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雖深,請別責太切,給娃一個張嘴的機會!

愛雖深,請別責太切,給娃一個張嘴的機會!

老人給我們留下了一句話,叫做「愛之深,責之切」,我們的父母也嚴格貫徹著這種精神,我還記得小時候,犯了錯誤回家不敢說,說了還要忍受疾風暴雨般的怒吼。

大家好,我是被吼大的糖果媽媽!

我好像真的沒怎麼和我的父母進行過面對面的交流,無論是小時候,還是現在,我們都是客氣有餘、親密不足,我愛他們,只是很難交心。

記得有一次寫作文,老師讓我們用一句話形容一下媽媽,我當時寫的是「我媽媽的吼聲就像是魔鬼的聲音」,當然,後來作文不合格。

在我人生的前1/3,我一直是一個不愛表達的人,小時候是不被允許,後來漸漸不敢說,到最後變成了不想說,我的父母從不給我機會辯解,我也漸漸養成了自我消化壞情緒的習慣。


帶孩子扎針太考驗承受力了!

自從開始創業以來,我陪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我想把我學到的很多育兒知識在糖果身上實踐,大部分都是能成功的,只是我偶爾也會急躁,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過年之前,糖果生病了,我和婆婆一起帶她去醫院,感冒發燒,醫生建議輸液,針頭扎進糖果小手的那一刻,她哭得撕心裂肺,我拿出我學過的知識,語氣溫柔地安慰她,告訴她手不能動,要不然還得再挨一針。

可是糖果根本不買賬,她還大哭不止,綁著小手板的手也一直動,針頭移動了位置,手背鼓包出血,那種心疼的感覺沒法兒形容。


因為太心疼,所以吼了她!

護士過來給她重新紮針,當另一個小手被送出去的時候,糖果開始用力掙扎,我和婆婆兩個人都按不住她,氣急敗壞的我大吼一聲,震懾住了她。

她沒有再鬧了,撲簌簌地落著淚珠兒,看著護士把針扎進手裡,液輸上了,小糖果就鑽進了奶奶懷裡,我過去想摸摸她的額頭,她卻把小臉轉開了。之後的三天,每次去輸液她都讓奶奶抱著,再也不粘著我了。

我們最怕的就是不出聲的孩子!

經此一役,我和小糖果之間好像出現了一點問題,我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想要和她溝通一下感情,問她三句,能理我一句就算不錯了,她變得不愛說話,或者說是不愛跟我說話。

我感覺到了糖果對我的排斥,我突然意識到,在我忙碌的時候,在我教別人該怎麼對待孩子的時候,我把自己的情緒帶給了糖果,那一次對她大吼,讓她對我很失望,所以她封閉了自己,不再跟我嘰嘰喳喳地說外星語。

孩子哭哭鬧鬧不可怕,真正出問題的行為,是TA對你無話可說,他們保持沉默,把負能量積蓄在心裡,不是記仇,只是對被吼這件事兒難以忘懷,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但是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


內心的恐懼讓孩子不敢張嘴!

那孩子為什麼被吼了之後就不愛說話了呢?因為媽媽的吼聲對他們而言,真的就是魔鬼的聲音,這是我小時候寫的作文,今天,我卻成了我女兒眼中的魔鬼!

因為她怕我,所以她不願意再開口和我交流,因為我吼過她那一次,她覺得在我面前肆意表達情緒,很可能會再次被我吼、被我罵。


及時補救還能挽回孩子的心!

正是恐懼的情緒在作祟,所以拉開了我和糖果之間的距離,為了彌補,我學到的知識派上了用場!

A、用平等的眼光看待TA

我把糖果當成了一個可以欺負的「弱小動物」,我知道我的吼聲能震懾到她,所以我肆無忌憚,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你把TA護在羽翼下,更多的時候,他們需要和我們溝通,以平等的身份,得到我們的尊重,你越是對TA講理,TA就越能接受你的道理。

B、用溫暖的語言安慰TA

當然吼完孩子最重要的還是安慰,已經受到傷害的心靈,如果能夠得到安撫,當然會治癒的更快,你已經給了孩子魔鬼的印象,一定要試著挽回,多說一些溫暖的話,用孩子的語言和TA溝通,才能再次獲取孩子的信任。

C、用正確的方式引導TA

孩子可能對你還有抗拒,別急,犯錯誤求人原諒,哪有一蹴而就的,要重新和孩子之間建立紐帶,和TA一起做點什麼,重新找到共同話題,讓孩子主動對你開口,不用多久,那個嘰嘰喳喳的小磨人精就回來了。


愛雖深,請別責太切,給娃一個張嘴的機會!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北風和太陽》,小學的課本里也有,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路上的老者先脫掉衣服,北風使勁兒地吹,想把衣服吹掉,卻適得其反,老人裹緊了外套抵禦嚴寒。

太陽散發熱量,溫和的陽光打在身上,老者覺得熱了,就自己把外套脫下來了。

一個小朋友們都能理解的寓言,我們成年人卻往往會忽視,我們經常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事,可是往往孩子在表達抵觸情緒的時候,我們選擇了用大吼大叫來阻止他們,這樣的我們就是「北風」,這樣永遠也達不到目的。

不如學學太陽,做個溫柔善意的人,多給孩子一些愛,悄無聲息地影響TA,盡量不對TA吼,你會發現,有時候沒有強迫,孩子會給你一個更完美的答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兩種類型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方法差別太大,註定會造就兩個不同的人生
做媽媽一定不能「摳」,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在這三件事上一定要捨得!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