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原會戰:國共第一次聯手抗日

太原會戰:國共第一次聯手抗日

關於太原會戰,發生在南口戰役之後,日軍奪取了西進山西,綏遠爾等地的通道,遂發動的一場大規模西進的戰爭。時間幾乎與淞滬會戰同時,下面來聊一聊這一戰的背景。

自盧溝橋事變之後,抗日戰爭全面打響,國民政府力圖派遣精銳中央軍北上卻被攔在了石家莊一代。原因很簡單,河北地區是宋哲元的地盤,宋本人雖不是什麼大軍閥(原西北軍閥馮玉祥的一部),但對於蔣介石進入自己的地盤一向是避之不及。察哈爾地區是宋哲元部下143師師長劉汝明的地盤,他明知自己擋不住日軍也不想讓中央軍進入自己的地盤,甚至阻止湯恩伯的十三軍進入南口。可以想像當時老湯的心情,按照偉大的二戰軍事家李雲龍同志的話說:「你當我們是幹嗎來的?吃宴席嗎?不是,我們是來和小鬼子拚命來的。」

就這樣尚在夢中的劉汝明丟了察哈爾的首府張家口,在南口與日寇血戰的湯恩伯也只能被迫撤出來南口陣地。而在南口除了湯恩伯的十三軍之外,還有一支部隊,那就是晉綏軍。

晉綏軍,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私人武裝,人數達數十萬,裝備精良(相對於大多數軍閥),然而戰鬥力卻不怎麼樣。閻錫山本人也有很重的商人習氣,一向是無利不起早,這次這位老兄為什麼這麼著急,主要還是南口一丟,日本人直接就能打到他的地盤(山西和綏遠)上來,因此才急了。

然而該來的還是跑不了,1937年9月,日軍成立察哈爾派遣軍,自9月5日至9月24日,僅二十天,便佔領了天鎮、陽高、大同、集寧等地區。如果你查看過相關的戰史,你總會看見所謂抵抗是英勇的,戰鬥是激烈的之類的話。實際上,都是放屁,簡單地說就是閻錫山的晉綏軍與日軍一觸即潰,大片地區淪陷。為了嚴正軍紀,閻老西一怒之下找了人開刀,槍斃了負責防守天鎮的六十一軍軍長李服膺。這人吧,說冤枉也冤枉,畢竟不能全怪他,但是說不冤枉也不冤枉,一潰千里這仗是怎麼打的。

在晉綏軍連連敗退的同時,奉命歸屬閻錫山第二戰區的八路軍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八路軍由原紅軍部隊改編,當時大約四萬人,都是經歷過長征的老兵,很有戰鬥力。當然八路軍存在很多問題,他們只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敵後,利用游擊戰和運動戰打擊敵人。

著名的平型關戰鬥,就發生在此時,其實這場戰鬥的規模不大,但是要是細了說也能寫一本書。不過在我這裡,其實只要一句話就能講清楚,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林彪所部於敵後捕獲戰機,遂在平型關地區伏擊了日軍板垣師團一部輜重車隊,斃傷日軍1000餘人。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卻是無比振奮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中日開戰以來的第一場勝利(存在爭議)。當時由於宣傳的需要,把戰果誇大到了3000人,連蔣介石都對此讚不絕口。

其實這一戰真正值得一說的是八路軍戰法和戰術思想,充分利用情報尋找戰機,主動出擊,設下埋伏,快速殲敵,迅速撤退。以八路軍的實力在正面戰場上面對日軍只怕還不如中央軍的大多數部隊,但是由於他們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執行力,因此可以運動至敵後尋找機會,專挑日軍的輜重部隊打。關於這一點,其實沒有辦法,八路軍實在是太窮,雖然國民政府給了軍餉和裝備,但是為了擴大隊伍,八路軍一關秉持什麼都要的原則,吃的,穿的,槍炮彈藥樣樣都行,當然如果去打日軍的主力,付出的代價必然也很更重,所以八路軍對於日軍的輜重部隊,一向是十分青睞的。

