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與中醫:金針治癒頭風病

袁世凱與中醫:金針治癒頭風病

原標題:袁世凱與中醫:金針治癒頭風病



關注我們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中醫傳承輔助平台


⊙作者:卓大夫


⊙編輯:一墨


金針治癒頭風病

1914年袁世凱患偏頭風症,久治不愈。經張謇推薦黃石屏醫治。黃石屏(1863年~1923年),江西樟樹市名醫。自幼練武,鑽研氣功,精通針灸,將針灸與武功、氣功融為一體。所用金針長達尺余,不用時圈套於左手中指上,用時取下拉直,人稱「金針黃石屏」。他能將金針刺進一寸多深的粉牆而針卻不曲不折,功力不凡。黃石屏入京為袁氏針灸,竟然兩針而愈,袁世凱頭痛再未發作,他送給黃氏酬金3萬元大洋,親題《一指回春》匾額相贈。



兄長治病奇聞


袁世凱之兄袁清泉有病,聞南陽名醫張翰屏之聲名急迎來診。張翰屏系光緒甲午年間舉人,精於醫學,有「神醫」之稱。為袁氏開藥不過四五味,而用黃芪2斤。袁世凱之子袁寒雲疑為有誤,持方問之。張舉筆改為32兩,仍是2斤。袁寒雲私自改為半斤。第二天複診,張起身欲去,說道:「不信醫者不治,吾用黃芪2斤,病者只服8兩,遷延貽誤,誰任其咎!」袁寒雲連忙謝過,請求重新開方。張說:「不必重開,就按前方服三帖痊癒矣。」服後果然痊癒。有人詢之,張說:「虛弱老病,非黃芪不能補,理甚易明,惟分量須有把握耳。」


病危曾請蕭龍友處方

1916年5月27日,袁世凱病危,其長子袁克定邀請京城名醫蕭龍友到總統府為其診斷。蕭龍友切脈後,斷定袁的病為尿毒症,說道:「大總統患有因膀胱結石導致的尿毒症,這是早就知道的。可是我剛才號脈時發現,大總統恐怕還患有糖尿病,我問了家人,也說他口渴胸悶,小便頻頻,看來是併發症了。」說著提筆開了處方,叮囑必須服藥靜養,同時另外取紙寫下幾行字:「得病之時,口渴胸悶,小便頻頻,身體日見羸瘦,針葯罔效。」交與管家,點明「針葯罔效」,氣數已盡。但袁的次子袁克文堅信西醫,弟兄倆意見不合,袁世凱的十餘個妻妾又六神無主,猶疑拖延始終未能進葯。延至6月6日,這個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終於一命嗚呼!事後,蕭龍友對人說,袁世凱內外交困,舉國上下一致聲討,尿毒症又必須靜養,以袁世凱當時的心情怎能靜得下來?他的死是命中注定。



稱「萬家生佛」的蕭龍友


蕭龍友(1870年-1960年),本名方駿,字龍友,別號「蟄蟄公」,「息園老人」,「息翁」,解放後改號為「不息翁」。他祖籍江西吉安,於1870年2月13日出生於四川雅安學署。蕭龍友自幼天資聰穎,又承庭訓極嚴,在青年時代求學於成都尊經書院期間,常以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童年時,由於其母長年有病,便留心於醫藥,他經常翻閱古醫典籍,併到藥店求教醫藥常識。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蕭龍友的古文水平不斷提高,中醫理論知識不斷豐富。


1892年,川中霍亂流行,省會成都日死八千人,街頭一片凄涼,棺木銷售一空。很多醫生因懼怕傳染,不敢醫治。正在尊經書院求學的22歲的蕭龍友挺身而出,同當地醫生陳蘊生沿街巡治,用中草藥進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轉危為安,人稱「萬家生佛」。經此一事,蕭龍友聲譽鵲起。

