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剖析索尼A7M3:重新定義「全畫幅門檻」

剖析索尼A7M3:重新定義「全畫幅門檻」

拿到第一批市售A7M3也有這麼幾天了,一直在拍拍拍,直到昨天晚上才有點時間在手機上寫了一點提綱,對於這款被索尼定義為「全畫幅門檻」的無反,小胖的觀點可以放在本文的一開始:索尼沒有說大話,它就是為新的顛覆而生。

接下來小胖按照相機的幾個重要性能節點來進行逐點分析,操控體驗留到最後。首先是第一點,銳度:

銳度由反差和解析度組成,反差主要源自鏡頭和後期,解析度來自CMOS。先看結論:A7M3的2400萬像素解析度跟2595萬像素佳能6D2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換句話說就是A7M3沒有像A7R3那樣摘掉低通濾鏡,之前有朋友提出想看A7M3和A7R3的對比,而解析度就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差距:A7R3有4240萬像素,沒有低通,而且還能抖像素,所以單論空間頻率,A7R3碾壓A7M3,愛數毛就得選前者。但相對的,A7R3更容易出摩爾紋,此前也有朋友問到關於高像素全畫幅和哈蘇X1D等中畫幅之間的選擇,其實後者的優勢就是在於解析度與前者相當的情況下,因為有低通,所以可以很大程度規避摩爾紋,更適用於專業影棚拍攝服裝等容易出現摩爾紋的主題。摩爾紋產生的原理是整齊排列的像素遇到了也是整齊排列的規律線條,兩者空間頻率越接近,就越容易出摩爾紋,低通濾鏡就是降低了從入射光空間頻率,所以減少摩爾紋出現的幾率,但也同時降低了解析度,因此強調解析度的全畫幅CMOS幾乎都是去低通的,這方面顯然不是A7M3的主打。

第二點:對焦。事實上A7M3的對焦單看參數比A9還要生猛,不僅同樣是693個相位差對焦點,而且還有425個反差對焦點,A9隻有25個而已……眼控,也就是人臉識別性能相當強悍,哪怕是在ISO 12800、F2.8時也只能1/30秒的環境,人臉只佔畫面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時依然能準確識別,在這方面索尼的確算是走在了最前面。在光線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人臉識別配合AF-C、對焦最高5級響應速度、10fps連拍時幾乎張張精準(只要人臉不背過去),這個門檻如果是跟A7M2比的話的確是拔高了至少2個檔次。但在前面提到的弱光環境下就比較容易猶豫了,移動稍快時就容易脫焦,除此之外如果場景中還有一些相對高亮的部分,就會放棄人臉而對到高光部分去,不過說實話這有點吹毛求疵了,類似環境下A9也並不會強很多。

如果是跟全畫幅單反相比,都是F1.4級大光圈鏡頭在弱光下PK對焦精度的話,相比獨立對焦系統線性CCD受布局空間影響只能限制在最大F2.8,無反的上限要高很多,而且所有對焦點靈敏度都是一樣的,準確合焦的幾率明顯更高,如果被攝物相對比較靜態的話,片上相位差鎖定後再加上反差確認哪怕是F1.4也是指哪打哪。不過無反的片上對焦有個先天弱勢就是受制於CMOS讀取速度,也就是捲簾快門的從CMOS最上一行讀取到最下一行所需的時間,即純電子快門下的閃光同步時間。

A7M3的純電子快門就是設置為靜音快門,其餘模式下都有機械快門介入(上圖裡可以看到快門葉片),根據頻閃光測試,CMOS讀取速度是1/20秒左右,以A7M3的10fps連拍來看,單張拍攝時間0.1秒,讀取CMOS需要0.05秒,因為對焦系統位於CMOS上,所以這段時間只能關閉快門等待讀取完成,換言之留給AF-C連續對焦的時間就是0.05秒,如果同樣是一款10fps的單反相機拍攝,因為對焦系統獨立,所以只要反光板處於放下狀態,自動對焦就能繼續運轉,像1DX等反光板回彈速度在1/40秒左右,也就是同樣一張0.1秒,除了反光板運動的這0.025秒,剩下的0.075秒都在對焦,跟CMOS讀取速度一點關係都木有,這也是為什麼說「單反靠反光板解救CMOS讀取速度」的原因。

