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尼泊爾,十年後的再見

尼泊爾,十年後的再見

打開躺在硬碟十年的尼泊爾圖片,就如打開回憶的閘門,旅行及拍攝的經歷以及所遇見的人和事,彷彿重現在眼前。我先後去過兩次尼泊爾旅行攝影,第一次是在2017年底至2008年年初,第二次則是2013年二月份。第一次我是隨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組團前往尼泊爾拍攝,帶隊的是時任省攝協副主席的梁演楷老師。我們一行在加德滿都谷地的世界文化遺產尼泊爾王國的皇宮、杜巴廣場、博卡拉等地釆風,被尼泊爾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深深的吸引。這個毗鄰我國的高山小國,宗教文化濃郁,那不計其數的佛堂、印度教神廟、經塔、神像、雕刻等建築群,都富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亞洲重點保護的18座古城之列。

加德滿都城內的古老建築物更是舉目可見,成為獨特的歷史遺產,即使那些私人住宅,雖然是傳統的磚木結構,但外觀裝飾得玲瓏精巧,門窗、梁托及支架均是精雕細琢,就連郊區的鄉村小鎮也顯得古香古色,使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尼泊爾的古代建築藝術中心和文化中心。

善良純樸、熱情好客的尼泊爾民眾,旑旎多姿的自然風光尤其是擁有八座世界最高山峰的喜瑪拉雅山脈,都令我們著迷。

我們在博卡拉的喜瑪拉雅山峰迎來了2008年新年第一天。也留下了那個美好日子的回憶。

時光匆匆流逝,不覺間就過去了十年。在此期間的2015年4月,尼泊爾的遭受了8.1級的大地震,不少古建築坍塌受損。前兩年,梁演楷老師因病辭世,原來一齊去的影友也久沒聯繫。而抓拍於街頭的圖片,經過時間的陳釀,用今天的眼光審視,似乎更有一番耐人尋味的味道。

香火鼎盛

居住在自搭窩棚的貧民

母女

姐弟

走入鴿陣

曬太陽的哥們

賣木偶的小販

各種木雕的神衹面具

守望

虔誠的祭奠

尼泊爾有30多個民族,但從大的方面分,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屬於原住民的蒙古人種,在有山國之稱的尼泊爾,他們主要分布在喜瑪拉雅山南坡山區地帶;二是屬於南亞地區的雅利安人,與印度人同類,分布於尼泊爾南部的平原。雖然民族不同,但尼泊爾人都信仰宗教,大約90%的人信仰印度教,其餘的人信仰佛教。

燭台前的孩童

憑窗各態

笑容可掬的女陶工

土陶的製作與晾曬

成型後的檢視

賣笛人

姐妹們

與神像的對話

銅壺店主

街頭攤販

杜巴廣場的休閑人群

廣場行人

街頭理髮刮鬍子

菜市場的搬運工

市場上的女孩

番茄小伙

賣玩具的老漢

父子倆

門神

拜祭

大佛塔

潑灑聖水

苦行僧肖像

賣布匹的小伙

父子賣魚郎

敬奉的油燈與僧侶

皇宮前負重前行的女人

猴廟的苦行僧

賣花之家

本公眾號已刊發70多期,發布攝影作品3000多幅,關注後可全部瀏覽。點擊下列,還可瀏覽原創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中響箭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林中響箭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