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出土密封完整銅壺,內存距今二千多年古酒

陝西出土密封完整銅壺,內存距今二千多年古酒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布挖掘結果,其中包含一件密封完整的銅壺,裡面存放了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這批墓的時間集中在戰國晚期到秦朝,曾遭多次盜墓者侵擾,但仍出土了不同材質的文物超過260件。早在過去,《周禮》一書便詳細描述釀酒方式,且朝廷設有酒正,即「酒之官長」。

銅壺是盛裝酒類液體的青銅禮器,按照周禮制度,墓中出土的銅壺多與下葬過程中的獻祭儀式有關,埋藏時大多裝有酒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同仁許衛紅表示,「銅壺出土時,我們發現它的口部用植物條捆紮了粗麻布」,良好的密封為保存壺中酒提升了機會。壺中保存下來的酒約300毫升,半透明,顏色接近乳白色。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許多有關酒的作品,如《大雅?既醉》的「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幽風?七月》中的「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等,不勝枚舉。酒官的設置年代也非常久遠,《周禮?天官冢宰》里所指的「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對造酒的方式與原料都有明確的規定,可見釀酒在當時完全是政府行為,酒正則是朝廷任命的「酒之官長」

考古發現的銅壺。

參與挖掘的該院助理研究員張楊力錚說到,經檢測發現「液體中含有較高的羥脯胺酸、麩胺酸等胺基酸,屬於酒類物質,類似現今的釀造酒。」這次在文物中發現酒,不僅說明了秦都咸陽的釀酒水準,也驗證了秦帝國對周禮制度的傳承,使研究秦咸陽城文化面貌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至今50年間,組織開展了上千個從大型遺址到平民墳墓等規模不等的考古發掘項目,從史前時期包括南鄭梁山、洛南龍牙洞等,到歷史時代的秦都咸陽、秦始皇陵、北周武帝孝陵、法門寺佛塔地宮等等,出土了達幾十萬件包括金銀器、青銅器、玉器、絲綢、木器等在內的各種材質的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比資訊 的精彩文章:

買了機票「不登機」不只浪費錢,在新加坡還有可能吃上官司
3少年到親戚家拜年,玩鞭炮誤炸化糞池,慘淋「屎雨」

TAG:哈比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