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的罪魁禍首其實另有其人,趙括羞與此人為伍!

長平之戰的罪魁禍首其實另有其人,趙括羞與此人為伍!

有人說:長平之戰中趙括實際戰鬥力是白起的6倍,我說:有道理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趙國的慘敗而告終,趙國的野戰軍在這一戰中被秦軍全殲,此後,趙國再也沒有力量跟秦國抗衡,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已經不可避免。

這一戰中也產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比如趙國方面的主將趙括。因為這一場大戰的失敗,被評價為「紙上談兵」。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然而很多時候虎父往往生犬子,只不過有些「犬子」破壞性不強,只不過是平常人而已,所以沒能在史書上留下他們的「英勇事迹」,但是也有一些能力極差、破壞力極強的「犬子」在歷史上留名,讓他們的「虎父」蒙羞,明朝李景隆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

李景隆,小字九江,盱眙人,明朝將領,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早年襲爵曹國公,常奉旨出京練軍,後協助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時,李景隆被拜為大將軍,率朝廷軍隊征討燕王朱棣,結果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擊敗,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做為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從小就跟隨父親在軍中歷練,趙奢成名的「閼與之戰」中採取的「示弱秦軍、朝發夕至、居高臨下、先發制人」的策略,就仰仗了兒子趙括和許歷之謀。說起來趙奢馬服君的稱號,還得感謝自己的兒子趙括和許歷的幫助,做為一名隨軍的高級參謀,趙括的表現十分稱職。

許多喜歡趙國而不喜歡秦國的讀者都說,真是可惜了!如果趙王當時沒有撤換廉頗,而是繼續委以重任,那麼肯定是可以耗死秦國,到時候趙國搞不好就統一天下了。至於那位趙括,可能在廉頗的培養下,實戰經驗也會提升比較快。再說了,就算要撤換,你讓李牧來也照樣可以PK掉秦國啊!所以,還是趙國君主太蠢。

事實就是長平之戰之初,讓將軍們去,一個個全尿了,打死不去,而廉頗是名氣太大, 推脫不開,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而且一味防守,導致局勢急劇惡化,當時的趙括是幫廉頗負責後勤,趙王要換帥,誰都不願去幫廉頗檫屁股,只有趙括願去,趙王只能派他前去,而且趙括自己就是負責長平之戰後勤,趙國能不能撐下去他搞後勤的心裡比後來任何人都清楚,趙括的軍事能力比北宋末期任何一個統帥都強,他只不過是在不利的時間打了一場註定失敗的仗,就像後來的諸葛明知不可為而為,如果趙括真的像你們說的那麼渣,諸葛亮也是一個渣

公元前262年,實際雄厚的秦國為推動秦國霸業,無條件教訓離得最近的韓國,韓國國力衰微難以抵擋,只得割地求和。

上黨郡就要脫離韓國,納入秦國的版圖,沒想到上黨郡不願意歸附秦國轉而投向了趙國,秦國煮熟的鴨子轉瞬間就要飛了。

好端端地在別人家門口舞刀弄槍,拖家帶口地打了一仗,卻被趙國撿了個漏,秦國人的憤怒可想而知!

秦國人要拿到上黨郡,趙國不肯輕易放手,秦趙長平之戰就此大規模爆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上黨之爭!這麼大的好處給你,要還是不要?
廉頗、趙王、平原君、趙括是怎樣驕傲地輸掉長平之戰的?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