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一樣的清朝

不一樣的清朝

今天聽了美國漢學家羅威廉的《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哈佛中國史第六卷),讓我對清朝有了重新的認識。

受我們以往歷史教育的影響,我們習慣於把清朝分兩段來看。1840年鴉片戰爭前封建時代,主要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為代表的盛世以及嘉慶和道光前期;一段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近代史時代,中國從此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羅威廉這本書里對清朝正面描述,有幾個方面與以往歷史書不同。

清朝版圖最大,同時因為有了清朝的版圖,才有了現代中國的領土基礎。這可能是最讓很多人不服氣的,蒙古統治的元朝歐洲好些地方都是我們的。這本書里對蒙古帝國和元朝是特別做了說明的。一般意義上的蒙古帝國以及下邊的四大汗國是成吉思汗時代擴展的版圖基礎上,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時建立的。這四大汗國和元朝名義上都屬於蒙古帝國。但實際上是獨立,甚至互有攻伐的。除去這些汗國之外的元朝領土是沒有清朝的版圖大的。還有唐、名等朝代,邊疆實際是另有政權存在的,這些政權只要承認唐朝、明朝作為中央政權的權威就成。明朝北方有瓦剌等少數名族政權,實際上是不能算作明朝領土的。

到清朝滅亡時,和以往的朝代更替不同。清朝的末代皇帝是退位的,而民國政府同意對皇室優待,比如暫居紫禁城,每年支付皇室的銀兩費用等。讓民國從法理上繼承了清朝的政權以及領土。這才讓現代很多人有了理由說外蒙以前是我國領土,只是被蘇聯佔了去後來獨立的。

人口,清朝入關之後的戰爭造成人口銳減,但是到康熙後期,中國人口已經恢復到了明朝頂峰時期的1.5億人了。而到了1800年,人口已經超過3億人。人口這麼快的增長是歸功於土地增加,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還有就是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而這些都是清朝統治時期所取得的成就。

經濟,作者評價清朝有中國自宋代以來的第二次商業革命。清朝的市場品類更豐富,全國有10%的糧食、一半以上的棉布、90%的生絲都不是為了自用,而是為了商業流通而生產。由於人口的增加導致有很多人脫離了農業而從事商業。一些新的商業模式、金融也發展起來了。還有對外貿易,我們傳統認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其實在收復台灣後民間主導的對外貿易一直在復甦。比如在乾隆年間,閉關鎖國的日本在長崎單獨保留了口岸,專攻中國和荷蘭的商人來貿易。為了抵抗風險,商人們也實行了股份制。比如按照出資的多少,來確定在貨船所佔貨位的多少,並在牙行僱傭水手出海貿易。

政治,我們慣常的印象是守舊和集權,然而清朝還是有很多制度創新的。比如設立理藩院、內務府、軍機處這些機構,理藩院是處理非漢族地區事務的機構,通過各種儀式制度等的管理,讓少數民族地區緊密團結在中央政府周圍;內務府把皇家的花銷與國家財政區分開。軍機處於雍正年間為了西北戰事而設立,有集權的弊,也提高了政事處理的效率;還有在糧食供應方面,清代設立了常平倉制度,保證糧食供應穩定、糧價穩定。

清朝腐朽沒落的東西當然不少,只是這些老外從另外一個方面給了我們一些思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清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折柳的亂彈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筆記

TAG:莫折柳的亂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