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寧「韋德之道6」

李寧「韋德之道6」

寒假存了兩個月的生活費

才勉強拿下這雙韋德之道6

期間一直守著觀望 等掉價

終於在某一天

購物車裡的價格突然少了100

於是乎在糾結價格還會不會再少一點時

還是決定先下手為強

果不其然 沒過幾天又升價了

100塊雖說多不多 說少不少

但畢竟不是富家子弟

所以對於我來說

能省即省吧…

(照片又是後期拍的 不要嫌棄臟哈)

Total:10分

外觀9.5/10

不要覺得在外觀的分數上我老打那麼高 而是這雙鞋確確實實值得給高分 鞋子整體造型簡潔明了 大面積的編織鞋面沒有多餘的包裝 鞋身中段魔術貼的加入讓人覺得更為穩妥 安全感倍增

相比較前幾代 韋德之道6鞋身看起來更為充實豐腴 這就好比一輛奧迪超跑 鞋身各位置恰到好處的圓潤又不失暗藏的衝勁 單是中底的漸變色彩就已經足夠吸引人的了 再加上3M鞋帶的反光加成 顏值之高毋容置疑

至於取名為「晨曦」我是這樣理解的 鞋身的主要色調有四種 純黑 騷紫 淺紅 橘黃 而這四色構成了兩個元素 「黑夜」與「破曉」

上部分的純黑色佔據著鞋身最大的面積 代表一晝夜中仍處於深夜時分 空氣中依舊瀰漫著黑暗 下部分紫紅黃三色僅占鞋身的三分之一 代表了太陽升起的三個階段 由破曉的微弱光線穿透霧靄 再到紅日漸起的灼燒 最後維持固態的烈陽 這三個階段所耗費的時間很短 交替漸變之間便形成了一天之際初始的「晨曦」

隨著時間的推移 韋德之道6的市售配色越趨豐富 「TEB聯名 初生 凈信 時刻」 以及最新市售的「白熱」 微博上更有網友腦洞大開 把火影忍者元素融進球鞋細節里 我也真心希望這樣的個人設計作品越來越多 為國貨助威

(上圖源自微博博主:@43_5PRODUCT)

買了的讓沒買的人後悔系列

舒適度9/10

老樣子 先說說球鞋的重量 相比較上篇測評李寧「幽靈」戰靴的輕盈 韋德之道6拿在手上掂量起來就有點偏重了 同樣是一體式編織鞋面 但作為正代鞋的韋德之道6鞋面用料更加縝密 再加上密度更高的中底材質和寬闊大底後 球鞋的重量上必然要做出一些犧牲 這些都可以理解

但有一點讓我十分不解 手上掂量的重量和上腳時的重量完全不對等 穿上腳後球鞋的重量突然又變得很輕 不誇張的說 就好像只有一張鞋面輕壓著我的腳面一般

鞋子對腳的貼合度很高 鞋面前段屬於那種不用繫緊鞋帶就自然而然的貼合 基本沒有壓腳面感 鞋面後段即鞋領處 用料填充比較厚 鞋領圍繞腳踝貼合的距離縮短不少 因而相比其他鞋款薄如蟬翼的鞋領 韋德之道6各方位貼合度都很高

除去鞋子3種科技的應用結合 鞋墊對舒適腳感的加成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鞋墊末端 有一小塊橢圓凸物 按下去軟軟的 雖然面積不大 但這一小細節也為上腳的舒適感加分不少 至此 在我的鞋單里 韋德之道6成為了我穿過的第二雙有史以來腳感最舒服 讓我最滿意 獲得評價最高的李寧正代球鞋 (不過說實話 我就只買過兩雙正代的李寧球鞋額)

沒文化評價:就很舒服

緩震8.5/10

作為當家球星的球鞋 配置自然是頂級的 這次三種科技的同時應用 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前掌搭載了首次在李寧球鞋中露面的Drive Foam反彈科技 中底仍是耳熟能詳的雲科技 鞋後跟則採用Cushion緩震科技

先不談這3種科技帶來了什麼 先說說上腳後的緩震感受 穿著走路的時候給我的感受僅僅只有「軟彈」 而穿著實戰的時候 反饋就比較明顯了 衝刺跑一腳踏下去 前掌先著地 腳感的反饋介於彈和硬之間 我更願意稱之為「韌性十足」 剛好達到平衡點上 既不會有卸力感 也不會像踩板磚一樣

