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京高票勝選

普京高票勝選

普京高票勝選

連任無懸念 執政有挑戰

3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普京對支持者發表講話。新華社發

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簡稱「中選委」)當地時間19日凌晨公布了對俄總統選舉95%選票的統計結果,現任總統普京以76.56%的得票率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實際上已贏得選舉。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在普京領導下,俄羅斯在強國復興發展道路上堅定前行。此次再次當選總統,表明俄民眾對他高度信任。在今後6年的執政中,普京面臨的挑戰主要在於振興俄羅斯經濟和推動多元化外交。

贏得選舉

俄羅斯18日舉行總統選舉,共有8名候選人參選,選民投票率約為67%。根據俄總統選舉法,獲得50%以上選票的候選人當選總統。俄中選委將在投票結束後10日內確認此次選舉結果,並在確認後3日內正式公布。

普京2000年3月首次當選俄總統,2004年3月連任。2008年5月,普京被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任命為總理。2012年3月普京再次當選總統並任職至今。

18年來,普京一直是俄政壇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其民意支持率始終較高,這一點反對派也無法否認。

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告訴新華社記者,在政治地位和影響力方面,俄羅斯沒人能和普京比,因為他鞏固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民族領袖。若有人試圖孤立、妖魔化普京,結果只能是加強他的政治影響力。

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紅場附近對參加慶祝活動的民眾表示感謝。「今天俄羅斯所有選民都屬於同一個團隊——全俄國家隊。重要的是讓我們保持團結、共同前進,」他說,「俄羅斯將努力應對所有挑戰,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各類問題。」

隨後,在其競選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普京對各國記者表示,俄羅斯願與世界各大洲的國家積極發展關係並由此開啟解決國際問題的新進程。

當務之急

普京在本月1日發表國情咨文時說,今日的俄羅斯是擁有強大經濟及國防實力的大國之一,但從保障民眾生活品質及福祉這一最重要的目標來看,尚未達到應有的水平,需要在這方面爭取決定性的突破。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把改善民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作為未來六年執政的重點,符合廣大選民對他新任期的期待。

俄羅斯經濟在2017年擺脫了持續兩年的衰退,通脹水平降至歷史最低,糧食產量創40年來新高。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去年底曾表示,俄經濟發生了有利變化,已經進入增長階段。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國內市場較大,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相關生產要素成本較低,且擁有聯通歐亞的區位優勢,因此俄經濟仍有較強的吸引外資能力,其發展前景相當廣闊。

不過,眼下俄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預計,2018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達到3.9%,而俄經濟增長率為1.8%。

根據普京在國情咨文中確定的目標,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俄經濟要穩居世界前五位,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現在提高50%。為此,俄經濟增速需要高於世界經濟增速。

分析人士指出,俄經濟尚未找到新的增長點和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難以快速擺脫對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依賴。因此,如何進一步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提高技術競爭力,建立現代化經濟模式,將是普京新任期亟待解決的難題。

迎接挑戰

隨著總統選舉落幕,俄羅斯政府也將開啟新的外交周期。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依然在不斷惡化,近期實現快速轉圜的可能性較小。

2016年以來,美國方面指控俄羅斯「干涉」美大選的話題持續發酵,俄美之間的「新冷戰」有愈演愈烈之勢;俄英近日又因為前俄特工「中毒」事件互相驅逐外交官,雙邊關係急劇惡化;明斯克協議的履行陷入停滯,俄歐在烏克蘭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

由一個退役特工中毒引發的歐洲國家對俄圍堵是近年來俄歐緊張關係的一個縮影。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國家在經濟上追隨美國對俄進行制裁之外,軍事上也動作頻頻。黑海及波羅的海地區軍演頻繁、在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增加軍事部署……有評論認為,俄羅斯和歐洲國家分界線已實現事實上的「軍事化」。威懾與反威懾間反映出的是雙方互信程度之低,歐洲大陸的安全秩序已然失衡。

