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魏國原本是三晉中的魁首,為何連衰不振?

魏國原本是三晉中的魁首,為何連衰不振?

魏國,戰國前期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在魏國鼎盛時期,它佔領了楚國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公認為中原的霸主。不僅如此,魏國的身邊還有趙國、韓國兩個堅強的盟友作為後盾。這兩個國家跟魏國一起瓜分了晉國,它們有結盟的基礎,並且願意尊奉魏國為盟主。

這種強大,魏國維持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卻在魏惠王時期走向衰落。魏國在趙、齊、秦三國的夾擊中戰敗,喪失大片土地,甚至差點被瓜分為兩個小國。從此之後,魏國連衰不振。這個昔日有望統一的諸侯國,卻走向了衰亡。

表面上看,魏國是因為打敗了戰爭,所以才走向衰弱。實際並不是這樣。究其根本,早在戰爭沒有開始以前,魏國就已經輸了一大半。魏國的失敗,乃至衰亡,主要出現在兩個原因。

第一個:內政用人的失誤

魏國當年得以強大,全靠魏文侯善於納賢,招攬人才。戰國初立,各國還處於茫然無知,固步自封的狀態。而魏文侯率先開始招攬人才。魏文侯在世的時候,魏國真的是做到了人才濟濟。推行農業、法治的有衛國的李悝。統率軍隊同樣有衛國的吳起、中山國的樂羊。處理國政,又有翟璜。這些人又一起幫助魏國推薦了其他棟樑之材。一時間,魏國成了當時的人才中心。這樣的魏國,怎麼可能不強大起來。

但魏文侯去世以後,魏國對於人才,逐漸失去了那份求賢若渴的心態。戰國是大爭之世。魏國崛起後,其他諸侯國都在推行變法,發布求賢令。魏國對人才的態度,自然讓魏國在真正有本事的人眼中,缺少了吸引力。

更何況,魏國不僅不能招攬其他諸侯國的人才,魏惠王對於本國的人才,都不夠重視。

像魏國的吳起,不僅能統帥軍隊打仗,還能治理國家。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放在哪裡都能起大作用,卻被魏國的駙馬設計陷害,只能離開魏國,投奔楚國。而吳起到了楚國後,受到楚國重待。吳起感念之下,最終幫助楚國得以強大起來。

除了吳起,更典型的莫過於商鞅。商鞅曾受魏國相國公叔痤的推薦,希望魏惠王能重用商鞅。結果魏惠王根本沒放在眼裡,並沒有重用商鞅。結果就是,商鞅投奔秦國,輔佐秦孝公,推行變法,為秦國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兩個棟樑之材,都沒有得到魏惠王的任用。

更糟糕的是,魏惠王任用的龐涓,能力雖然高,但心胸狹隘。從他對同門師兄弟孫臏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而龐涓對孫臏的殘害,也讓魏國在招攬人才方面,名聲掃地。

第二個:外交上樹敵太多

魏國自從強大以後,就招來許多外交上的敵意。尤其是魏國一直想要稱霸,不斷對外發動戰爭的做法,更讓樹敵無數。即便是魏國的同盟,也覺得魏國是一個危險的鄰國,而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

魏國想要稱霸的想法沒有錯,但不應該這麼著急,更不應該招惹那麼多敵人,卻沒有注重結交盟友。魏國不是秦國,守著函谷關,就可以高枕無憂。魏國如果樹敵太多,等待它的,就是腹背夾擊的局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魏國的興衰,對於後世而言,仍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在真實的歷史中,明教為什麼也被稱為「魔教」?
雍正皇帝的軍機處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