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訪Qtum帥初:現在的區塊鏈技術,仍有這四大難題未解決

專訪Qtum帥初:現在的區塊鏈技術,仍有這四大難題未解決

從2018年伊始,借著A股市場的東風,區塊鏈便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然而面對近期持續跌停的概念股,給不少準備進軍區塊鏈市場的追隨者們一盆冷水。區塊鏈為何如此火爆?究竟是新機遇還是新泡沫?局內人是怎麼看的?區塊鏈技術的真正意義在何處?

對於這些問題,Qtum聯合創始人帥初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區塊鏈探長邀請了數位業內人士,講述他們在這個行業里「搏擊」的故事,並分享他們的看法,給後來者一些忠告。本期的專訪嘉賓是帥初,Qtum聯合創始人,入選2017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名單。

早在2012年帥初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讀博的時候,就開始了解比特幣背後的技術,一直在海外的技術社區里不斷地學習,也做過開發項目。2015年,他在巴比特上寫了很多入門性的介紹文章,比如《從0到1搭建自己的區塊鏈往來》,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的介紹等。

2017年9月份正式上線了主幹網路。在整個項目發布之前,他每天會工作16個小時以上,項目發展之後,他每周在不同的地方出差,為了建立更多開發者的社區、項目,同時找到找更多的商業合作夥伴。

這個超負荷運轉的工作狂人對於區塊鏈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有著更為純熟的思考。

1

關於區塊鏈的四個挑戰

時下對於區塊鏈1.0、2.0和3.0的分類討論非常火熱,帥初認為,對於區塊鏈來說不能作如此單純的分類,並且,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成熟的生態可以稱得上區塊鏈3.0。

因為區塊鏈是通用的技術概念,最終需要看它解決的是什麼樣的場景。

他認為,現在的區塊鏈技術還遠遠不完美,想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目前看來,主要面臨這四個挑戰:「第一個是scalability(可擴展性),第二個privacy(網路隱私)和independence(獨立性),還有第三個是Governance (區塊鏈治理),第四個是Compliance (合規)。如果真的有區塊鏈3.0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在這四個方面能夠去做一些改進和突破。」

第一個挑戰,如何解決網路的scalability(可擴展性)。比特幣和以太坊每天處理的交易筆數非常少,比如比特幣,每天能夠處理30萬筆交易,以太坊能夠處理100萬筆交易。定位於區塊鏈要成為未來基礎設施的話,需要處理的是千萬筆甚至上億筆、幾十億筆的交易,這將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如果真的有3.0的話,可能要解決TPS的問題。

第二個挑戰,如何解決privacy(網路隱私)。現有的區塊鏈網路每一筆交易都是透明的,這樣來看其實未來會面臨很多隱私性的問題。如果在區塊鏈網路上銀行A給銀行B做了一筆轉賬,但是肯定不希望銀行C可以看到,那如何去保護相關商業交易的隱私性?

另外一個independence(獨立性)的挑戰,因為區塊鏈技術是希望未來能夠在上面成長出來成千上萬個應用,但是這些應用應該是隔離的。現在這個應用的深度綁定和深度耦合其實e e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比如在以太坊網路上,如果有一個應用出現了問題,可能會影響界定於同一個網路的其他應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該如何做好資源的隔離,包括獨立性的保護?

第三個挑戰,相當於整個區塊鏈網路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公開問題:如何設計一個更好的治理模式。網路本身已經變成了分散式網路,但是治理還是一個中心化的治理結構。

比如比特幣的分叉,如果真的有區塊鏈3.0,要更好地解決網路的治理問題,誰有權力為一個分散式的網路來做最終的決定,來進行軟體的更新,包括如何不傷害生態系統,而不是有問題就分叉。

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第四個挑戰,就是面臨著合規性和生態發展的問題。

現在所有的加密貨幣、數字貨幣有天然的匿名性,必然在監管的合規方面面臨很多挑戰,能不能考慮未來數字貨幣也有一些ID(identity)的兼容,就是和現在的數字身份做綁定和兼容。另外整個數字貨幣行業的發展未來面臨很多合規性的問題,這需要從技術設計的角度來解決。

比如通過智能合約來完成對參與者用戶ID的管理,做治理方案、治理協議的時候,把監管者、監管部門的角色納入進來,讓他們從技術的角度保證有這樣的開放性,未來能夠符合合規的需求。

2

區塊鏈的價值是長期的

從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軌跡來看,它最早其實是從數字貨幣概念衍生而來。

在2015年之前,所有人聊的都是加密貨幣或是比特幣,因為當時行業除了加密貨幣之外,沒有太多其他的應用場景。

2015年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體系可以更多的事,但目前來看,其實基於區塊鏈技術真正有應用場景、有用戶的就是兩個,一個是數字貨幣,一個是ICO。

帥初對此表示:「我覺得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本質上只是一個技術體系,這個技術體系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創造信任,作為一個Trust Machine能夠創造信任。」

他認為談區塊鏈的時候至少要談兩個東西,一個是大家都在談的加密貨幣,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第二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叫做Trustless Platform(免信任平台)。從他的角度來看,其實第二點才是區塊鏈真正發揮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個點,作為Trustless Platform,可以在上面執行智能合約。

比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全國最大的房產中介鏈家,為了運營自己的商業模式可能在全國需要招聘1萬個跑腿的小哥,天天去看房子、簽合同。

