為其配送。一個趨勢是,從最初的盒馬,到後來的大潤發,再到屈臣氏、海瀾之家,經歷了從自營型新物種,到大賣場、集合店,再到獨立品牌商的過程。未來,那些在全國密集開設了線下門店的獨立品牌商(比如服裝連鎖、化妝品、母嬰等)將會觸發一種連鎖反應,陸續接入配送平台,延伸銷售半徑。

菜鳥看上屈臣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屈臣氏在一二線城市的布點比較密集,每個門店可作為出貨倉使用,去中心化。菜鳥有網購用戶的地址庫,就近指派門店發貨,讓騎手上門去取。像點我達、餓了么蜂鳥這種具有全國線下配送能力的服務商的價值會被重估,以前送盒飯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語。

Whole Foods水果配送貨架

這與盒馬的思路差不多,都是鎖定3公里生活圈這個概念,把城市分割成一個個半徑3-5公里的圓圈。往後還會更垂直化、精細化,會出現送服裝的圈,送生鮮的圈,送快消品的圈,送某某品牌的圈。電商平台有每一個圈裡的用戶偏好數據,圍繞每個圈做更精細化的營銷與垂直圈層拓展就有可能。這就給線下商業植入了互聯網的打法。

既然是互聯網打法,就少不了引流思維。亞馬遜買下Whole Foods後第一件事就是降價,圍繞香蕉、櫻桃、火雞等商品做長期促銷,哪怕把毛利降到零。這部分商品是為引流和打擊對手的,這跟外賣消費滿多少減多少、新人券、盒馬的免配送費等是一個意圖。真正用來賺錢的是超高頻低毛利商品,或低頻超高毛利商品。

但這套模式的成本費用一直是我比較關心的話題。屈臣氏的門店發貨+配送服務一般收取7~11元的定時配送費;Whole Foods給亞馬遜Prime會員送貨是免費的(需達到一定購買金額,實際上Prime會員本身就是付費取得的),但用戶想追求時效,2小時內送達,需要額外付費。

這說明,如果顧客想要更確定性的配送服務,需要為平台適當攤銷一部分成本,不然這部分開支會像滾雪球一樣吞噬掉利潤。亞馬遜去年在新加坡推出Prime Now服務,訂單需求量激增後,運力暫時跟不上,2小時達就會打折扣。我不知道這個曲線的拐點在哪,規模化能否攤薄成本,類似菜鳥這種系統分配員統一調度、引入技術手段和智能演算法應該會降低一部分成本,但東西總要有人去送不是么。

餓了么被阿里全資收購的傳聞現在還沒被官方坐實,有人覺得95億美元太貴了,如果放在上面分析的這個局面下看,可能會更容易理解。未來可能會出現買一家零售配送商比買一家零售超市更貴的現象。

Mr.Key關注電商、零售、雲計算、互聯網金融、數字音樂、海外市場等。你也會在虎嗅、雪球、鈦媒體、新浪創事記、騰訊、搜狐上看到[一千二百字]的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千二百字 的精彩文章:

Twitter+陌陌等於一個微博 功勞屬於近8000萬新增用戶

TAG:一千二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