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岸和平統一的六次秘密接觸 渾擁軍

兩岸和平統一的六次秘密接觸 渾擁軍

1949年下半年,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兵敗將逃亡台灣,立足未穩,人心惶惶。美國杜魯門政府公開聲明不支持台灣國民黨政權,斯大林承諾幫助大陸儘快建設空軍,國內外形勢呈現出武裝解放台灣的良好機遇。但是,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緊急調集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此後,蔣介石依靠美國的庇護固守台灣,期望伺機「反攻大陸」,妄圖對大陸進行軍事冒險,但沒有得逞。

在此期間,中共中央不斷向蔣介石伸出「橄欖枝」,國民黨也多次與共產黨就兩岸和平統一進行秘密接觸。根據最新解密的《蔣介石日記》和其他史料,國共兩黨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曾就兩岸統一問題,傳遞信息,試探底線,並達成了六項「秘密協議」。只是由於美國干預、文革等因素,最終沒有實現。

1951年夏解放軍攻台在即,蔣介石派特使赴大陸求和

1950年5月,解放軍攻佔海南島,劍指台灣。毛澤東親自點將粟裕擔任攻台戰役總指揮,計劃投入兵力12個軍約50萬人。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美國政府不採取導致捲入中國內戰的方針」,將「不對台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預測共產黨將在夏季攻打台灣,美國政府宣布從台灣撤僑。

蔣介石緊急派人赴大陸,欲發起國共和談。他選中了黃埔六期高才生李次白。李次白的哥嫂都是中共黨員,其胞妹嫁給了陳毅的哥哥陳孟熙。此時的李次白正在台灣高雄靠開飯店謀生。

6月1日,蔣介石給李次白寫去一封親筆信,希望他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蔣經國親自向他交代:「現在台灣危在旦夕。陳毅是上海市長,又是華東軍區司令員,擁有重兵。你和他是至親,你去大陸與陳毅談談,實現國共再次合作,最低限度,希望共產黨不進攻台灣。」

李次白即刻動身,秘密到達上海,找到了妹夫陳孟熙,請他幫忙約見陳毅。

當時,陳毅正準備赴京參加七屆三中全會,得知消息後,他在家中熱情接待了李次白。李次白直言相告:台灣方面想與中共重開談判,解決兩黨之爭,將來走美國兩黨制的道路,最低限度要求不進攻台灣。陳毅感到十分意外,因為華東軍區的戰略任務就是攻擊台、澎、金、馬等島嶼,而且做好了攻擊準備。此時談國共合作是不切實際的。陳毅說:「國共合作的話題,現在提為時尚早,以後會有機會的。」並表示會將信息轉告毛澤東。

李次白通過秘密渠道,將陳毅的意見和在大陸的情況轉告給了蔣介石。

朝鮮戰爭的爆發,讓毛澤東武力解放台灣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得到喘息機會的蔣介石指示:「國共合作之事不必說了。」

1956年毛澤東給蔣介石寫信,拋出「橄欖枝」

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這時,美國正加緊同台灣磋商《共同防禦條約》,企圖以法律或國際裁決的形式使台灣與大陸永久隔絕。

毛澤東敏銳地感到,如果坐觀美國的預謀得逞,將鑄成不可挽回的歷史大錯。但是,面對美國將第七艦隊擺在台灣海峽,協防台灣的現實,毛澤東清楚地認識到,靠武力統一台灣難度太大。

同年7月23日,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共一定要解放台灣。

1955年3月16日,周恩來在會見即將赴台的李濟深前衛士長時,請他給蔣介石捎個信:「任何和談的機會我們都歡迎。」4月,毛澤東又提出了「和為貴」「愛國不分先後」等政策主張。5月13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首次公開提出:「解放台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採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

和平解放台灣的願景,讓一些愛國人士躍躍欲試,願為國共兩黨的談判牽線搭橋。前國民黨高官,曾擔任1949年國共談判南京政府代表的章士釗,向周恩來請纓擔當「和談專使」。

1956年7月,章士釗帶著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寫給蔣介石的一封信來到香港,秘密會見了國民黨駐香港主持《香港時報》的許孝炎。毛澤東信中提出了兩岸統一的具體辦法:第一,除外交由中央統管外,台灣的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掌握;第二,如台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補助;第三,台灣社會改革從緩,有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介石意見和台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第四,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信尾還特別說到:「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希望蔣介石能在祖國統一後回故鄉看看。

許孝炎立即飛回台北,親手將信件交給蔣介石,並將他與章士釗會談的情況向蔣作了詳盡報告。蔣介石注意到,毛澤東在信中不再稱他是「頭號戰爭罪犯」,也沒有要求他「投降」之類的語言,這封信對蔣介石觸動很大。

毛澤東告訴蔣介石密使「台灣回歸後一切照舊」

蔣介石與蔣經國商議,與中共展開接觸,以摸清其真實意圖。蔣經國推薦曹聚仁擔任特使。曹聚仁是浙江蘭溪人,原中央通訊社記者、作家,後為新加坡《南洋商報》駐香港特約記者,與蔣介石是同鄉,蔣經國對他以「老師」相稱。曹聚仁與周恩來也交往甚多,是當時非常合適的穿針引線之人。

