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迪重組業務加速轉型:研發投入超400億歐元,瞄準數字化

奧迪重組業務加速轉型:研發投入超400億歐元,瞄準數字化

傳統汽車廠商正在加速轉型。

「汽車製造行業正處於一個巨大的變化環境中,我們需要適應新的大趨勢。」奧迪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魯珀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表示,到2022年,奧迪在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400億歐元,重點就是自動駕駛、電動化和數字化。

2022年剛好是施泰德任期的最後一年,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施泰德坦言柴油門、上汽奧迪事件等給奧迪帶來了挑戰,但對於2017年的結果,他依舊錶示滿意。

2017年奧迪銷售收入首次突破600億歐元,特殊項目(與柴油車問題有關)影響前的經營利潤達到51億歐元,經營銷售回報率達8.4%,研發費用率則為6.3%。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算,400億歐元的投入相當於一年銷售收入的三分之二。大手筆的投入彰顯出奧迪轉型的決心,但投入的同時也要兼顧經營的效益。施泰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奧迪正在實施「進取和轉型」計劃,到2022年要節約100億歐元的成本。他還談到要在組織結構上進行變革,也表明在中國實施「雙夥伴戰略」意義重大。

2025年電動車佔三分之一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份,奧迪就提出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目標。「奧迪將會更注重豪華的享受,除了延續之前在新技術和工藝上的優勢之外,接下來還會包含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等多個方面。」施泰德對記者表示,到2022年奧迪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將超過400億歐元。

2017年首次亮相的奧迪Aicon概念車就代表了奧迪對未來高端出行和價值創造的展望。受其啟發,奧迪在長期車型發展規劃中,已立項開發擁有長續航能力的純電動豪華汽車。今年,奧迪還將推出首款全電動量產車型:奧迪e-tron,這款SUV可以在高達150千瓦的功率條件下進行快速充電,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即可再次進行長途行駛。「e-tron會很快進入中國市場,在最初的時候會作為整車進口到中國。」施泰德說。按照規劃,到2025年奧迪將推出20多款電動車型,佔到銷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一半是純電動車型。

而在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奧迪的目標並非只是投入,施泰德的期望是在2025年前,奧迪的數字化業務能夠帶來10億歐元的運營利潤,而這些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即數字化零售、移動互聯產品和具有創新性的移動出行服務。「myAudi將會在轉型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施泰德對記者表示,myAudi是其在互聯技術基礎上推出的數字化定製服務的平台,可以為車主提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用戶體驗。按照計劃,2020年myAudi的用戶能達到300萬。

為了推動奧迪數字化業務進一步發展,奧迪還推出了audi on demand項目,焦點是數字化服務,基於平台推廣新的技術,給客服提供高端體驗。「客戶可以在我們的平台租車,與寶馬、戴姆勒推廣的共享汽車服務項目不同,我們打造的是高端的用車體驗,可以提供上門送車等一系列服務,車型也較為高端,包括跑車等。」一名audi on demand項目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個市場可以創造60億歐元的價值。」施泰德說,當前audi on demand有130萬的用戶,到2020年奧迪將在15個城市布局網點,目前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均設立了這些網點。「下一站是東京。」施泰德說。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在慕尼黑還設立了創新中心,坐落在城市最為繁華的地段。audi on demand就是創新中心的重要項目。

「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也是通過這個項目來實現。」奧迪技術研發總監彼得·默滕斯(Peter Mertens)表示,奧迪還成立了專門做自動駕駛軟體的公司,到2021年,奧迪將為自動駕駛提供一套成熟的軟體模塊,屆時車輛則無需方向盤或腳踏板。此外,自動駕駛路測也在推進中,從9月開始,三輛自動駕駛汽車將在Neckarsulm工廠作為物流車進行運營,以此來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削減成本

當前傳統汽車廠商都在進行轉型,但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投入新的業務意味著大量的資金和研發,而傳統業務也需要保持穩定的發展。「通過五年內節省100億歐元成本,這將使我們有可能在2022年前提供超過400億歐元的高額前期支出。大部分前期支出將直接流入電動車,自動駕駛和數字化。」奧迪公司財務與信息技術董事亞歷山大·賽茨表示。

相比於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在財務上的實力具有顯著的優勢。在產品創新計劃和生產網路重組的背景下,奧迪2017年資本支出達到了39億歐元(2016年是34億歐元)。同時,奧迪實現了43億歐元(2016年為21億歐元)的顯著正凈現金流。這一關鍵業績指標受到了幾項一次性事件的影響:大眾汽車集團服務公司(比利時)的少數股權出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與柴油問題相關的預期現金流出則產生了負面影響。但即便在特殊影響之後,奧迪的凈現金流依舊高於去年。對比特斯拉,儘管其電動車在美國的銷量位居第一,但十幾個季度以來仍未盈利。

不過,在轉型過程中,傳統車企仍然面臨著挑戰。福特就是最先提出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傳統車企,而為了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進程,彌補自身在軟體控制、演算法上的劣勢,福特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儘管在福特CEO馬克菲爾茲的帶領下,福特在自動駕駛和新能源等領域都取得了不小進展。但這些新業務都需要集團給予大量的資金支持,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為其帶來收入增長。在福特這種巨型汽車集團的轉型時期,公司將資源傾斜到新業務上的行為很容易導致收入和利潤的降低。基於上述原因,福特的營收利潤曾大幅下滑,菲爾茲CEO的職務也在去年因而被罷免,為汽車轉型付出了慘痛代價。

「其實我覺得,無論是什麼車企在平衡新舊業務上都不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化。不過,我們的確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降低成本從而更好的發展新的業務。」施泰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中「進取和轉型計劃」,旨在到2022年節約100億歐元的成本,並加快對未來商業模式的組織調整。「奧迪將通過降低成本、降低材料的花費、降低固定成本來節省資金,另外在收益上,通過優化產品組合,使高品質的產品佔比增加,以此提升收益。」施泰德對記者表示。「我們還將通過獨特的協同效應使電動汽車達到盈利。比如,和大眾汽車共用模塊化電動車平台。而通過與保時捷的合作,我們將把開發成本降低三百萬美元。」

在組織結構上,奧迪也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據了解,「進取和轉型計劃」共分為7個工作領域(包括車型攻勢,研發轉型,組織,市場滲透,材料、投資和非直接採購費用,工廠費用,中國),每2位董事親自督戰一個工作模塊。「通過『進取和轉型計劃』,技術開發中的流程效率將提高30%。我們將根據需求管理資源,通過跨學科合作來區分邊界。針對未來新科技的發展,我們還加強了和外部合作。」亞歷山大·賽茨表示,奧迪已將其在2025年之前的培訓預算增加了三分之一,總額超過了5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7個工作領域中的一項,施泰德將親自操刀,負責「雙夥伴戰略實施」。「雙夥伴戰略對奧迪來說意義重大,上汽奧迪項目也在按計劃推進。」施泰德說。

責編:邊長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稅改「第二階段」要來了?
中國經濟發展超預期,製造業復甦帶來新希望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