但是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一個智能合約部署在區塊鏈網路上就是一個虛擬的代理人或者代理商,就可以按照之前預設的一些條件去自動執行這些合約。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用幾台計算機去替換掉比如由1萬人去做的一個工作,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經濟運作的效率。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區塊鏈的價值是一個長遠的事情。

帥初表示:「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不是一年、兩年、五年的事情,是一個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事情。對於一個新興的技術,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包容和審慎的態度去看待,因為未來所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也是很難預測的。」

3

區塊鏈還是要專註技術創新

帥初希望進入這個行業的創業者能夠考慮清楚所做的項目真的解決了那些性質方面的技術問題,包括給傳統的行業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解決了什麼樣的痛點是原來解決不了的以及創造了什麼價值,這個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為了區塊鏈的創業而創業,希望能夠去解決問題,專註於產品,又能夠創造價值。從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角度上來說,做區塊鏈和發幣是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就是說做區塊鏈不一定要去發幣的。

他認為整個區塊鏈行業現在處於早期的階段:「我覺得目前從我個人的角度,包括我們自己量子鏈(Qtum)在做的一些方向來看,我們還是專註在做技術創新。」

在行業早期,商業模式不明朗的時候,技術積累比較深厚的一些項目是更容易獲得支持。單純商業模式的創新,其實很多時候會面臨監管方面的挑戰。包括共享經濟在早期,網約車或者滴滴打車一樣早期也面臨很多監管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一個區塊鏈的項目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是早晚都可以做的事情,但是技術的積累其實是前提和要素。現在在早期階段,主要還是看技術的先進性和技術的可靠性。要看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解決這個行業裡面面臨的一些技術性的挑戰和問題,包括之前的團隊成員在相關領域是不是有一些技術方面的積累和經驗。

舉一個例子,當時以太坊作為一個明星項目,大家為什麼認可以太坊?因為當時2014年的時候以太坊完成了自己的ICO,完成了公開募資。當時像以太坊這樣的項目,主要是面向開發者的社區做了一個新的技術迭代,最開始的時候也很多人不理解。

但是從整個項目的角度可以發現以太坊確實是朝著自己的技術方向的定位不斷演進的,當時很多人也沒有預想到有這麼大的潛力。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上來說,比如比特幣開發者,包括以太坊的核心開發者,中國的參與人員非常少,基本上沒有。比特幣可能有400名核心開發者,其中一個中國人都沒有。

以太坊可能也有將近100個核心開發者,參與的中國開發者,應該也就1個人,就是比較大的兩個公有鏈的核心代碼的開發,基本上沒有中國人參與,那麼從長遠來看,也會有一些問題。

帥初認為從技術開發的角度上來說:「我覺得國內在技術研發上還是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在技術的研發、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上,未來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包括在國內不斷去推動一些技術研發和技術標準,然後做一些技術開發者的社區。」

4

區塊鏈短期內被高估

但是長期來看被低估了

可以看到有些投資人特別站隊區塊鏈,有些就特別反對,在之前的投資過程中是很難有這樣這樣絕對的分歧的。

對於這個現象,帥初認為:區塊鏈這樣的一個新興的技術,短期內可能是被高估了,但是長期來看是被低估的。

就是從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來看,對我們的技術創新和顛覆來看,未來的影響力我覺得是非常大的。」但是短期內確實是夾雜著數字貨幣和ICO的熱潮,反而有一種被高估的趨勢。但是長期的影響,作為行業的從業者還是非常看好未來所誕生的價值。

關於投資這個事情,就是看在早期的時候以什麼樣的態度去介入這個行業了。現在在這個領域裡面做很多布局和投資,風險會比較高。但是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來看,反而可能也是更好的。

對於一個新技術,應該去研究,因為這不單是關於中國的一件事情,整個區塊鏈的發展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確實早期整個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多財富效應,所以也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他希望大家更多的關注技術:「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個人可能更比較偏向於技術派,我是希望大家能夠專註於去解決目前所面臨的一些技術上的制約和挑戰。我覺得只有這些制約和挑戰解決之後,才可以期望在上面跑出來千萬級的日活的應用,但是現在來看這確實還需要時間。」

國內現在區塊鏈的知識非常匱乏,整個市場的投機氛圍比較重,與國外存在很大大差異。

第一個原因,是國內社區大家更多關心的是短期價格是什麼樣,但是海外的社區大家更多關心技術進展、開發落地和一些場景。

第二個原因,國內之前也有很多媒體的報道,更多是偏向於報道區塊鏈網路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海外更多的報道更客觀、中立,能夠突出技術方面的突破和變革。

第三個原因,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畢竟整個區塊鏈網路的發展,從加密貨幣的發展到比特幣、以太坊,包括整個這個領域裡面的很多項目,確實都是從海外開始先起步的,大多數的文檔可能都是英文的文檔,國內中文的這些開發文檔比較少,中文的開發者的資料也很少。

第四個原因,是中國在這個領域的一些底層開發者比較少,也就造成為什麼感覺想去了解和學習區塊鏈時發現沒有很好的入門途徑,也沒有很詳細的資料可以幫助大家去認知。

國內區塊鏈技術想要迎頭趕上也是需要時間,一個事情的發展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全球打車應用市場成為了「軟銀大家庭」的內部競爭
用電量激增 美國這座城市考慮禁止比特幣「挖礦」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