1956年夏,曹聚仁向中共中央傳遞了國民黨的接觸之意,周恩來迅速安排曹聚仁進京面談。

7月16日中午,周恩來在頤和園聽鸝館宴請了曹聚仁。下午,周恩來、陳毅與曹聚仁一起到頤和園划船。曹聚仁問周恩來:「您許諾的『和平解放』的票面里有多少實際價值?」周恩來說,「『和平解放』的實際價值和票麵價值完全相符。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日戰爭的勝利,這都是事實。為什麼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周恩來接著說,「我們對台灣決不是招降,而是彼此商談,只要政權統一,其他都是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

席間談論的內容,曹聚仁寫了題為《頤和園一夕談—周恩來會見記》的文章,發表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這被視為北京第一次公開向海峽對岸發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呼籲。蔣介石高度重視,他密約曹聚仁,希望他進一步與中共方面進行接觸。

10月3日,曹聚仁再次進京,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親自接見了他。毛澤東說:「如果台灣回歸祖國,『一切照舊』,台灣可以實行三民主義,但是不要派特務來破壞,我們也不派『紅色特務』去破壞他們。」毛澤東還說,「台灣只要與美國斷絕關係,可派代表回來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全國委員會。」對於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安排,毛澤東表示,「蔣介石當然不要做地方長官,將來總要在中央安排。蔣經國安排在人大或政協是理所當然的。台灣還是他們管。」

蔣介石派密使赴大陸打探,中共提出「四點具體考慮」

為深入了解中共對兩岸和平統一的真實意圖,蔣介石決定再次派人到北京,這次他選中了宋宜山。宋宜山是蔣的學生,一直在國民黨黨部工作,時任國民黨立法委員,跟隨蔣介石20多年,對蔣介石一向「忠貞」。其胞弟宋希濂是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中共俘虜後,關在北京戰犯管理所改造。

1957年4月,宋宜山以探親的名義抵達北京。周恩來在東興樓飯店秘密會見了他,將中共中央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坦誠相告。宋宜山轉達了蔣介石的意見。之後,周恩來安排統戰部部長李維漢與宋宜山進行實質性商談。

李維漢闡述了中共四個方面的具體考慮:一是兩黨可以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二是台灣可以作為中央政府統轄下的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三是台灣地區的政權仍歸蔣介石領導,中共不派人參與,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權的領導;四是美國軍事力量撤離台灣海峽。

在北京的兩周時間裡,宋宜山遊覽了石景山鋼鐵廠、四季青農業合作社、故宮、頤和園等地,對生機勃勃的新中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經李維漢安排,他會見了弟弟宋希濂,並從弟弟那深入地了解了中共的政策。

回到香港後,宋宜山立即起草了1.5萬字的報告,向蔣介石彙報了他與周恩來、李維漢的會談情況和中共的具體意見,以及他赴大陸的所見所聞和對國共和談的看法。報告結尾寫道:應該響應中共的意圖。同時,向蔣轉交了周恩來贈送的茅台酒、中華煙等禮物。

蔣介石對北京提出的和談方針很感興趣,但宋宜山對大陸的頌揚之辭卻讓他大為不悅,他認為短短半個月宋宜山就被赤化了。

毛澤東向蔣介石捎話,支持他連任「總統」

國共兩黨秘密接觸的消息傳到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擔心一個統一的中國,會使他們包圍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戰略遭到嚴重破壞,於是全面阻撓兩岸的和平談判。此後,美國慫恿台灣方面不斷出動飛機深入大陸內地,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空投特務、散發傳單,甚至對福建沿海地區進行轟炸。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炮擊金門,剎一剎美國的威風。毛澤東說,金門炮戰,意在擊美。炮戰前毛澤東專門接見了曹聚仁。1958年8月23日,曹聚仁化名「郭宗羲」,在《南洋商報》刊出一條金門即將炮戰的消息,當天下午17點30分,金門炮戰正式爆發。9月10日,金門炮戰持續到第19天時,周恩來在京秘密會見了曹聚仁,托他儘快轉告台灣方面,大陸準備停火7天,意在讓蔣軍補給金門、馬祖。蔣介石則對毛澤東的戰略意圖心領神會。

美國奉勸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固守台灣,製造事實上的兩個中國,但蔣介石堅持「一個中國」很是堅定。10月13日,毛澤東會見了曹聚仁,毛澤東說:「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和他合作。我們贊成蔣介石保住金門、馬祖的方針。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台灣、澎湖、金門、馬祖都可由蔣管,不論多少年。」

10月25日,我軍向國民黨金門駐軍宣布:今後,「單日打炮,雙日不打」,「以利你們長期固守」;在給養方面,你們「如有不足……我們可以供應」。此後海峽兩岸默契配合,雖然炮戰依然硝煙瀰漫,但雙方炮彈的落點都是對方海灘。

