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

每天一本書

一年多讀365本書

《留德十年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留德十年》

當你在異地他鄉孤身奮鬥的時候,你是否會因為想家而深夜痛哭,想要放棄?

當你面對未知的世界,面對自身的淺薄無知時,有沒有想過半途而廢?

當你貧窮困頓時,會不會為了房租和食物而感慨生而為人的艱難?

當你在陌生的環境遭受歧視時,會不會為自己的際遇而悲哀?

當你面對時代的變遷時,你是否會滿懷悵然?

你當然會。不僅是你,千千萬萬的年輕人都會。

然而,走過了漫長而坎坷的一生之後,季羨林先生用他一生的真實經歷告訴你,無論在任何際遇下,人生絕不會只有痛苦。

於低谷和黑暗中,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篤定地去做眼下重要的事情,才是生命的真相。

《留德十年》的作者季羨林先生,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後留學德國,是國際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副校長和北大終身教授。此外,他還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佛學家、史學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是一位國寶級的大師。

在這些光鮮的頭銜背後,他經歷了諸多磨礪。在德國留學的十年,他刻苦鑽研,除了英德俄法幾門語言之外,還學會了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於吐火羅文的學者之一。

《留德十年》這本書是季羨林先生的自傳,不同於其他自傳多有杜撰和虛假的主觀意願,《留德十年》是一本非常真實的書,語言質樸清新。

季羨林先生留德的十年,經歷了所有年輕人經歷過的問題,即使放到幾十年後,對於我們而言,也極具參考學習的價值。他並未避諱自己的掙扎和糾結,毫無遮掩地呈現了他心態的起伏和坎坷的經歷。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了遠超常人的磨礪之後,在歷經戰亂和飢餓之後,他仍然擁有一種不垮的力量。歷經風雨波折之後,他並未頹廢,而是悟出了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哲學。

十年一覺歐洲夢。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留德十年》,看大師如何直面人生。

從1935年到1945年,季羨林留學德國。

這十年的留學生涯帶給他豐富的人生體驗。漂泊異鄉,與親人斷絕音訊,在戰爭與飢餓中埋頭苦學。

總的來說,二戰的開始與結束,可以將季羨林的留德十年劃分為三段。

在二戰開始之前,季羨林先生就如尋常的留學生一樣,經歷了屬於年輕人的,並不獨特的內心掙扎。

二戰期間,季羨林先生在戰亂中過著物質匱乏的生活。在艱苦混亂的環境下,他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二戰結束後,他結束求學生涯,於1945年赴瑞士,輾轉到法國馬賽,西貢,又從西貢回到香港,終於在1946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留學伊始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興起了一股留學熱。

當時有兩句名言:「畢業即失業」,「要努力搶一隻飯碗」。當時的畢業生如果能出國鍍金,回國之後就能身價百倍。

季羨林先生也不例外,他也有一個出國夢。無奈他家境貧寒,一家人只能勉強糊口,他無法私費留學,而官費留學的名額又極少。

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他無奈之下到省立濟南高中當了一名國文教員。

他也曾想過就這麼混混日子,但是看著別人一個個的出國鍍金,心中越來越難捱,就好像人間的凡夫俗子看著別人成了神仙一樣。

終於老天爺給他了一個機會,他的母校清華大學與德國學術交換處簽訂了合同,雙方可以交換研究生。

季羨林大學主修德文,成績四年全優,報名之後立即通過了。雖然給的食宿費不多,但是這個機會就如同救命稻草一樣拯救了他。

他本來顧及家裡貧窮,但是沒想到卻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

家人借錢為他做了幾身衣服,準備好了行李。季羨林便懷著一顆五味雜陳的心,踏上了生平第一次大冒險。

他留下了一個破敗的家,留下了妻子和孩子,把眼淚含到肚子里,乘上了通往德國的火車。

他到德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學好德語。雖然他在清華大學學了四年德語,但是張不開嘴,像所有剛出國的年輕人一樣,他只有練好德語口語,接下來的語言學習才能正式開展。

