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超市買的酸奶加了化學增稠劑,你還敢喝嗎?

從超市買的酸奶加了化學增稠劑,你還敢喝嗎?

太長不想看,直接看結論

敢喝,化學增稠劑非常安全,且對健康有益

超市裡買的酸奶最不健康的在於添加了大量的糖

酸奶的益生菌對於調節腸胃的功效其實沒有得到公認,果粒酸奶、紅棗酸奶都是噱頭

「化學增稠劑」安不安全

從增稠的角度講,澱粉勾芡就可以「增稠」,為什麼還要用「化學增稠劑」?

澱粉加到水中,經過加熱,澱粉顆粒「崩塌」,所有的澱粉分子都溶到水中,而且充分伸展開來,互相之間也就不可避免地碰撞糾纏,粘度也就急劇增加了。這就是勾芡的過程。

但是,澱粉的「增稠」有許多缺陷。比如:

被人體消化吸收後增加食物的熱量

澱粉增稠必須充分加熱,否則粘度不高,還具有「生澱粉味」

澱粉增稠之後,「粘度」並不能很好地保持

常見的增稠劑也經常被稱為「食品膠」,通常是「改性澱粉」或者非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某些蛋白質。和澱粉一樣,這些增稠劑也是從植物、動物或者發酵得到的,也應該獲得和澱粉同樣的「身份類別」。

這些增稠劑的增稠能力都很強,而本身又沒有熱量,也不影響營養組成。更重要的是,增稠效果更加穩定。合理地使用食品膠來設計配方,就有可能在較好地保持風味口感的基礎「減糖」或者「減脂」,從而使食物的營養組成更有利於健康。

更值得擔憂的是隱藏糖

我們能在超市買到的酸奶,大多數屬於「風味酸奶」。

「風味」兩個字,說明酸奶里添加了果醬、堅果等來改善口味,而最常被添加進去的還是:糖。

絕大部分風味酸奶的含糖量都與飲料相當。而糖越多,整體的營養價值就會越低,甚至足以抹殺其他營養物質帶來的所有「可能」的好處。

很多乳酸菌飲料就更值得擔憂了,不僅糖含量很高,且營養物質少的可憐。

因此,在喝酸奶時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糖攝入的問題。成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5% 以下,即約25~30克每天。如果每天我們喝的300ml乳飲品都是「風味」酸牛奶的話,那麼只算這一項,糖攝入量就可能超標了。

酸奶還有哪些傳言

喝酸奶補充益生菌,腸胃不好,喝點酸奶來保健

真相:益生菌雖然有「科學理論」上的合理性。但是,目前關於益生菌的研究,很多都是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況且,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益生菌」,跟市場上銷售的「益生菌」產品,並不是一回事。「益生菌」要發揮作用,必須要有「特定功能的細菌」「有足夠的量達到胃腸」並且「對人體產生明確的健康好處」三條基本要求。簡而言之,酸奶中的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值得懷疑。

酸奶越酸,營養越好

真相:酸奶的酸度來源,是乳酸菌利用乳糖代謝產生的乳酸,與發酵劑的菌種和發酵時間等因素有關。酸度強不能說明酸奶的品質更好。

果粒酸奶、紅棗酸奶營養價值更好?

市面上果粒酸奶、紅棗酸奶的很多果粒成分來自於添加果醬。即便是真果粒,營養價值也會打折扣,濃郁的香味可能來自水果香精。

空腹不宜喝酸奶

喝酸奶的時間並沒有固定要求。胃酸過多的、腹瀉者要避免飯前喝;便秘者則適合空腹喝酸奶,以促進排便;其他人飯前飯後都可以喝。

酸奶不能用微波爐里加熱

真相:接受不了冷飲,可以用微波爐加熱,但需要注意加熱到常溫即可(25℃)。加熱過度不僅殺死乳酸菌,還會使得酸奶口感變差。另外,加熱後的酸奶應儘快飲用,以免變質。

糖尿病人不可以喝酸奶

真相:糖尿病人不建議喝風味酸奶,但可以選擇無糖酸奶。酸奶的血糖反應不高,且酸奶中富含鈣,而鈣能有益於胰島素正常釋放。

總之酸奶作為優質蛋白、鈣質等營養物質的來源是一種很好的食品,其化學增稠劑的問題並不值得擔心,但如果你是從超市購買的風味酸牛奶則要注意糖攝入量的問題。酸奶中的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尚值得懷疑,吹捧「長壽村神奇秘密」等誇張效果的商家還是歇歇吧。

-END-

*內容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超市 的精彩文章:

TAG:科普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