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城邊上古城堡——我的家鄉花馬池

長城邊上古城堡——我的家鄉花馬池

長城邊上古城堡我的家鄉花馬池

鹽池長城保護學會組織考察長城,對我來說收穫很大,不但對長城的實地和現狀有所了解,更重要是促使我對長城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了解。

長城上到底還有什麼東西?長城上的建築還有那些,長城的具體構造是怎樣的?我們在考察的時候,沒有就長城的附屬建築和構造進行詳細的了解,只是大概的對長城的年代、損壞的程度、修築的形式等進行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還遠遠達不到對長城知識的具體掌握,也就無從談起對長城的具體保護。

當然保護長城要廣泛的發動社會各界參與,也要呼籲有志之士的共同參與。鹽池長城學會的張會長信心滿滿的,他一再的鼓勵我們要多研究和挖掘長城歷史文化內涵,同時也要發出聲音,向有關部門發出強音,保護長城時不我待。

在張會長和其他幾位會長的感染下,我有了對長城知識的更進一步了解的想法,於是乎,到處搜集資料,想把長城的知識整理一下和大家共享。

生活在長城邊上,對長城的印象十分的深刻,蜿蜒曲折的長城幾百年來無聲無息的在草原上屹立著,任憑風吹雨打。當年的防禦功能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用,也就是說當年長城上的構造和他的附屬建築功能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我們現在在看到的長城只是表面上的黃土夯築的一道土牆,至於長城上的其它東西已經蕩然無存了。

鹽池境內的長城和幾個城堡的遺迹,在經歷了自然的洗禮後,越來越滄桑了,也越來越失去了固有的風貌了,人們也逐漸的在淡化對長城的認識,也對長城和長城上附屬物的構造了解不是很多了。

我們很有必要對長城和長城構造以及長城上的附屬建築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長城上的古城——花馬池古城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後,滄桑的呈現在了世人的面前。儘管遭到了自然和人為破壞,但古城依舊四址清晰可辯,城牆依舊高高聳立。只可惜的城牆上的建築一件都沒有了就連城牆上甃以的磚石也蕩然無存了。

而今城牆恢復一新,我沒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當年古城上的建築物。

關隘是長城沿線的重要駐兵據點,位置多選擇在出入長城的咽喉要道上。整個關隘構造,一般由關口的方形或多邊形城牆、城門、城門樓、瓮城組成。有的還有羅城和護城河。

城牆:這裡的長城城牆,一般特別堅固,內外檐牆多用巨磚、條石等包砌,內填黃土、碎石,高度一般在十米上下,這不僅使攻城的敵人難於攀登,而且可以給人望而生畏的感覺。城牆頂上一般都有四馬並騎的寬度,即有四、五米寬,以便作戰時部隊機動和運送糧秣、兵器等。這裡還有上下城牆的馬道和梯道。在城牆的外檐上築有提供瞭望和射擊的垛口,在內檐牆上築有女牆(宇牆),起保護人馬不至於從牆頂跌落下來的作用。花馬池古城,興武營古城的城牆都是這樣的結構,可惜的是原來城牆沒有完整保留下來一處。

花馬池古城雖經修復,古城牆上的許多關隘也修復了起來,但很多地方都沒有明確的說明,人們對城牆的功能和名稱仍然不知道,很有必要把這些城牆上的設施明確的告訴大家,以便遊覽的人對城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城門:城門是平時進出關口的通道,戰時是反擊敵人的出口。早期多用木過梁,元朝以後一般均改用磚或石塊砌成拱券形的門洞。為了增加穩固性,城門附近的一段台基多採用條石砌築。不少城門上均鐫刻著門的名稱。門洞內裝巨大雙扇木門,木門外包鐵皮,用巨釘嵌鑲,門內側裝有門閂及鎖環,有的還裝有機關。

花馬池古城的城門原來只有南門、東門、北門三處,現今已全部修復起來,很是壯觀,但已於古城門有所區別,但仍能顯示出古時的風貌,有些地方修舊如舊,和史書的記載幾乎相同。城門修葺的高大雄偉,暢通無阻。「門」在修復中的功能已經完全消失了。門樓上的名稱也依據古之名稱,鐫刻在城樓之上。

長城關沒有修在原址上,離原址稍遠,但站在長城關上,依舊讓人感覺到氣勢恢宏,極目四望可攬花馬池古城東、西、南、北至全景,可以瞭望到茫茫的一望無盡的大草原。

城門樓:城門上方一般均築有城門樓。它是戰鬥的觀察所和指揮所,也是戰鬥據點。城門樓多為一層、二層或三層的木結構及磚木結構的建築物,其屋頂多為廡殿式或懸山式、歇山式結構。這些結構普遍使用斗拱。並且對整個建築物內外用油漆彩繪進行建築裝飾。這樣就使整個城門樓不僅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而且也增添了它尊嚴威武的氣魄,以適應戰鬥的功能和審美的要求。

花馬池古城上的城門樓全部恢復重建,東門,也就是永寧門上的城門樓最為壯觀雄偉。永寧門上的門樓為一座歇山式屋頂的二層建築物。永寧門後還有一座城樓,為箭樓,也是一座歇山式屋頂的二層建築,兩座城樓一前一後,高高佇立在東門------永寧門上。城門樓雕樑畫棟,彩漆鮮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飛檐舒展,歇山式屋頂上綠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屋脊上裝飾的獸形瓦、蟠龍、獅子等顯得更加光亮活躍。