起跳落地的過程是中底反饋好壞的見證 我覺得韋德之道6和以往同樣應用了雲科技的鞋款大有不同 中底結構有所創新的基礎上 材質密度更為緊湊 最突出的就是腳離地和落地的時候整個腳掌感受到的緩震很完整 似乎擠壓回彈產生的能量一點不剩全被吸收和釋放

後掌的緩震有點澎湃 用腳跟立在地上隨便蹬一下都好像踩在跳跳床上面一樣柔軟

綜上所有 都一一證明了這些科技是用得值得 用得良心 如果依照反饋結果來個排名 我覺得會是 中底>後掌>前掌(單以這雙鞋來說)

三兄弟 排排坐 吃果果

支撐8.5/10

鞋子屬於稍微臃腫寬厚的類型 鞋面大部分是一體織材質 但實際鞋子內側還有另一種材質 片狀的U字型熱熔膠 可以讓編織鞋面的支撐性更為穩定 起到輔助的作用

鞋側碩大的韋德之道標誌不僅突出了視覺效果 採用的外側上翻設計還提供了不俗的側向支撐 滑步、急停、變向等動作完全不用擔心會側翻

鞋後跟中部有一小段黑色的TPU環繞著 不經意間用手捏了捏後面的鞋跟 捏完只能默默說一句「異常堅挺」 硬成這個樣子 根本不用去質疑它的支撐性

同時 鞋底足弓下大面積的縱向碳纖維板也給予了鞋子很好的抗扭轉性能

總體來說 鞋子的支撐性還是屬於上乘的

穩 如 狗

包裹8/10

韋德之道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偽高幫」 側面看起來第一感覺都以為剛剛好可以壓過腳踝 但一上腳鞋幫最高處都是卡在了腳踝下面 韋德之道6也不例外 鞋領最高處剛好卡住了腳踝兩邊骨頭突出的下端 這就好比在腋下套了個游泳圈 兩臂膀搭在泳圈上 不偏不倚的固定住身體 但上半身(小腿)依舊可以保持高度的靈活性

鞋領和鞋舌是我穿過那麼多球鞋裡最厚最有觸感和彈性的 即便把上段鞋帶系得緊緊的 也不會有被勒住的痛感 加之足背上的碳纖維+TPU複合魔術貼 橫向大範圍的協助固定著腳面 大大降低了腳在鞋內發生位移的可能 把上述的準備做好後 給我的包裹鎖定感綽綽有餘

防撞鞋頭設計在鞋面前端覆蓋延伸的很高 按理來說應該是可以稍微保護下腳趾避免被踩的 可事實並非如此 實戰那麼多場 每場都被人踩 腳趾都流血了...(這要給個差評)

不足之處還是在鞋帶上 不過這次問題出在鞋帶口 一開始想繫緊鞋帶時 鞋面最前端的5個鞋帶口真是讓我很絕望 用盡全力才能拉動一點 鞋帶口太窄把鞋帶卡得死死的 幸好通過多次拉松後變得寬敞一點 鞋帶系起來也順暢了許多

還是帶上泳圈比較安全

耐磨8.5/10

慶幸的是鞋底終於不是水晶底了 不用再那麼擔心耐不耐磨這個問題 當然 這雙花光我所有積蓄的球鞋 是不可能拿去外面水泥地摩擦的 所以打室內場的話 球鞋壽命就比較長了

仔細看看這騷粉色的大底 紋路都是由一個個小三角形圖案拼湊而成 話說靈感來源於F117隱形戰機 暫且不管飛機長什麼樣 至少我們知道的是三角形是比較穩固的形狀 所以即便漸漸磨損了 鞋底抓地的穩定性還是能夠保持的(我覺得)

鞋子的抓地力很牢 無論是在塑膠地還是平常的普通場地表現的都很完美 實戰中基本沒有出現過打滑的跡象

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 鞋底前後掌黑色紋路的部分相較於整個鞋底平面來說凸出了幾毫米 意思就是說鞋底剛開始磨損的時候 是先把這凸出的部分先磨損掉 然後才會磨損到鞋底平面 這個細節很贊 可以大大減緩鞋底整體的磨損速度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 鞋底足弓處的6個「小窗口」碳纖維板太過暴露了 雖然印有「WOW SIX」來表明身份的細節 但真的很容易就被刮花掉 有點可惜

細節決定成敗價錢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

求各位大哥輕噴

第二次做測評 不足之處仍望指出

#謝謝大家的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那邊 的精彩文章:

TAG:在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