1960年春,台灣進行「總統」改選,毛澤東說,台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裡,也不可落到美國人手中,對蔣介石我們可以等待,解放台灣的任務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給下一代去辦,現在要蔣過來也有困難,逐步地創造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辦了。當蔣介石想連任「總統」時,毛澤東、周恩來派人捎過話去,表示支持他連任「總統」。

1961年下半年,美國採取了拉陳抑蔣的策略,邀請陳誠訪美,離間蔣氏父子與陳誠的關係。毛澤東、周恩來洞燭美國之奸,坦誠地向台灣建言:應加強內部團結,也就是蔣氏父子與陳誠的團結;要把軍隊抓在手裡。

蔣介石在稍後的國民黨八屆四中全會講話中表示,維護一個中國,反對分裂祖國。

中共提出「一綱四目」,雙方達成「六項協議」

毛澤東多次在不同場合向蔣介石傳遞兩岸和平統一的善意。1961年6月,毛澤東指出:「如果台灣不作為一個國家,沒有中央政府,它歸還中國,那麼台灣的社會制度問題可以留待以後談。我們容許台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台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周恩來把這些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就是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是:台灣回歸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所有軍政及建設經費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台灣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待條件成熟並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協商後進行;雙方互約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之舉。

在「一綱四目」主張的感召下,蔣氏父子計劃與中共進行深入接觸,特使仍然是曹聚仁。

1965年初夏,蔣經國邀請曹聚仁來台灣商量要事。曹聚仁連忙到北京面見周恩來,商討談判的大綱。7月20日,蔣介石由蔣經國陪同接見了曹聚仁。曹聚仁出示了中共中央寫給蔣介石的信,還附上毛澤東寫給蔣介石的一首《臨江仙》詞,其中的「明月依然在,何日彩雲歸」,道出了毛澤東「國共再攜手,一笑泯恩仇」的誠意。

據《國共談判史綱》稱,在與蔣經國的會談中,曹聚仁介紹了中共方面的條件,蔣氏父子也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後,曹聚仁多次往返於兩岸之間進行協商,最終雙方達成了「六項協議」。其主要內容是:第一,蔣介石偕同舊部回到大陸,可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個省區,仍任國民黨總裁;第二,蔣經國任台灣省省長,台灣除交出外交與軍事權外,其他政務,完全由台灣省政府全權處理,以20年為期,期滿再行洽商;第三,台灣不得接受美國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第四,台灣海空軍併入北京控制,陸軍縮編為4個師;第五,廈門與金門合併為一個自由市,作為兩岸間的緩衝與聯絡地區;第六,台灣現任文武官員官階、待遇照舊不變,人民生活水平只可提高,不準降低。

「六項協議」引起美國懷疑,因此向台灣方面施壓。加之,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蔣介石動搖了決心,中斷了與大陸的聯繫。

垂暮之年的蔣介石曾邀請毛澤東訪台

1971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關係改善,形勢對大陸十分有利。毛澤東和周恩來再次把台灣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談話中毛澤東稱蔣介石為「老朋友」。年事已高的蔣介石也打算繼續與中共深入接觸,探索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行性。他想起了曹聚仁,但曹聚仁已於1972年7月23日在澳門病逝。

90歲高齡的章士釗儘管已靠輪椅代步,但再度請纓赴港。毛澤東和周恩來認為章士釗的作用別人無法替代。1973年5月25日,周恩來為章士釗派出專機赴港,並親自到機場送行。

章士釗到達香港後,很快與台灣方面取得聯繫,經過雙方的積極工作,國共和談的希望重現。章士釗非常樂觀地派女兒章含之回北京,要她轉告毛澤東、周恩來,他在香港頂多三個月即可完成任務。但不幸的是,年事已高的章士釗由於疲勞過度,於7月1日在香港與世長辭。

1975年,中共特赦了國民黨數百名戰犯和特務,還給其中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願意去台灣或香港的,也任其選擇。此事,讓蔣介石佩服毛澤東的博大胸懷。

或許是對中共多次和談邀請的回應,或許是對台灣前途的考慮,或許是思鄉情切,垂暮之年的蔣介石希望與大陸加快溝通。1975年春節期間,蔣介石向國民黨元老陳立夫交代,讓他以「總統府資政」的名義秘密邀請毛澤東訪問台灣。

毛澤東得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但他的身體很不好,周恩來更是重病在身,便親自向鄧小平交代: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兩岸可以以此為契機,儘快實現「三通」。陳立夫得知鄧小平可以來台灣的消息後,十分高興,在香港發表了題為《假如我是毛澤東》的文章,說:「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他特別希望毛澤東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時期國共合作的先例,握手一笑,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但是,蔣介石因病於當年4月5日去世了。他逝前囑託:日後光復大陸,中正生於斯長於斯,要將遺體移返南京,葬於中山先生之側。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也與世長辭,臨終前仍念念不忘「沒有收回的那幾個海島」。影響中國半個世紀的兩個人帶著遺憾走了,把實現祖國統一的未竟事業留給了後人。

毛澤東以博大胸懷和民族情懷,對實現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只要兩岸人民認同一個中國,兩岸一家親,完成祖國統一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責任編輯 尹德佼

郵箱 ydj@wsjh.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孫犁與白洋淀的故事

TAG:文史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