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尊重女性
真正的無神論者是不存在的。在印度,人們把恆河當成神;在日本,人們把一個戰士或者一根筷子當成神;在韓國,人們把一塊火山石當成神;在中國,人們有時候把皇帝當成神,有時候把知識分子當成神,有時候把錢當成神,有時候把食物當成神,如果有一天大便可以吃,中國人也會把大便當成神。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擁有關於神的崇拜心理,動物卻沒有。所以當我們討論信仰,我們是在討論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基於這一點,我建議一個人不要輕率說自己是無神論者,因為你這樣說,意味著你在強調你不過是一隻鳥或者一頭驢。
事實上當我們討論信仰,我們也是在討論我們作為一個人的目的,有人活著為了吃;有人活著為了睡很多女人,比如季羨林就這麼說過,我平生所想不多,不過就是為了多日幾個女人,人們在季羨林多日記里看到這句話,瞬間愛上多這位說實話的先生;有人活著為了當大官,我20歲不到,有人問題理想是什麼,我說我要當大官;有人活著為了看遍這個世界;有人活著為了讀書。你的目的是什麼,你的神就是什麼。有一種人,為了防止自己人性論的幽暗和認識論的短視,強調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目的,是為了榮耀上帝。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是上帝所創造之人,我們理所當然要回到上帝的國度。這是最遙遠的也是最終極的目的論,任何意義上的中間目的,都不會讓我們停止腳步。
只要人類的理性能力向外拓展一點點,人類對上帝的懷疑與挑戰就會增加一點點。這是一種張力,一種遊戲。以色列在曠野與那人摔跤,雖然看上去打了個平手,但終究要走向殘疾人生。或許這是人類歷史的本相,如同兒子長大成人,總會輕視甚至忘記父親的重要性。上帝與人類,父與子,構成永恆的生命衝突。
中國知識人如果從自由主義的價值譜系切入,不斷思考,然後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理路。說明這名知識人出現三大人生特質:第一,衰老、蒼白,提前進入殭屍狀態。第二,封閉、不開放,不願意深入展開比較分析。第三,滿足於自己既有的知識結構和觀念結構,變成了一名懶惰、苟且的人。一言以蔽之,目的論錯了。
「在上帝眼裡,即使是月亮,也不是明亮的;即使是眾星,也不是純潔的。人多麼不重要啊!人不過是一隻蛆,人所生的兒子,僅僅是一隻蠕蟲」。這是6000多年前一個聰明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你覺得他的感嘆有道理嗎?
過去幾年,我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歷史學著作,產生了這樣一個印象:如果歷史學家僅僅以尋找真相為使命,可能這個歷史學家已經蛻變為騙子。他或她首先欺騙了自己,然後開始試圖欺騙別人。或許,好的歷史學家應該是盡量佔有更多的歷史材料,然後在一種預設和言明的分析方法中,緩慢說出自己對歷史的觀點。
歐洲存在兩大傳統資源:歐陸傳統和英美傳統。歐陸傳統指希臘哲學—德國哲學——法國革命—俄羅斯精神;英美傳統是指新教倫理—蘇格蘭啟蒙哲學—英美現代政治經濟體系。某些中國人知道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主要來自英美傳統,但由於信仰的隔離,一部分人選擇歐陸傳統,如顧准;一部分人則回到中國傳統思想,如錢穆。這意味著在學習的對象上面,我們很多人都迷路了,或者說我們都選擇出了問題。
以下文字,是基於對我自己的愚蠢的反思。有一種觀點大致是靠譜的:越是文明社會,越推崇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只有那些土得掉渣的野蠻社會,才會搞出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事情來。立足於上述價值判斷,我們或許可以得出一個小結論,今日中國社會相比於過去三妻四妾女人裹著小腳搖搖擺擺行走的社會,的確是文明了許多。我們的歷史終於是有一點點進步了。不過,更加有趣的問題在於,就是這麼一點可憐的文明與進步,卻有人引經據典,說這是孔子和儒家文明發展的結果。如果要繼續保守一夫一妻的美好制度,必須要弘揚儒家文化,必須要動員所有中國人對著孔子的偶像磕頭搗蒜,才能實現婚姻之內的美好大同社會。有些最基本的事實需要提起,孔子就是他父親的小老婆生的,這說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與中國傳統秩序無關,至少與孔子的父親無關。而在我的祖父的時代,一個成功的中國男人娶上三四個老婆,通常都是被人艷羨的事情。
讀創世記第二章18到24節,聖經主要講述了人類的婚姻制度。這個制度由四部分的價值觀構成:第一,人獨居不好,人要相互幫助。而人類最初的互助關係,是男人和女人的互助。第二,女人出自男人的肋骨,即女人的DNA和男人一樣,男人擁有的智慧與價值,女人都擁有。第三,婚姻之中男人和女人真實的關係是,女人是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也就是說,男人和女人血肉相連,誰也離不開誰。第四,人長大了,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個合為一體的最高形式,就是婚姻。所以真正的婚姻是,丈夫和妻子之間完全透明,互相委身,休戚與共,生死相連。
人生在世,如果關於婚姻的價值觀錯了,一個人無論有多大的成就,都不可能幸福。
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傳統,大概從來不沒有深思過婚姻制度,不懂夫妻關係,沒有建立起關於婚姻的普世價值觀。事實上,夫妻關係才是人類社會第一層關係,如果夫妻關係出錯了,接下來一切的社會關係都會出錯。儒家反覆強調所謂君臣父子,四層關係說完了,似乎把社會發展鏈中所有的關係都覆蓋了,但卻看不見妻子的影子,彷彿沒有妻子,中國男人們可以自己生出自己的孩子。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從來都是最不尊重女性,不重視女人作為生命的價值。在一個純粹的中國男人眼裡,女人大概有三層作用:一是發泄性慾,二是生孩子,三是把玩。前兩條是中國男人的實用理性,後一條則是中國男人的審美生活。怎麼審美呢,就是讓女人們守貞操,守活寡,而男人們則可以隨隨便便弄幾個年輕女人把玩。
真缺德啊!事實上每個男人都從自己的母親的子宮裡爬出來,但每個男人卻不尊重女性。所謂中國人的孝順,至少在女性這裡要打折扣,或許這裡面沒有愛與尊重,只有對男人的權力的順從。
有儒生不同意這樣的批評,說一夫多妻的現象,並不是儒家原典思想所為,不過是幾千年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制度的演化。這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從婚姻法的層面,一夫一妻制度的確形成了法律文本層面的規範,但今日的中國,有多少男人做著大老婆領導小老婆的美夢,夢想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揚?倒是一個值得調查的好命題。
即使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里,又有多少男人防自己的老婆如同防賊一樣?男人們(也包括一部分女人)在婚姻之內,頻繁使用著諸如個人自由、個人隱私、邊界、財務獨立之類的公共時髦辭彙,把婚姻弄得像一家股份合作公司,還振振有詞地說,這是現代人的自由生活。殊不知,按照聖經的婚姻價值觀,丈夫和妻子是一體的,婚姻從來不是公共生活,而是貨真價實的私人領域。一個人在自己的私人領域,和自己的妻子扯什麼隱私,扯什麼邊界,這不是無知,就是愚蠢。
當然,你可以找很多理由,繼續給自己的愚蠢的婚姻價值觀辯護,但同時你得接受一個事實,在你的婚姻之內,你不幸福,有一天你要死了,你可能會對自己說,其實我的這一生,一直過的都是同床異夢的日子。


※川普的經濟學常識與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愚蠢
※隨想錄:自由的真實定義
TAG:蘇小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