由英國外交部和莫斯科卡內基中心聯合推出的一份報告《歐洲安全》指出,目前歐洲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避免俄羅斯與北約成員國發生正面軍事衝突。其次,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利益部分重合的領域尋找合作途徑,以此種方式逐漸抵消相互的敵視情緒。

此外,歐洲國家對俄態度的最重要因素仍是美國。在改善俄美關係這一問題上,分析人士的看法十分悲觀。

美國喬治敦大學歐亞、俄羅斯和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安傑拉·斯滕特認為,必要時抵抗俄羅斯攻擊、在符合共同利益的問題上與莫斯科合作,儘力保持戰略穩定,這將是美國推行的對俄長期政策。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特列寧認為,當前,俄羅斯已成為美國內部鬥爭的重要因素,被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反對者用作打擊他的有力武器,因此,特朗普在總統任內無法發揮改善美俄關係的主動性。他認為美俄關係改善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時間。

分析人士指出,在西方對俄實施孤立與遏制政策的背景下,亞太地區成為俄羅斯尋求實現外交多元化的首要方向。

普京此前在其競選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中國是俄羅斯的戰略夥伴,俄羅斯非常珍視對華關係並將擴大與中國的合作。

「俄中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羅斯將盡一切努力擴大與中國的合作,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雙方的利益在這方面是一致的,可以開展許多具體合作。」普京說。

在俄民眾心目中,普京代表穩定、力量和秩序;在西方眼中,他是「地緣政治學巨人」,也是「謎中之謎」。普京則將自己稱為「俄羅斯人民臨時任命的管理人」。

俄羅斯的發展道路打上了深深的普京烙印。「強大的總統,強大的俄羅斯」——普京這句競選口號,充滿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感。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沃洛金曾說過,沒有普京,就沒有現在的俄羅斯。

俄主流輿論認為,普京給俄羅斯帶來了大國尊嚴與榮耀。俄民調顯示,普京本屆任期內在克里米亞危機和敘利亞問題上的表現,得到民眾支持。

與西方的恩怨,構成了普京執政生涯最富戲劇性的腳本之一。

2000年,普京首次就任總統。翌年,美國遭遇「9· 11」恐怖襲擊,普京與美國小布希政府展開密切合作。小布希曾留下「我看到了普京的靈魂」這樣的溢美之詞。

「俄羅斯正在重返世界文明的大家庭,」普京在2002年北約特別峰會上說。然而,5年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京嚴厲抨擊美國及其盟友,警告「新的鐵幕正降臨在歐洲大地」。這5年間,西方在歐洲,特別是在俄傳統勢力範圍推動北約東擴、反導計劃和「顏色革命」,對俄國內政治指責不斷,觸碰了俄國家利益底線,也讓普京認識到西方對俄偏見之深。

新近播出的俄羅斯紀錄片《2018國際秩序》中,普京說,俄與西方關係緊張的根源是後者一直試圖遏制和削弱俄羅斯,「俄羅斯是強國,誰都不喜歡競爭者」。

「我對中國有特殊感情。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著偉大的文化。」普京在索契冬奧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普京喜歡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功夫。2006年3月,普京在訪華期間拜訪河南嵩山少林寺。在方丈室前的空地上,普京觀看了少林寺武僧的精彩表演。其間,他走進表演隊伍,把一個8歲小和尚拋向空中,然後讓他穩穩地坐在自己的肩上。

近6年,普京多次訪問中國,包括國事訪問以及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在兩國元首的引領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穩如泰山,成為大國關係的典範。

普京在多個場合盛讚俄中關係,特別是兩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相互支持。他表示,中俄在國際舞台上進行協作是「國際事務中的穩定因素」。普京對中國的發展也十分關注。他曾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證明,中國在加速奔向未來;俄將參考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期發展目標,推進兩國發展戰略對接。

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五爪為尊 中國古代龍的煉神之路
住筒子樓的時代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