相對來說,A9的方案比較極致,因為它採用的是堆棧式CMOS設計,CMOS讀取速度只有1/160秒,但這並不是說它的BIONZ X處理器性能真有那麼強,而只是它在1/160秒內就能把數據丟給堆棧的DRAM,讓數據在這裡再慢慢完成計算而已。這時候也不得不說索尼算是有點遠見,早早的在手機端搞上了堆棧式CMOS實驗,因為手機CMOS尺寸小,相同工藝下良率高,單位研發成本更低,技術夠成熟之後再堆到大尺寸CMOS上就行,在這方面其他半導體公司真的就要差挺多。

因此單單就速度來說,A7M3不如A9,但也勝過A7R3(IMX251,CMOS同步速度1/13秒),緩存方面使用UHS-3型SD存儲卡,JPG連拍170張、RAW+JPG 36張後連拍速度會大幅降低,但寫卡時可以進行除了拍視頻和刪照片之外的其餘操作,包括即時回放整組照片,這時候還能看到它正在一張張的寫入到卡里,可操作性比起前代A7M2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又跟A9一致了。說到這就又想吐槽:大家都是入門級,作為佳能用戶,而且是6D2用戶,只能說佳能對自家門檻機大刀闊斧的砍法在有了對比之後顯得就有那麼點不厚道了。

第三點:高感。以ISO 12800拍攝時,A7M3跟6D2的成像素質基本相當,事實上在ISO 6400、3200時也都差別不大(上圖一為6D2,圖二為A7M3,後面也同樣採用這種排序),也就是說它倆若是以高感進行拍攝,最終成像效果基本相同,都屬於很優秀的水平。但需要大家要知道一點,在弱光環境下拍攝時,正常的低ISO曝光需要更大的光圈和更長的曝光時間,提高ISO就可以減少曝光時間,但相對應的就是通光量降低(快門變快),而我們在高感光度下的成像噪點主要來自環境中自然存在的散粒雜訊,散粒雜訊的信噪比就是整塊CMOS通光量的開方,所以在感光度很高的時候,通光量低、信噪比低。

所以,有著類似的高感出片效果並不意味著它倆的CMOS性能一致,因為在高感光度下,CMOS本底雜訊被環境散粒雜訊給淹沒了,如果蓋上鏡頭蓋來拍一張30秒的ISO 12800,問題就來了——零通光量也就意味著散粒雜訊為零,我們記錄到的就都是本底雜訊,把6D2稍稍縮圖到跟A7M3一樣的2400萬(6000 X 4000)像素,可以看到全黑照片里的噪點表現完全不同:6D2明顯要密實得多(上圖圖一,在PS里以相同幅度稍稍增加了一點曝光方便檢閱,不然大家在手機上看起來可能會眼睛疼,以下噪點演示圖均以此操作),換句話說就是高感下的CMOS本底雜訊A7M3其實是佔優的,在正常拍攝中表現相當是因為散粒雜訊掩蓋的關係所以看不出來。

之所以用30秒,一則是曝光太短看不出明顯差距,還有一點就是論證有五軸防抖先天熱噪弱勢的A7M3,在長曝的情況下噪點是不是真的比6D2之類的單反老派設計CMOS更明顯。如果我們把拍攝參數設定為ISO 100,時間延長到11分16秒——為什麼是這個數字,因為索尼這個JS沒有給B門定時功能,而T門必須在配合遙控器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一時間我又沒找到A7M3兼容的遙控器,所以只能上手自己按,本想一邊看罰叔電視劇一邊弄個鬧鐘按上半小時,結果這個沒有段落感的彈簧快門稍稍手指一放鬆就被識別為B門結束了,搞了好幾回,手都按酸了,最長也就按了676秒,也就是11分16秒,那就乾脆用這個數值吧,佳能方面有定時器,肩屏上還能看到讀秒數據,方便很多……