清光緒23年(1897年),蕭龍友離開四川赴京朝考,獲丁酉科拔貢,即以拔貢生考取南學教習,教滿以知縣分赴山東候補。歷任嘉祥、鉅野、淄博、濟陽等地知縣,後升知府。辛亥革命後於1914年由山東都督府奉調入京,任財政部機要秘書,農商部參事,實業債券局總辦,國務院參事等職。蕭龍友進入仕途後,雖在官場,卻從未間斷研究醫學。


他的視野很開闊,不僅精研中國的醫學經典,而且瀏覽了當時翻譯過來的很多西醫著作,在公餘之暇經常給人看病行醫,頗有療效。所以當時的內務部及主管衛生機關即聘請蕭龍友為考試中醫士襄校委員,並因而取得了醫師資格。


蕭龍友數十年宦海浮沉,自感於國於民無益,更加深了他從醫的決心。1928年,民國政府南遷後,蕭龍友毅然棄官行醫,正式開業。醫寓就設在他的住所。街門坊上掛了一塊小木牌,上面親筆寫了「蕭龍友醫寓」五個不很大的字,木牌為醬紅色底,綠色字。每天早晨患者在門房排號直接到診室依次就診。蕭龍友看病都是親自開方,因他的毛筆字寫得非常漂亮,有不少患者把他的處方收藏起來,有的又裱起來作為書法作品。更有甚者出高價收購蕭龍友的處方,一方面從處方中探討蕭龍友的醫術,一方面也是為了珍視他的書法。


蕭龍友曾為袁世凱、孫中山、梁啟超、蔣介石、段祺瑞、吳佩孚等名流診治。1916年5月,袁世凱病危,其長子袁克定邀請蕭龍友先生入總統府為其診斷。蕭大夫切脈後,斷定袁的病為尿毒症,必須服藥靜養,但袁的次子袁克文卻堅信西醫。就在這不久袁世凱便逝世了。1924年,孫中山因國是大計帶病北上,病情日趨嚴重,請了眾多醫生均不能斷其病由。經友人介紹,請蕭龍友前去為中山先生診病。蕭龍友為中山先生診視後,斷為病之根在肝,因知病已入膏肓,非湯藥所能奏效,故未處方。中山先生病逝後,經病理解剖,證實了中山先生所患確系肝癌,說明蕭龍友診斷無誤,一時社會為之轟動。

1929年1月,梁啟超先生患病便血,事前曾赴協和醫院檢診。洋醫診斷為腎上有病,必須手術切除。梁公放心不下,趨車前往蕭府求診於龍友先生。切脈後蕭龍友對梁公說:「閣下腎臟無病,切勿輕信洋醫的話,應該慎重行事,長服所開中藥便可痊癒。」正值梁啟超推廣西醫,未聽蕭先生中醫診斷。結果,一個腎臟被西醫切除後,卻發現是好的。梁啟超不久病逝,死後病理解剖,發現留在體內的那個腎臟也是好的。


蕭龍友醫道精妙,在北京婦孺皆知,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推崇和信賴,被譽為北京四大名醫之冠。時有「南有陸淵雷,北有蕭龍友。連當時北京醫院的德國醫學博士狄博爾對蕭大夫的醫術也讚譽很高。當他們遇到疑難雜症之時,也總會請教於蕭龍友。1930年,蕭龍友和孔伯華商議自籌資金創辦了「北京國醫學院」。


蕭龍友有強烈的愛國心,「七七」事變後,北京淪陷。蕭龍友先生不顧個人生死,拒絕為日本人看病,每每將日本人拒之門外,家人整天為他的生死捏著一把汗。自「七七」事變起,蕭龍友就摘掉了「蕭龍友醫寓」的牌子,命號「息翁」。


新中國成立後,蕭龍友年逾八旬,改號「不息翁」,重返醫壇。1954年9月,蕭龍友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言時提出設立中醫學院,培養中醫人才的建議。1956年,國家採納了他的建議,成立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所中醫學院。


[本文來源:卓大夫@新浪。由中醫傳承輔助平台(TCMISS2014)編校發表,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的歷史與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亂世的慰藉

TAG:醫學的歷史與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