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學良與張作霖到底差在哪?為何褒貶不一

張學良與張作霖到底差在哪?為何褒貶不一

張學良自從改旗易幟以後,對於中央政府的態度一直都是比較溫和。在蔣介石對於國內割據勢力進行鬥爭時,也沒有參與反蔣陣營。而吳佩孚、閻錫山等人對於蔣介石企圖創立蔣家天下是十分忌憚的,張學良歸順中央後和蔣介石的諸多密談更使得多方不安。尤其是閻錫山,對於蔣張的合作百般猜疑,這也是他企圖慫恿西北馮玉祥軍反蔣的原因。但這並不能確定張學良完全站在蔣介石的一邊,實際上張閻兩人可能會有溝通。

當然不是面對面的共同,最多只是代表的會面。張學良希望閻錫山有所教誨,十分隱晦的表達了反蔣的態度。那這是為何?張學良一直都是擁護中央,如今卻十分隱含的表達反蔣的態度,是什麼變化引起了張學良的轉變?其實,張學良與當時的諸路軍閥相比沒有軍閥的野心,對於關內的事情不想張作霖那樣在意,至少與張作霖相比,張學良比較喜歡守成措施。但也並不是和蔣介石一點摩擦也沒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東路事件」。

1929年開始,中蘇就因為中東路逇歸屬問題交惡。張學良企圖收回對中東鐵路的所有權,但蘇聯對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會講鐵路所有權拱手歸還。這是蔣介石表達了對張學良的支持,願意承諾出兵10萬、錢糧支持張學良。有了中央的支持,張學良對於蘇聯的挑釁於傲慢也開始硬氣起來。由此,雙方爆發了一系列的軍事衝突,但由於中原打仗等因素,蔣介石無暇顧及東北一兵未出。而東北軍的戰力無法戰勝蘇聯直至慘敗,被迫之下張學良與蘇方簽訂不平等合約,為此中東路現狀。

由於張學良與蘇聯的何談並不是政府行為,只是東北軍的單方作法,因此蔣介石並不承認。蔣介石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不願就此割地賠款雙方鬧掰。而張學良埋怨蔣介石不肯出兵援助,蔣介石認為東北軍不爭氣,與張作霖時期不可同日而語。雙方都有為自己辯解的空間,而蔣介石開始發動排除異己的軍事行動後,張學良自然也有所警惕,但不必徹底與中央決裂,因此態度十分含蓄。

但就關鍵出而言,文人出身張學良還是鬥不過就有軍閥,即便手裡有東北軍鬥不過當時的國內勢力。在撤出東北時,張學良還企圖以談判的手段與日本交涉,企圖希望日本政界可以制衡一下軍界。但張學良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想,沒有向張作霖那樣在槍林彈雨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東北軍統帥,對於事物的想法總是比較天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姜維作為蜀漢後期的領軍人物 對於國家的滅亡要付多大責任
三國之中為什麼蜀漢最早滅亡?諸葛亮要付多大責任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