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閑篇兒

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閑篇兒

「我像風一樣吹來,你像花一樣搖擺」。

人啊,最是得隴望蜀。

就我自己來說,由物質需求穿行到精神需求,再穿越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GIF

種草養花、寫字喝茶之外,還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博物館。

遊走最多的,為本地的博物館。諸如大連自然博物館、現代博物館、旅順博物館、貝殼博物館,以及大連中山美術館。

每一回,都有不同的收穫。

第一次參觀自然博物館,就被那豐富的海洋生物深深地吸引了。作文的最後還有個得意的感嘆句,「富饒的大海啊,願你永遠造福於人民!」老師的紅色評語為:「不是它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人們去不去改造它」。沒毛病。

十多年前,在現代博物館看過了《俺爹俺娘》攝影展,作者是著名攝影家焦波。百餘幅照片,記錄了兩位老人家三十年間的生活片段,七十餘載最淳樸最本真的相濡以沫。每一張都很樸實,也都很精彩。濃濃的親情中,我與觀者一起沉醉,一起潸然。

那次受邀一位朋友的《布貼畫展》。那些不起眼的棉布頭啊,鳳尾紗啊,絲綢邊角料啊,經過剪剪貼貼,竟然組合成一件件具有浮雕感的藝術品。內容關聯民間傳說、戲劇人物、動物花卉和各種吉祥圖案。色彩沉著又濃烈,畫面大膽變形又充滿新意。

那濃重的生命氣息和民間煙火讓人心生歡喜,似可領略古詩詞里的橙黃橘綠、藍堆翠岫、百囀千聲……

在市圖書館膜拜過唐寅的扇面,這樣近距離地觸摸館藏珍品,即所謂的驚鴻一瞥吧。每當春雷聲動,春鼓敲響,有千百名青少年參與的書春大賽,也會準時進行,倏忽之間,已歷時十五個春秋。

我常常想,每個生命都如同一個小型博物館。因著機遇、格局、性情和修養的不同;「館藏」之間卻有著雲泥之別。每個人的「布展」日期或長或短,卻都不可預計。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熱情擁抱上下五千年的時間維度,努力吸收儘可能多的寶藏。

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心生敬意。投向展品的每一束目光,都是前行的起點,智慧的結晶,精神的富足。隨著時光的流逝,得以明善惡,知進退;識來路,認歸途。

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會讓人更滿足,更優雅,更自在,也更有尊嚴。來去之間,成就彼此,收穫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歲月靜好。

生活中,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亦需琴棋書畫詩酒花。池莉說,不學會閱讀,即使物質生活再豐富,人也是沒有光彩的。

參觀和欣賞,也是一種閱讀。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選擇,一種對歲月的沉澱與自信,一種對生命的感悟與滋養。

有一本書告訴我們:「事實上,並不需要擁有多麼豐富的藝術背景,才能體會博物館及美術館帶給人們的喜悅。最重要的無非是靜下心來,深深感受。」

「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杜牧《齊安郡晚秋》)。

讓我們約起,走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走進博物館的大門,體會「發現」的愉悅,「收藏」生命的美好與美麗。

我像風一樣吹來,

你像花一樣盛開。

是信仰和愛,

這心中永恆的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亭內 的精彩文章:

剛正不阿《強項令》︱戲曲漫談

TAG:春秋亭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