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無頭人,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紀念呢?
我們高中時,都在歷史課本上背過這麼一句話:
秦王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從此巴蜀之地變成了天府之國。
但我們不知道,李冰是在40多年前,從河裡「挖」出來的。
1974年3月3日,四川,都江堰。
79歲的鐘天康,是當地文管所的職員。大中午的,他正在都江堰的公園裡,曬著太陽喝茶。
突然,他聽到周圍喝茶的人議論紛紛:都江堰里挖出了個大石頭,像一個人腦殼!
更要命的是,據說石頭太大了搬不動,下午準備放炮炸掉。
做了一輩子文物管理的鐘天康,覺得這事兒不對勁,立馬飛奔過去。
▲李冰像出土時的照片。
果然,河底泥沙里露出一個大腦殼,有著漢代冠冕和服飾。這哪是石頭,這是古石像!
3天後,石像被挖出來了。五官端正,戴冠、長衣、束帶、垂袖,鍾天康一眼就看出,這是漢代的貨。
接下來的發現,更是讓他驚喜萬分。
石像上,有三行隸書:
79歲的鐘天康,就這麼陰差陽錯地救下了1800多歲的李冰像,也印證了確實有李冰這個人。
從此,歷史課本上才有了李冰。
課本上說,李冰修了都江堰,造福了四川百姓,沒告訴我們,他修都江堰,才不是為了百姓。
公元前316年,秦國國都,咸陽。
秦惠文王的朝堂里,正進行著一場辯論。
參加辯論的是丞相張儀,和將軍司馬錯。
秦國要一統中國,張儀認為要打韓國,而司馬錯卻堅持要滅楚國。
也就是說,要滅楚,就要先南下伐蜀國。蜀地能提供的大量金錢和糧草,還能順著岷江,直攻楚國。
惠文王決定攻蜀。他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兩千年後的中國大地。
當時的蜀地,災荒連年,上游的岷江,一到夏季就洪水泛濫,成都平原一片汪洋;
一遇旱災,又赤地千里,顆粒無收。
按那時的說法,四川人是過著「幾為魚鱉」的日子。
吞併蜀國後的30年里,蜀地窮,貢獻不了什麼不說,還總是起義。
公元前276年,李冰被派到巴蜀大地。身為郡守(相當於「省長「)的他,站在岷江邊的玉壘山巔,心裡一點也輕鬆不起來:
這條大河,怎麼搞?
雖然這裡沒有世人傳說的蛟龍作惡,但李冰也並非天兵神將。三尺微命,一介肉身,盡人事,抗天命。
▲2014年出土的無頭人像。
他用火燒用水澆,鑿開了擋住江水的玉壘山,用了8年時間,才把岷江水引入城。
他又建魚嘴,把岷江分為外、內江,外江湍急做航道,內江引水分流,一生二二成四,變成河網,灌溉成都平原。
▲魚嘴,江水自遠而近,左邊是外江,右邊是內江。
洪水時,大部分的水流淹沒魚嘴,從外江流走,不會灌入城內;
缺水時,大部分的水又會順著內江,流入城內,灌溉農田。
可以說,李冰造的都江堰,就是一個巨大的自動調節引水系統。
沒有都江堰,哪來「巴適得板「,恐怕只有」死得很慘「。
但這些,都是我站在都江堰時,才真正知道的。
以前所有對都江堰的認知,只是課本上的「水利工程「而已。
我也一直覺得,這裡不過是一個旅遊景點,有什麼可看的?
所以我去過很多次四川,始終沒有去都江堰。
但只有去到都江堰,才發現,這是一個比長城還偉大的地方啊。
都說沒有李冰,沒有都江堰,就沒有現在的四川,沒有美女,沒有串串,沒有巴適的成都生活。
沒錯。但我們只記得李冰,卻不知道李冰身後千千萬萬的人。
據說,李冰時,10萬蜀人,用了18年,才建成都江堰。這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工程。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都江堰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李冰要求都江堰要歲修,也就是年年加固、清淤。
當地人年年堅持,諸葛亮甚至專為都江堰增設堰官,負責歲修。
都江堰里挖出過漢代石碑,記錄了郭擇和趙汜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堰官。
他們每到冬天,就組織當地百姓,淌進冰冷的河裡,挖出泥沙,加固堤壩。
▲2005年挖出的漢代石碑。
在那個年代,治水可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所以堰官這種小官才得以刻進碑文。
這也說明,那時的人們是打心底尊敬他們的。但現在,又有誰知道他們呢?
後來,從漢唐到元明清,人們一斧頭一鎚子地,幾乎沒有間斷的維修、加固、升級,才有了如今的都江堰。
▲竹籠卵石,當地人一直用這個攔水。
與其說是李冰造福了四川,其實是世世代代的四川人,為了自己腳下的家園,才有了如今豐沛的生活。
▲如今的都江堰。
想起課本里,描述都江堰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典型假大空的描述:
普通人哪有精力去結什麼晶,還不是生活所迫,為一食果腹罷了。
李冰為秦國贏得了戰爭,但四川人為自己贏得了生活。
在都江堰伏龍觀里,供著被挖出的李冰像,每個人都會去看上一眼。
在這旁邊,有一個無頭的堰工像,執鍤而立,卻少人問津:是啊,無名、無頭,誰關心呢。
▲無頭堰工像。
但要是沒有這些人,都江堰恐怕早就只剩一攤廢墟。
我在都江堰的河堤邊,站了很久。岷江對岸,沒有太多人類的痕迹,青山在那,江水在那。
可能兩千年前,李冰看到的,也是眼前這樣四川盆地陰霾的天。
岷江滔滔,都水湯湯。曾在秦國鐵騎下哀嚎的楚人,早就消失在岷江的波濤之中。
戰國亂世,烽火蔽蒼穹,就連同他們期許的秦代萬世基業,也早就變成了地圖上的一個符號。
但潤澤了巴蜀蒼生的都江堰,卻還靜靜屹立在沖刷了兩千年的波濤之中。
他見到了來考察的司馬遷,
見證了諸葛亮派來的堰官,
見到了金髮碧眼的馬可波羅,
見證了解放軍參與的歲修,
甚至親歷了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中損毀的都江堰。
已經沒多少人記得這裡原本的軍事作用,也沒人在乎那場戰爭的輸贏。
長城有名,那是可見的名,是符號化的名,但不能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什麼是偉大?不是盤踞山河的雄偉,不是金碧輝煌的豪華,不是巧奪天工的精緻。
那些為一己之私的「奇蹟「,多半沒有好結果:阿房宮倒,長城荒廢,圓明園毀……
倒是一個都江堰,默默無聞地在了岷江中站了千年。
因為每一個人都捨不得他,他也丟不下這裡的人。
這樣子看,與民共生的都江堰,遠比長城偉大得多。
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但這些數不清的無名堰工們,誰又不是好漢呢?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