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楊:討董第一人反投董卓,救呂布,死東市,仍不失是個忠義漢子

張楊:討董第一人反投董卓,救呂布,死東市,仍不失是個忠義漢子

張楊:討董第一人反投董卓,救呂布,死東市,仍不失是個忠義漢子

文:黑瞳(讀史專欄作者)

我是張楊,對,和前幾天大火的《張楊導演,我愛你》男主一個名字,不過我沒這孫子(雖然嚴格意義上論輩分應是N重孫,姑且讓他沾個光吧)運氣好,能在和平的年代逛逛洱海,裝裝文青,把把妹子。

我出生在東漢末年,也就是你們廣義上的三國時期,現代直男最想穿越的時代。我承認這是個英雄的時代,但英雄意味著「一將功成萬骨枯」,意味著小人物的命運如雨中浮萍,意味著活著就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恩賜,而忠義卻一文不值!

為鄉,勇戰群賊

還是講一些你們想聽的吧,我是并州雲中人(今呼和浩特南),和你們熟悉的呂布、張遼是同鄉。

靈帝中平六年,靈帝崩,宦官與外戚的鬥爭進入你死我活的階段,大將軍何進為鞏固自己的力量,命我和張遼回鄉募兵,我倆很快各自募集千人,正準備回京復命,并州黃巾餘黨組成的白波軍、黑山軍再度起兵,聯合南匈奴攻破重鎮太原,一時間并州生靈塗炭。

我人生中的第一個選擇到來了,同行的張遼選擇了回京復命,這樣的話能圓滿完成任務自不必說,在京城握有千人鄉兵,可謂莫大的政治實力,可相機行事,進退得宜。

而另一個選擇就是,留在并州,孤軍剿匪。眼看并州大亂,田土荒廢,數倍於我的黃巾賊占州據縣,銳不可當。而我僅千人孤軍,剿匪勝負先不說,就說千餘人的口糧都難以自保,左右都認為這是下下策,但是,保護鄉鄰的責任不能斤斤計較,為國除賊的忠義不能錙銖必較。

就這樣,我目送張遼離開,選擇留下來守護家鄉。

為忠,義討董卓

當我在并州攻伐賊寇,戰果初成,隊伍擴大到幾千人的時候,朝中的形勢卻瞬息萬變,何進不僅為自己的優柔寡斷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因為自己政治上的短視,為東漢王朝引來了一隻西涼的豺狼——董卓。

董卓擁兵自重,擅權京師,他為擴大權勢,遣使向我送來了上黨太守的任命。我人生中第二個選擇到來了。我可以效法呂布、張遼兩位同鄉,投奔董卓,功名利祿,唾手可得;我也可以斬使反董,豎起為漢鋤奸的大旗,為少帝復仇。

當時,董卓坐擁兩京,手握天子,沖陣有呂布、華雄,謀計有李儒、賈詡,鐵騎成千,帶甲數萬,而山東各路諸侯聯盟尚未形成,堂堂大漢,數十諸侯,萬馬齊喑,無人戮賊。

左右進言,上策投董,下策中立,反董之事萬不可行。但我卻時刻謹記著兒時家嚴之命:「食漢祿,為漢臣。」

我毅然決然豎起了反董大旗,傳至京洛,董卓震驚。

時謂:「天下豪傑迎漢反董,張楊第一」。

公元190年,山東反董聯盟終於成立,我立即離開并州,帶領全軍投入聯盟。聯軍之中,英武之士甚多,河北袁紹,四世三公;兗州曹操,意氣蓋世;江東孫堅,勇武敢先。但也有渾水摸魚者,之前夥同白波軍攻佔太原的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也打著討董的旗號參加了聯盟。

果然,聯軍尚未西進,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就奇襲我部。部將被殺,部屬四散,而我也被屈辱的劫持了。後袁紹派遣大將麹義追擊,在鄴城南部大破於夫羅軍,於夫羅逃至黎陽,我才趁機得以脫困,收斂舊部,在河內郡東山再起。

而形勢也在我被劫持的一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聯軍取洛陽後四散,董卓虎踞長安。此時我已人困馬乏,在聯軍的帷帳中,也已看到衣冠楚楚下的各路諸侯,都是怎樣的心懷鬼胎。

我時時事事心懷漢室,但當身被賊擄,卻無一人問津。此時的我更是心力疲憊,報效漢室恐怕也只是一個亂世中的「白日夢」,而今夢醒了,我應該關心的是如何活下去。

此時,董卓不計前嫌,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加封我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這樣的名號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這次我沒有猶豫,我已認定,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實力,最無用的是名節。

