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

南懷瑾老師: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

南懷瑾老師: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

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

本文摘錄自 《孟子與公孫丑》

現在首先要討論大家所知道且樂於稱道的「管鮑之交」的故事。

第一,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的交情,在一開始可以說是很不對稱,在友道上來講,能夠相交實在太不容易。因為他們兩人結交當初,管仲是個窮小子,鮑叔牙是有錢的少爺。雖然說古往今來,闊少爺結交個把窮朋友也是尋常事,但難在這個有錢有勢的鮑少爺能夠完全不在乎管老弟的貧窮卑賤,居然與他情同手足,平等相待。

第二,管仲在少年時代的行為,是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一型;鮑叔牙是謹慎老實、比較賢良方正的一型。可是難在鮑叔牙能夠深切認識管仲、欣賞管仲,對管仲的所作所為不但原諒,而且絕不見怪。

第三,在這段時期,管仲和鮑叔牙合夥經商,想來當然是由管仲出主意,慫恿鮑叔牙拿錢去做生意的。但到了結賬分紅的時候,管仲不管三七二十一,任憑自己的意思,拿走了大部分。別人看不過去,替鮑叔牙叫屈,鮑叔牙不但不見怪,反而說,管仲家裡需要用錢,多拿一點去用,那有什麼關係呢!

這兩個人的交情中,所謂「管鮑分金」的事,還只是起頭的序幕。更難得、更有趣的是第二幕,又加上一個主角齊桓公,以及最後落幕的一場,更會使人拍案叫絕,真是可以耀古爍今了。

管仲和鮑叔牙兩個好朋友,後來都走進了齊國的政治圈子,鮑叔牙幫助齊國的世子小白,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管仲運氣不好,幫助了另一位世子公子糾。不久,齊國因為爭奪繼承權而發生宮廷內亂,而且還牽涉到國際關係。小白和公子糾為了爭政治權利而大動干戈,變成仇敵,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了。在大動干戈的時候,管、鮑兩人各為其主,所以有後來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之事。但是,最後公子糾被殺,齊桓公勝利了,而管仲做了俘虜。齊桓公要報一箭之仇,非殺掉管仲不可。在這個緊要關頭,鮑叔牙出面了。

他對齊桓公說:「你現在雖然做了齊王,但你還想不想稱霸諸侯、擁有天下呢?」齊桓公說:「那是當然的,這還有什麼疑問嗎?」鮑叔牙說:「如果你還想這樣,不但不能殺管仲,還要非得重用他不可。」這個齊桓公真像後來的漢高祖劉邦一樣,只要被人輕輕在腳下一踢,他就明白了。聽鮑叔牙說了這番話後,齊桓公愣住了,就反問鮑叔牙,管仲真的這麼行嗎?鮑叔牙就趁機推薦管仲,為他大吹大擂一番。齊桓公不但馬上放了管仲,還虛心請教他如何可以實現霸王大業的計劃。管仲侃侃而談,齊桓公一聞千悟,認為管仲是天下大才,馬上拜為相國。甚至後來齊桓公還對他百依百順,反而倒轉過來拍他的馬屁,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稱他為「仲父」,使他死心塌地、服服帖帖地對自己盡忠盡心。

管仲與齊桓公、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最妙的關鍵,還不止於此。當管仲被俘虜了,正在岌岌可危、將要被殺頭的時候,人人都為他擔憂,但是管仲卻安心得很,反而很高興地認為自己馬上要轉運,有機會可以大展抱負了。因為他斷定,他的好朋友鮑叔牙一定會出死力保薦他。除非齊桓公無大志,如有大志,想創大業,一定會吃鮑叔牙這一劑葯,非要用他不可。

事情發展的結果,果然不出管仲所料,這便是所謂「管鮑之交」難之又難之處。如果是後世或現代的一般人,碰到這種情形,生怕朋友拖累了自己,哪裡還敢死力保薦一個被俘虜的敵對人物呢!因此後世還有人以己之心度他人之量,而說管仲與鮑叔牙兩人早就商量好的,把力量分開來投資,各幫一個老闆,不管哪個成功,他們兩方都會相互保薦而得富貴。當然,不能說世間一般人絕對沒有這種投機取巧的意圖,但也不能說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道義啊!隨便以假設而厚誣古人,未免有傷厚道,後人真是聰明太過了!

齊桓公自從重用管仲之後,他便成就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功業。也就是說,他做了當時全中國諸侯的盟主,等於現代國際上聯合國的主席,自己不用太操心,一切都由管仲包辦,替他完成。齊桓公還是一個吃喝玩樂的高手,他本來就是一個浪蕩不羈的公子哥兒,好吃也好色;所不同的是,一方面有公子哥兒愛好吃喝玩樂的個性,一方面又具有霸主的雄才大略。所以他能夠豁達大度,完全信任管仲,由他一手包辦。管仲在當時,也就等於聯合國的執行秘書長。事實上,他的權力幾乎僅次於齊桓公,好像是個副盟主似的。不過他也具有才子型貪圖享受的個性,並非像儒家標榜的淳樸君子。可是他們君臣之間,好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樣地互信互諒,實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因此孟子在本章中引用曾西的話,其中便有「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的評語了。

管鮑之交的歷史故事,到這裡還不算是高潮的頂點。最妙的是在最後的一幕,當管仲快要死時,齊桓公有點著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因為後繼的人才實在難找。所以他親自來探看管仲病情,同時很著急地問管仲,萬一你不在了,我應該找哪個接替你的任務才好?桓公並且提出了管仲的好友鮑叔牙來做繼任人選,想來管仲一定會同意。但是管仲卻馬上反對,認為不妥。他的理由是,鮑叔牙是好人,也很方正,一個方正的大好人,在做人的道德上是第一等人,但是非常複雜的政治重任,並不是一個一味講究方正的好人所能擔當的。

我們一般人的想法,管仲一生之中得鮑叔牙的恩惠太多窮困時,在生意分紅上佔了便宜;被俘虜時又救了自己的命,還推薦自己做了齊國的宰相。現在他快要死了,應該把這個高位讓給鮑叔牙來接手才對,不料他竟在齊桓公的面前斷然否決了。齊桓公問他為什麼反對鮑叔牙接他的位子,他說:鮑叔牙是一位好好先生,怎麼可以做這種勾心鬥角、時時刻刻都要用權術的事?如果讓這個好人來做,那麼不但鮑叔牙完了,齊國也會垮的。事實上,管仲這種話,也真的是為了愛護鮑叔牙、愛護齊桓公和齊國而說的。

後來鮑叔牙知道了這件事。很欣慰地說:管仲真是最了解我的好朋友,我的確不能擔當這個職位,如果做了,說不定腦袋都保不住。

他們相交的情誼,就是如此的真摯,如此的感人。他們兩人在事業上,只有鮑叔牙推薦管仲,管仲從來沒有推薦過鮑叔牙。可是兩人交好,真正的知己之處,卻不是我們通常交友所可想像的。現在人談管鮑之交,只看到前面分紅利的那一段,而且希望對方是鮑叔牙,自己永遠是管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四)
怎樣選擇正確的修行之路?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