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中國古代,所謂「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中國古代,所謂「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送信的使者喊著「八百里加急」,然後就是策馬奔騰的畫面。那麼,這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到底速度有多快呢?在歷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這樣的說法呢?

在古代,由於科技發展水平有限,不想現代打個電話就好了,古代如果要傳遞信息,只能靠書信。而書信文書一般都是投遞到驛站,然後由驛務人員開始傳送。

古代的驛站一般是20里一個,唐代官方規定,快馬要日行一百八十里,再快些要日行三百里,最快的則要日馳五百里。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則表示情況最緊急,速度最快。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唐玄宗則在長安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但六日之內就知道了,可見傳遞兵變奏章速度每天即達五百里。這已經非常快了,而「八百里加急」一般都是誇張的說法,實際上跑不了那麼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國漫三大最令人惋惜的情侶,前兩對無人識,最後一對人盡皆知
繁華盛世的大唐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