永寧門建有瓮城一座,門向南開,現今有所變化。

緊挨著城樓兩側建有兩座魁星樓,(原叫魁星閣,據王珍同志著《鹽池縣城及其古城建築考證》一書),魁星樓坐東向西,為歇山式兩層建築物,同樣的雕樑畫棟,朱漆鮮艷奪目。魁星樓寓意深刻,希望花馬池城能出更多的文曲星而已。鹽池一中,鹽池一小坐落在魁星樓下,當年教育局也在魁星樓下。

古城上四隅建有角樓,角樓稍微的小一點,也是歇山式的二層建築,為觀察四面敵情的瞭望地,建築風格和永寧門城樓異曲同工,登上角樓,城外左右觀望一清二楚。

南門叫廣惠門,上面無城樓,但築有瓮城,瓮城門向東開。先前修復時曾向東開門,後又被封堵,至今能看到修葺時東門被封的痕迹。究其原因,是南北已經形成了道路,為方便群眾往來,隨開了南門。

北門叫威勝門,城門之上建有三清閣(原叫三清殿,據王珍同志所著《鹽池縣城及其古建築考證》一書),早於東門永寧門修復,現改為三清閣。也屬歇山式的二層建築,翼角高翹,雕花脊獸,畫梁漆柱絢麗壯觀。

修復西城牆時,按西門------鼓樓------永寧門的中軸線,建有西城門。古時沒有西城門,今天的西城門也無名字,城樓和東門城樓一樣,形成東西呼應之勢。

水關:長城在於溪流、河谷相交處為達到水流通過和防禦目的而設計的種種通道式結構。鹽池長城在大漠草原中,沒有溪流和河谷,水關不復存在。

瓮城:瓮城是在預想的敵人主攻方向的城門外,再構築一個"∏"形的城牆,形成二道城牆,故叫"瓮城"。其作用是增大防禦縱深,加強城門的防禦能力。瓮城也有城門,但其主軸方向與主城門的主軸方向多形成直交,這是為了加強防禦,使敵人在攻破瓮城城門時,不至直衝主城門,同時也便於在城牆上向下射殺敵人。花馬池古城的瓮城已做了介紹,同樣的興武營和安定堡古城、英雄堡古城等都建有瓮城,而今已被黃沙掩埋了,只有隱隱約約的痕迹。

羅城:羅城是在預想的敵人主攻方向瓮城外,再構築的一道"∏"形城牆,羅城城牆比較長,它不僅起掩護瓮城的作用,而且能掩護內城城牆較長的地段。在鹽池境內至今無有羅成建設的記載,或許有,有待於考古學者的進一步發掘,我們拭目以待。

護城河(壕塹):利用地形挖成深溝灌水代替城牆,一般在城關的四周均有護城河。它是在築城挖掘土方時形成的,後來再引入河水,形成了關城的又一道防線。

花馬池城外有護城河一條口寬約七米,底寬約四米,深約七米,為防止護城河蓄水滲漏,護城河河壁及河底均挖有螞蟻眼,用黃膠泥砸護。(註:此處引用王珍同志著《鹽池縣城及其古建築考證》一書。)

炮台:長城上的城牆都建有炮台。花馬池古城上東南西北四面都建有炮台,炮台側面址厚九米,頂厚七米,正面址寬二十三米,頂寬十九米,南城牆有炮台三個,其餘三面各有炮台四個。西牆因無城門中間有腰墩一個。(註:此處引用王珍同志著《鹽池縣城及其古建築考證》一書)。

花馬池古城城外有護城河,口寬約為七米,底寬約為四米,深約七米,河壁和河底均挖有螞蟻眼,用黃膠泥砸實,起到保護作用。(註:此處引用王珍同志所著《鹽池縣城及其古建築考證》一書)。

長城關隘經地方不同,有不同的建築結構,鹽池長城自西向東,所經之地,築造為一個整體,它和向西延伸的長城,向東延伸的長城同為一體,建築結構應該是一樣的,實際上應該是長城建築上的通用方式,長城的防禦功能是一樣的。

長城上的關隘在鹽池長城上有好幾處,著名的有花馬池、永興堡、安定堡、興武營等,在這幾處古城堡上,歷史的遺迹還是比較清楚的,花馬池古城的恢復和修繕,讓我們對長城關隘的認識有了新的拓展,我們也期待著對長城上其他關隘的挖掘和修繕,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

幾點認識:

在恢復古城牆的建設過程中,也要特別的注重有關城牆上的附屬設施建設的恢復,應該把城牆上古時有的都儘可能的恢復出來。

在古城牆的顯著地段,對城牆構造的知識進行標識說明,以利於遊覽者和市民對古城牆有所了解,也能對長城有新的認識和新的感受。

對古城牆的附屬建築也要明確的標識,並且應該有簡短的簡介,讓人們在遊覽的過程中,對古城牆的功能和防禦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護城河的功能也能恢復一段,再現當年關隘的雄風和功能。

品字坑也應該恢復幾處,當然這個可以作在博物館內。

長城是偉大的,保護和利用長城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花馬池古城,是我的家鄉,一座朝氣蓬勃的城市,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一座走向未來的城市。

花馬池古城——鹽池,古老滄桑中孕育著新的生機,把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建鑫文集 的精彩文章:

TAG:佟建鑫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