果不其然,我跟隨董卓,諸侯無人嘲笑,反而更加忌憚我了。

為義,二納呂布

初平四年(193年),董卓身死,諸將分崩渙散,呂布被李傕、郭汜趕出長安,初投南陽袁術;袁術因其胡作非為,有不臣之心而欲除之,呂布轉投於我。

我與奉先感情很好。奉先是個粗人,和我一樣,樂於馳馬征伐,拙於幕後算計,加之同鄉,事事恭讓。

一日,李傕、郭汜遣人向我索要呂布人頭,手下也屢屢諫言道:「呂布虎狼之心,終有不臣之日,不如殺呂以迎李郭。」

不久,呂布見我,問道:「你我同州之人,殺我無益,我願受縛,公送至李傕、郭汜處,尚能得利。」

奉先此語,定是有所聽聞,害己鄉人,我何忍心,但李郭勢大,難能得罪,隨即安置使者,虛予承諾。

不想呂布不知內情,怕我出賣他,便轉投袁紹。

呂布在袁紹處大破張燕,恃著功勞,向袁紹請求加兵,袁紹不應,加上呂布將士在袁境內多有暴橫之舉,不久呂布又被袁紹趕走,呂布走投無路,再次投靠了我。

對此事,部下有說殺呂布的,有說拒呂布的,但我於義於友都不能置之不顧。

不過這次呂布也沒有多留,他很快又投張邈,隨後張邈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被部將所殺,呂布也敗逃至劉備處,這才在徐州慢慢建立起根基。

這是我和呂布的兩次交集,我以義對他,但我沒想到,我們第三次交集卻讓我因為「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為漢,救援獻帝

在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營救獻帝了。

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作亂而逃亡,李郭二人追擊,百官死傷無數,時之重臣孫瑞也死於非命,獻帝逃亡至河東,我聽聞後立即率兵前往安邑救援,見到獻帝。

當時獻帝乘坐牛車,跟隨官員只有幾十人,衣衫襤褸,形同乞丐,而且幾天鹽米未進,我立即遣人提供衣食,將獻帝暫時安置在野王,獻帝感激不已,拜我為安國將軍,假節、開府,封晉陽侯。

之後, 楊奉、董承、韓暹要帶獻帝回洛陽,我主動攜帶糧食,派遣全軍主力,準備護送獻帝返回洛陽。

而當時篳路藍縷的楊奉、董承、韓暹諸將老毛病又犯了,相互爭權,內鬥不已,董承被排擠而出,投奔於我,我令他修繕洛陽宮室,至七月宮室修成,獻帝返回了日夜期盼的東都洛陽。

至此,君歸社稷,匡正國家,正途可期。獻帝對我也頗為倚重,將新修宮殿命名為「楊安殿」,以彰顯我的功績。

天子安定之後,董承諫言留我駐守洛陽,拱衛京師,但洛陽之地戰亂頻仍,距我河內尚有距離,我軍駐紮洛陽,無險可守,無糧可濟,無兵可召。

我謝過陛下,我知道,要平定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需要的是實力,我不能就此停下腳步。

那是我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也或許是我一生中最錯誤的選擇。

一個空缺的洛陽,就像一塊不設防的肥肉,韓暹亂國,董承秘密召兗州牧曹操入宮勤王,還是熟悉的套路,又一個何進!又一個董卓!

而曹操是明眼人,他擁獻帝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彈劾我,以期完全掌控獻帝。獻帝不允,其計不成,但我與曹操,一忠一奸,已然勢如水火。

身死東市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呂佈於下邳,雖然呂布兩次棄我而去,但依舊與我交好,他此時蒙難,於義當救。

而曹操手握天子,奸相已露,此次遠道重兵攻打下邳,如若我領一軍駐下邳城外,互為犄角,曹操攻我,呂布出城襲其後;曹操攻布,我出兵擾其援。相持一久,曹兵必退,我與奉先兩軍追擊,必破曹軍,於利亦當救。於是領軍駐紮東市,與呂布互為犄角。

然而,千算萬算人心難算,沒想到自己的部下楊丑,已被曹操收買,趁我不備,將我暗殺。部將眭固得知後,斬殺楊丑,卻不敢據堅抗曹,領兵至射犬,想要投奔袁紹。

犄角之勢一破,眭固無力堅守,被史渙、曹仁擊潰,余將皆降。

自此,我苦心經營的河內被曹操吞併!

自此,漢室外再無忠臣可依!

在三國風雲際會之時,我從出場到謝幕,只是一個小人物,我的命運也只能隨時局而隨波飄搖,我沒有像曹操一樣做一個坦誠的奸雄,也沒有像劉備一樣做一個虛偽的英雄,他們都是圓滑的人物,能夠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時代,而我只做到了問心無愧。

於鄉,問心無愧!

於義,問心無愧!

於國,問心無愧!

我在這個時代謝幕太早,也許是耿直的我無法適應這個時代,也可能是這樣一個爾虞我詐的時代配不上一個忠義的我!

讀史君認為,元初名儒郝經對張楊的評價比較得當:①張楊有奉迎之功,據河山之郡而無雄才,卒墮匹夫之手,智不足稱也。②楊雖有功,承實不智,遂敢首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值得反思,和坤,做人也成功!
蔣介石的秘密替身有多像!宋美齡也常弄錯!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