順便說一句,在平型關打了大勝仗之後不久,林彪林老總這一高興,穿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和日本大洋馬路過人家晉綏軍的地盤,被人家誤認成日本人打了一槍,就此八年抗戰就都在蘇聯養傷了,也是十分悲劇。

然而平型關的這一場小勝對於日軍來講根本無足輕重,正面戰場上晉綏軍的一路潰敗讓閻錫山實在是頂不住壓力。閻錫山向蔣介石求援,蔣介石便派自己的嫡系大將衛立煌帶領自己的第十四集團軍前來支援,閻錫山與衛立煌,朱德等人遂展開忻口戰役的準備。事實上衛立煌這個集團軍除了他的基本部隊第十四軍,剩下的也都是收編來的雜牌,不過衛立煌這個人還是比較能打仗的。

時人說蔣介石有五虎上將,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飛將蔣鼎文,福將劉峙,虎將衛立煌。虎將兩個字,是不是聽著就感覺這人挺猛的?

按照二戰偉大的軍政工作者趙剛同志的話說:「忻口戰役,閻長官的排兵布陣雖然轟轟烈烈,但仗打的,實在不怎麼樣。」我反覆看了忻口會戰的很多材料,發現的確不如趙剛這一句話來的實在。

在有絕對優勢兵力和地理環境優勢的情況下,晉綏軍各部畏縮不前,一味的防守喪失了大多的戰機,在八路軍襲擊了陽明堡機場之後,日軍其實在短時間內已經沒有了主動進攻的資本。就忻口正面戰場來看,由於衛立煌所部的加入,其實日軍已經陷入了苦戰之中,如果適時地進行反擊,或許還可以擊退日軍,然而閻錫山還是出於保守,使整個戰局陷入僵持。

就這樣,在忻口戰局之外的娘子關,這個所謂的太原門戶,被另一路進攻的日軍攻陷,作為閻錫山的老巢,太原他是捨不得丟的。因此,閻錫山下令忻口守軍後撤,回防太原。

在忻口戰場上,衛立煌部打的十分英勇,衛立煌手下第九軍軍長郝夢齡,作為整個集團軍的前敵總指揮英勇犧牲,總的來說忻口會戰的正面戰局還是讓日軍付出了比較慘重的傷亡的。這證明在沒有海軍協同的情況下,日軍的戰力其實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尤其是在山地地區作戰,日軍的重武器優勢也不能完全的發揮。

11月4日,經過商議,閻錫山任命傅作義為太原城防司令,事實上此時的閻錫山已經決定放棄太原,自己帶著主要的家當搬到晉西地區。傅作義不愧是晉綏軍中難得的戰將,主動領命拖了日軍幾天,11月9日,太原淪陷,所謂的太原會戰就此結束。

上圖是劉德凱老師飾演的郝夢齡將軍,總的來說太原會戰打的有點窩囊,但不算是徹底的失敗。比起南京保衛戰,我覺得這一戰還是不錯的,雖然初期晉綏軍作戰不力導致丟了很多地方,但從中期開始,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層層進行防禦,遲滯了日軍的進攻,也大量的殺傷了日軍。根據戰史統計,此戰中國共派出兵力達58萬人,而日方也有14萬人參戰,根據比較靠譜的一個說法,中方軍隊傷亡10萬人以上,而日方在3萬人左右。

雖說我一直在說閻錫山在這一戰中指揮的不怎麼樣(主要是不敢反擊),但作為防禦戰來說,還是算是比較成功的,畢竟中日雙方的軍事差距在這裡。太原會戰雖然是失敗了,但是造成了日軍較大的傷亡這也是一種成功,閻錫山主政山西三十餘年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秣陵看花 的精彩文章:

徐州會戰:台兒庄大捷,國人終於盼得一勝

TAG:秣陵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