在10來分鐘長曝的情況下,事實上A7M3和6D2都會出現彩色噪點,A7M3的熱噪是讓CMOS懸空,靠空氣導熱的五軸防抖所致,但6D2的噪點小胖認為並不是發熱,而依然是因為本底雜訊被放大所致,因為即便是IMX094的D800,在2小時的長曝下基本上都不會出現熱噪,性能非常強悍,所以單反結構理論上對熱噪的控制是相當到位的。不過A7M3的五軸有足足5檔防抖,也是幾乎所有抖像素功能的基本前提,說實話除了長曝之外也算是利大於弊的,但問題就是問題,沒啥好開脫的。

第四點:動態範圍/寬容度。其實動態範圍也就是測試本底雜訊,所以基於前面的測試,在這方面A7M3是優於6D2的,也會勝過5D4等機身,與A7R3等基本持平,不及有原生ISO 64的D850,換句話說就是用它拍常態風光還是一線水準,而且熱噪在10秒以內的低感光度照片里也基本上是沒影響的,但結合風光對解析度的需求,而且高像素還有縮圖後的動態範圍優勢,還是A7R3更優選,A7M3隻能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尤其等到它回歸到大家期待的價位後),不過也有例外: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星空愛好者,高感長曝時A7M3會相對A7R3有一點優勢。綜合來看,A7M3作為想少花錢多幹活的工具,工作室拿來拍拍婚慶、會議、甚至棚內客片,其動態範圍和寬容度也都是綽綽有餘的。

第五點:視頻。這個部分有點意思,A7M3有2400萬像素10fps,換言之就是2.4億像素/秒,也就是240MPPS,但它的4K視頻是從6K@24p超采而來,解析度為6000 X 3376,用盡了整塊CMOS的寬度後上下各裁剪一部分,也就是說拍4K視頻的時候A7M3是不需要換算焦距的,這一點很方便,可參考下面的對比圖,注意此時的拍攝模式、取景視角和鏡頭焦距:

但這時候CMOS的輸出帶寬是2025萬像素乘以24,也就是486MPPS,也就是說:索尼給A7M3的連拍限速了,但這種限速並不完全是因為商業目的,按照計算A7M3理論上是可以20fps連拍,但這時候快門組件需要更新,CMOS讀取速度跟不上需要換堆棧式……一來二往這不就成了A9了么……而且A7M3的4K碼率也只有100Mbps,看來索尼也是鐵了心要把高碼率高色深留給A7S系列了,不過A7M3保留了S-Log2/3、HLG、外錄等功能,應付一些對個人用戶視頻需求(比如婚慶、會議、跟拍等)倒也沒啥大問題。

最後說說操控,其實熟悉索尼全畫幅無反的玩家基本上都能秒上手,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但也加入了一點新意,比如USB介面是Type-C的。不過小胖比較希望索尼也能用上類似佳能6D2的旋轉屏,它現在這種摳出來也麻煩,只能上下俯仰而且幅度也很小,除了稍稍節約空間一點兒也沒別的好處了。隨機沒有座充只有線充,FZ100電池續航基本完全讓從A9開始的這新一代索尼全畫幅無反告別了「掛尿袋」的時代,對於有帶備電需求的盆友們而言,頂多一塊就夠了。

自動ISO希望能夠更智能化一點,它的判斷依據只停留在靜止狀態下的安全快門,比如拍小孩時經常需要邊走邊拍,用70mm鏡頭時它經常給我把快門停留在不到1/50秒(室內拍攝),但娃在動,我也在動啊!這種情況往往需要至少1/200秒以上才能保證不糊片,想要盡量低感光度出片是好事,想炫耀五軸防抖牛X也是好事,但以索尼的實力應該不難設計出一個震動偵測機制來適時調節自動ISO數值,退一步說,這機器高感確實也很厲害,還不如乾脆把自動ISO安全值放高一點,拍得清楚但有點噪點跟沒啥噪點但臉都是運動模糊的,你選誰?

洋洋洒洒一大篇,A7M3總體來說讓我感受到了索尼厚道與精明背後滿滿的「惡意」,有了這樣一個標杆在這杵著,對於競爭對手,尤其是CMOS主要靠自己的佳能而言,真有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覺,只希望牙膏廠能在已經非常大力擠壓的情況下再使使勁兒想想辦法,不然2018對它而言真是不太好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機小胖 的精彩文章:

30萬對1.5萬,專業電影機和強力相機的視頻有多大區別?
引發拍照新潮流:三星Galaxy S9

TAG:玩機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