到了哥根廷大學後,季羨林最開始選擇的專業是希臘語,但是不喜歡老師,學習時情緒也忽上忽下的,在迷茫的狀態下,他甚至還想過學古埃及文。

好在德國的學校是非常自由的,可以一個學期換一個大學。

在1936年,他才下定決心要學梵文。

初到哥根廷時,他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他在深夜裡思念故鄉,思念朋友,看到房東太太想念她兒子,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他甚至還因為夢到母親而哭著醒過來。

但是他慢慢地適應了孤獨的狀態,心情漸漸安定下來。

在這兩年里,他過著平靜的生活,沒有大風大浪,直到交換期滿。他偶爾和留學生朋友一起相聚,更多的時間則埋頭在梵文里。

梵文是世界上已知的語言中語法最複雜的古代語言,形態變化極其豐富,季羨林先生學習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然而他決心要征服梵文,並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決心。

1937年,季羨林的交換期滿了。

但是國內此時爆發了七七事變,他的家鄉山東濟南被日軍佔領,他被斷了退路。

此時恰好漢學研究所的所長邀請他留下來,他便受命成為了漢學研究所的講師,並繼續讀博。

二戰爆發

1939年,二戰爆發。德國佔領波蘭,又突破了法國的馬其諾防線,進攻巴黎。德國把四鄰都佔領之後,開始轉攻蘇聯。

德國的普通老百姓在政治上非常天真,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是「被欺負後被迫反抗」,另外,哪怕是與蘇聯開戰這麼重大的事件,老百姓竟然毫不緊張。

結果德國入侵蘇聯之後,勢如破竹,大獲全勝。消息傳到德國後,原本對戰爭非常淡漠的老百姓們,居然開始像發了瘋一樣的高呼「萬歲」。

季羨林先生氣得內心暴跳如雷,當德國勝利的廣播響起的時候,他卻只能捂住耳朵。

在那段時間裡,他晚上需要吃加倍的安眠藥才能入睡。他甚至在日記里寫道:「住下去,恐怕不久就會進瘋人院。」

在這樣的形勢下,他的學業仍然在繼續。他雖然內心慌張,論文卻全部拿到了優,他的博士論文在當時還引起了一陣轟動。

他想,他總算沒有給中國人丟臉。此時他的母親已經去世,局勢所困,他不能回國,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了。

季羨林先生說,自己讀博士的原因是,自知是個凡人,不同於魯迅、王國維、梁啟超等天才,他需要一個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以免成為搶飯碗時的失敗者。

在哥根廷的生活到1942年結束了,拿到博士學位的季羨林,告別了一起生活多年的,把他當親兒子看待的房東太太,決心回國。

當時德國承認了汪偽政府的存在,想要回國,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已經搬到瑞士的國民黨政府公使館。

誰知等他回到了柏林才發現,去瑞士並不容易。此時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食物短缺,轟炸與飢餓交迫。

蘇美的飛機在柏林上空投擲炸彈,而法西斯頭子卻吹牛說美蘇的飛機是紙糊的,德國的空防是銅牆鐵壁。天真的德國人民居然信了。

轟炸越來越密集,威力也越來越強大,連地下室都沒有安全可言。

大街小巷上都是碎玻璃,季羨林往前走,卻看到一位彎腰曲背的老頭。

《辛德勒的名單》劇照

這個老頭不但沒躲,反而研究起了爆炸引起的氣流是如何摧毀一道牆的。這個老頭就是當時流體力學的權威普蘭特爾。

季羨林對普蘭特爾這種醉心科學的行為肅然起敬。

而他自己也學會了在亂世中發現一點愉悅,比如躺在山上的綠草中,看著英國的飛機編隊飛過哥根廷上空,而身邊的小烏龜,緩慢地爬著,好像想和飛機比賽一般,瞪著小眼睛。

他看著小烏龜,就彷彿此時不是亂世,而是樂園凈土。

同轟炸一起到來的還有飢餓。季羨林在國內雖然貧窮,但還沒挨過餓。

德國的食物供應一再限量,一開始限制奶油,後來限制肉類,再後來連麵包和土豆都開始限制了。

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有人向我嘴裡投擲鐵丸或者泥土,為了抑制住難忍的飢餓,我一定會毫不遲疑不顧一切地把它們吞下去,至於肚子燒焦不燒焦,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在這樣飢腸轆轆戰火連天的時候,他卻還有閑情逸趣,去哥根廷的小山林里,看冬天的白雪,看白色的小花,看夏天的樹木,看秋天的黃葉。走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只剩下朋友的談笑聲,和叢林深處的梅花鹿。

