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崆峒武術中之養生動功

崆峒武術中之養生動功

崆峒武術之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人與天爭,人與獸斗及人與人爭的時代。八千年前,在崆峒山修鍊的廣成子,發現因修道時久坐終日不動,就容易造成精神與肉體的萎靡和睏倦,再加上崆峒山林海浩瀚,常有猛獸出沒,因為只有生存下來才能夠修道,也是為了預防野獸和嚴寒酷暑的侵襲,於是廣成子和弟子們一起,效仿野獸之間的搏鬥動作,結合修鍊時的吐納功法,遂創立了崆峒古太極八式、無相神功、花架拳等崆峒派獨有的動功養生方法。這些養生功法也成為崆峒派武術最早的雛形,也為少林、武當等武術流派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經驗。

崆峒派養生動功最具代表性的古太極八式、無相神功、花架拳,以吐納之道和陰陽二氣合理運動為理論依據,動靜結合,在動的過程中,讓思維隨著優雅的音樂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靜,從而使人這個高度精密複雜的系統,得到科學、合理的調整,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尤其對腰腿、關節、心臟及失眠等疾病有積極的療效和預防作用。實踐證明,對減肥以及中老年婦女的體形健美有更顯著的功效。

練習崆峒派養生動功必須注重姿勢與勁力,以站樁為根基,心中不用力,虛其心而實其腹,使意與丹田之氣相合,進退靈通,毫無阻滯,進者如弩箭直發,百發百中;退者似飛鳥歸巢,飄然而返。演練時心中空空洞洞,無拘無束,雖然姿勢千變萬化,但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拳無形,意無意,不動無意動有意,無意之中求真意。心無心,心空也;身無身,身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一靜一動,一屈一伸,起落翻鑽,移挪縱橫,圓中求直。崆峒派養生動功注重習練骨、筋、髓三步功夫。練精者化氣,練氣者化神,練神者化虛,明三節,知四梢,曉六合,懂八性,解八忌,然後再練潛聲、發力。據崆峒派有關典籍記載:崆峒派養生動功練習時要求勿直求圓,圓而無角,是為正宗。不走直線,以圓弧為要;遇強智取,遇弱活擒,遇剛而柔,遇直而閃,遇猛而化,遇正而轉,遇斜而走,遇手而顧,遇銳而圓,遇柔而剛。隨走隨打,無出稜角。不架不頂,手到步到,還求圈中妙,波浪起伏,無始無終,起潮即落潮,潮水滾滾不住流。要想知道圈中妙,多劃手來多走步,多思多想知根苗。

廣成子的養生學說認為:人幾乎一切病機根本點都在於整體的陰陽是否調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即人身陰陽在運動中如果不協調,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就會引起機體活動的異常,導致某些疾病。人體活動的正常進行,身體健康的維護有賴於機體的陰陽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保持平衡。崆峒《內功圖說》:「天地本乎陰陽,陰陽主乎動靜,人身陰陽也,陰陽動靜也。動靜合宜,氣血和暢,百病不生,乃得盡其天年。」「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明確告訴我們,若按人體陰陽消長的道理和男女生長繁育的規律進行崆峒派養生動功的鍛煉,人體的陰陽就可以調和,早衰也將得到預防。

崆峒派養生動功蘊含了深刻的養生理念,它練習時要求心平氣和,自然之中求自然,方為自然而然。百病皆由心生,只要我們能心平氣和、平淡、自然地對待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人和事,我們必然心寬,心寬則體健,體健則可長壽。習練崆峒派養生動功,可以使人們充滿自信的面對人生、事業和生活,它必將成為現代人們的一種時尚而又振奮人心的精神力量,它武舞相交,武藝相融,不但能強身祛病、自娛自樂,而且正在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情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展功夫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發展功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