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低調的徐盛,後起之秀

低調的徐盛,後起之秀

徐盛,字文向,今山東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徐盛年輕的時候,由於家鄉遭受戰亂,於是就從山東搬到了江蘇。孫策去世後,孫權一上任,就開始招賢,目的是建立屬於自己的根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徐盛來到了孫權帳下效力。孫權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駐守在柴桑,以抵禦黃祖。

黃祖曾派兒子黃射率領數千人攻擊徐盛,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抵抗,殺傷黃射的部隊千餘人。其後開門主動出戰,大敗黃射,黃射被擊退後再也不敢前來侵犯。

在柴桑,徐盛和黃祖的兒子黃射打了一仗。黃射率領數千荊州軍攻擊柴桑,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奮力抵抗,殺傷黃射的部隊千餘人,並一鼓作氣,打開城門主動出擊,大敗黃射部,黃射被擊退後再也不敢前來侵犯。

徐盛隨後也進行了一系列平定山賊的行動,江東多山,山賊橫行,很多將領都曾參與過平定山賊的行動。從徐盛的履歷看,他沒有參加荊州的赤壁之戰,他一直駐防在長江下游沿線。後來孫權加徐盛為校尉、蕪湖(今屬安徽)縣令,又因為徐盛討伐臨城南阿(今安徽青陽南)一帶的山賊有功,加徐盛為中郎將,督校兵。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徐盛隨孫權攻打合肥,在撤軍之時遭到魏將張遼的奇襲,在混戰中,陳武戰死,徐盛和宋謙都負傷後退,潘璋這時正好在他們後面,便馳馬上前,斬殺徐盛、宋謙軍中兩逃兵。原本往後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盡皆回到自己崗位戮力死戰。凌統親衛護著孫權來到逍遙津渡口,發現橋已被曹軍破壞,剩下兩邊延伸的橋板,中間有一丈多的地方沒有橋板可供依託。

孫權親近的官員谷利,要孫權持著馬鞍,然後讓馬後退,再飛縱向前,谷利在後面用鞭抽馬,以助馬勢。孫權就這樣連人帶馬的飛到南岸。南岸有賀齊的三千兵馬在那邊接應。賀齊將孫權安置好了,就領著部隊殺進戰局,拾到了徐盛因負傷而丟掉的長矛。

合肥之戰,徐盛從征,孫權欺負曹魏兵少,在合肥城下耀武揚威,不料遇到了不怕死的張遼。張遼率領八百死士,黎明突襲孫權大營。孫權軍猝不及防,被張遼殺了個措手不及。陳武戰死,徐盛、宋謙負傷,徐盛甚至連兵器(長矛)都打丟了,軍士根本遏制不住,紛紛後退。

這時多虧後軍的潘璋及時斬殺逃兵,堵住了去路,徐盛、宋謙軍才穩住陣腳,翻身死戰。徐盛的長矛還是及時趕來救援的賀齊撿回來的。這一仗給了吳軍一個下馬威,後來在撤退的時候,孫權又險些在逍遙津被張遼活捉,以後孫吳人一提起張遼就感到害怕。

217年,曹操出兵濡需口,徐盛跟隨孫權一起前去迎敵。當時魏軍全力攻擊橫江,徐盛率諸將前去迎敵,不料碰上了大風天,那時候的船都是靠風力的,不巧的是,吳將的船隻都被吹到了敵岸。大家都很驚慌,不敢出去,只能畏畏縮縮躲在船艙裡面。只有徐盛單獨率領兵馬上岸殺敵,沒想魏軍也是紙老虎,一下子就潰散了。風停後,徐盛帶著大家回去了,孫權對其大大點了一個贊。

曹操攻濡須口,徐盛又隨孫權出擊,結果在江上遭遇風暴,徐盛軍的大船被吹到對岸的曹操軍前。軍士害怕,只有徐盛抖擻精神,率眾上岸殺敵,曹軍不知情況,被徐盛軍殺退。風停後,徐盛才安然無恙的返回。夷陵之戰,徐盛奉命西進,隨陸遜等大破劉備軍,奠定了吳國的三分天下。

221年,吳蜀交惡,孫權為了不使自己兩面受敵,因此就派人向曹丕稱臣。曹丕就讓邢貞前往東吳,封賜孫權為吳王。邢貞來到吳國後,態度很傲慢,感覺自己高人一等,你們是臣我是王,弄得東吳很多人都不舒服。老臣張昭見狀大怒,徐盛也非常氣憤,對身邊的人說,我們不能上陣殺敵,不能幫主公吞併洛陽,巴蜀,反而讓主公跟這個小癟三邢貞求和,實在是恥辱啊!奇恥大辱啊!說著淚流滿面。

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怎麼就傳到了邢貞耳邊,邢貞於是就對隨從人員說,江東有這麼一幫硬漢,恐怕不會久居人下啊!之後,徐盛被加為建武將軍,封都亭侯,領廬江(治今安徽潛山)太守,又得到臨城縣作為賞賜的奉邑。公元222年(魏黃初三年),劉備率軍來到西陵(今湖北夷陵),徐盛攻取了劉備的多處營寨,立下功績。同年秋季,魏將曹休出兵洞口(今屬湖南),徐盛與呂范、全琮渡江拒敵,遭遇大風,吳軍傷亡慘重,徐盛聚集殘兵,與曹休隔江對峙。

曹休命令將士乘船攻擊徐盛,徐盛以少御多,魏軍無法取勝,雙方只得各自退兵。之後徐盛被加為安東將軍,封蕪湖侯。公元224年(吳黃武三年),魏文帝曹丕率領大軍南征,企圖渡過長江。徐盛獻計在建業(吳國都城,今江蘇南京)周邊築起圍欄,製造籬笆,圍欄上設下假樓,江中準備浮船。諸將認為這樣做沒什麼意義,但徐盛堅持己見,完成了一系列設置。

曹丕大軍到達廣陵(今江蘇揚州),看到綿延數百里的圍欄,心中驚疑,又見長江正在漲水,於是引軍退卻。諸將這才明白徐盛有先見之明,紛紛拜服。

徐盛就是這樣一個忠勇俱佳的智將,從他屢次作戰的情況看:他率領的不像是純粹的水軍,更像是水軍陸戰隊。史書沒有記載他的生卒年,他應該比孫策大幾歲,死時孫權尚未稱帝(公元229年稱帝),年齡應該在50多歲,屬於正常死亡。徐盛於黃武年間(222-229)去世,其官爵由兒子徐楷繼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三國軍事界中的梵高,第一名曹操、劉備服氣,第二名孫權拜服!
曹操:赤壁之戰為何會敗?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