納粹的末日

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不僅食品短缺,連燃料也不夠了。

季羨林便陪著房東太太去山上砍樹。砍下的樹送到木匠那兒,用機器截成段。

房東太太與季羨林之間,情同母子,她是一個很尋常的德國婦女,季羨林在德的十年,都住在她家裡,從未搬家。

德國人民里也有反對希特勒的,但是他們都選擇為了自己的安全而隱忍不露。

和季羨林在一起的幾個中國學生,有時會約在一起,坐在樹林里的長椅上大罵希特勒,並以此為人生一大樂事。

季羨林在德國認識幾個朋友,如伯恩克一家,邁耶一家。寂寞的時候,他會去找這些朋友,在戰爭喧鬧中,在這些人家裡,尋找一些清凈。

1945年,德國已不再抵抗,淪為戰敗國。美軍進城後,作為勝利者盟國留學生的季羨林,收到了美國駐軍很好的招待。

他每天去美軍那裡領到牛肉,拿回去讓房東太太烹飪了,兩個人一起吃。從此有吃有喝,擺脫了飢餓。

戰爭終於結束了,回國有望。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季羨林和留學生們前往瑞士辦理了入境簽證。

此時他想到了劉皂的一首詩:「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德國對他而言是第二故鄉,但他此刻要回到真正的故鄉了。

他原本計劃在德國留學兩年,誰知這一去就是十一年。

1946年,他在回國的船上,回憶起這十一年的苦難與艱辛,挫折與委屈,百感交集。

這便是《留德十年》的故事,帶給我們許多感觸。

少年時,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等到幾十年後再回首,才發現當時偶然的一個決定,竟然影響了我們一生的軌跡。

季羨林原本計划出國兩年鍍金,回國好找工作,不料卻在命運的際遇中成為了一位語言學大師。

在異地他鄉孤獨無依的歲月里,在迷茫混亂對未來不知所措的時光里,他從一個大學剛畢業一兩年的平凡青年,成長為一個心境從容,內心篤定的人。在戰亂中看到了生活的閑情逸趣,在飢餓時卻出人意料的學會了幽默。

把生命中那些孤獨的時刻都當成是考驗,唯有坎坷與困難,能造就驚人的才華與能力,唯有自我雕琢與持之以恆的信念,能造就出更堅毅的品質。

我們身處和平年代,遇到的阻力遠比季羨林當時要小,也更具備追逐自己理想的條件。那些不期而遇從天而降的機會,當它們出現時,也許就是改變我們命運的時刻。

如果這條路上,有寒風冷雨,那就捂住耳朵,不聞窗外的硝煙,把眼睛放在自己摯愛的事上,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

命運的確會贈與我們一些不可預知,但是如果你能沉浸在自己所深鑽的事業上,堅持到一切黑暗過去,那麼等到苦盡甘來時,老天會給你最公正的審判。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全部內容,這是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的第一百零六本書。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關注慈懷讀書會,每天讀完一本書,把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註:配圖來自網路

*文:一顆花白,慈懷每天一本書籤約作者,百度百科TA說專欄作者,簡書主編。

今日話題

把生命中那些孤獨的時刻都當成是考驗,唯有坎坷與困難,能造就驚人的才華與能力,你如何看待季羨林老先生的留德十年?

所有渴望堅持讀書改變自己的人

歡迎加入慈懷每天一本書交流群

長按以下助手二維碼

與百萬書友交流討論,組隊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懷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天才學霸的自殺,再次提醒我們要重視「逆商」教育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成為你自己

TAG:慈懷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