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家泠——與時代同行,繪壯美河山

陳家泠——與時代同行,繪壯美河山

2017年9月16日,浙籍中國畫名家陳家泠藝術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布置在四大展廳的百餘件作品,精彩呈現了陳家泠近5年來推陳出新創作的主題山水巨作:從延安、梁家河到井岡山、太行山,從渾厚華滋的中國水墨畫到傳統陶瓷繪畫等,構建了飽含浪漫主義精神、大氣與美感兼備的筆墨精神,集中表現了他堅守藝術理想,堅持服務人民的情懷。展覽也是藝術家獻給十九大的一份真摯厚禮。

覽分為「壯美祖國」「優美家鄉」「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個部分,表達了陳家泠愛祖國、愛家鄉、愛和平、愛生活的情懷。作為海派繪畫的代表人物,陳家泠一直強調,筆墨當隨時代,要講好中國故事,創造中國風格。

中國文明一直認為中國在世界的東方,《史記曆書》說:「日歸於西起明於東」,而按陳家泠形象的說法:在繪畫上「東方講平面,西方講立體」,「平面的往往強調主觀和心靈,立體的往往關注客觀和物件,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東方、西方的文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西方的就好像白天陽光下看東西,而我們中國是晚上月光下看東西,白天看東西會色彩斑斕,視覺清楚,形象清晰。晚上看東西講形式感,平面感,還有自已心靈的感受。所以外國講究強烈,中國講究陰柔,講味道,講體悟。國外看問題就像一個男人、父親,講究獨立,講究張揚;國內看問題就似一個女人、母親,講陰柔,講究母愛、博大、很奧妙,這些都要靠心靈去體悟。一個是視覺的,一個是感受的,這兩個就是西和東的不同」。

陳家泠在當代中國畫壇是一位鮮有個性風格的藝術家,他的畫有別於當下流行的畫風,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觀察自然,把握自已對自然的感受;用別具一格的繪畫語言寫形抒情,做著自已創新的努力。他的畫從圖式到筆墨語言離傳統繪畫模式甚遠,但細細觀看和琢磨,卻又發現與傳統有割不斷的聯繫,用傳統文人畫的觀念評價他的畫,所得的結論是,他分解了傳統筆墨,拋棄了傳統章法,可是在他的畫中又可以明白細微地看到,他在講究筆墨,畫紙上虛實有致,有濃郁的筆氣、墨氣……

這些,都使我們難以下手將他劃歸類到那種類型,難以選擇一個角度去評論他的作品。最能體會到他刪繁就簡、領異標新的是他的水墨花鳥畫,因為它已超越了寫意花鳥習見的筆墨圖式,發揮了神秘奧妙的水墨效能,開拓了用水墨表現中國藝術精神一個方面的新領域,究其原因,雖也受到一些西方現代藝術的啟發,但根本在於對傳統獨特而多層次的領悟,找到了他獨樹一幟的突破口。

陳家泠給自已的藝術思想和行為總結成兩大特點,一是「好嘗試」;二是「受鼓勵」。他認為不甘寂寞和不與人同,是他的內在因素,而他的探索精神與獲得成功的喜悅,總能得到周邊環境的鼓勵和呵護。他常常說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教育是健康而幸福的。當時中國畫系集中了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顧坤伯、陸儼少、陸抑非、周昌谷、李震堅、方增先等一批優秀的美術教師。了解他的同學認為其中潘天壽先生在中國畫創作方面把握全域,從大處著手細處收拾的方法對他有很深影響;周昌谷先生則對線條、色彩、宣紙、墨、水的敏銳的觀察以及入微的體驗和利用,可以說是他風格形成的基礎。

陳家泠對上海有著很深的情結,他說在浙江美術學院接受了難以忘懷的母校培育,但如果還留在學校,就像一株沒被嫁接的「野毛桃」,分配到了上海就像一株經過嫁接後的「園藝桃」。吳冠中與陳家泠有過一次富有內涵的對話,其中陳家泠說道:「……我是浙江美院畢業以後分到上海工作的,上海這塊地方相對比較開放自由,心態上無拘無束。其實地域是有它的重要性,有時我在想,如果當時留在浙江美院不知道是如何一番前景,也可能沒有現在的畫法了吧」。從這段話中,陳家泠把基因是內因,而他遠走他鄉,尋找適合自已發展的土壤是外因的辯證關係闡述得清清楚楚。

本文刊登於《移居上海》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居上海Art 的精彩文章:

湯沐海——煽動著音樂的翅膀,翱翔在全世界

TAG:移居上海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