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敘利亞首都為什麼永遠都是所有人的目標?地球知識局

敘利亞首都為什麼永遠都是所有人的目標?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敘利亞首都為什麼永遠都是所有人的目標?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462-大馬士革的日落


作者:重光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上周以來,敘政府軍以「各個擊破」方式圍剿反政府武裝在東古塔地區控制的據點,在俄軍空中力量配合下與反政府武裝激戰。


目前,敘政府軍已控制東古塔70%的區域,2012年就盤踞在這一地區的反政府武裝與恐怖組織被「切割並包圍」,成了瓮中之鱉。若不出意外,敘政府很快就能消除此腋肘之患,重建對東古塔的絕對控制權。



當地真的慘


在敘利亞乃至整個新月沃地內具有極高地緣價值的大馬士革及其周邊,很早就有人定居,各方勢力爭奪不休。反政府武裝與恐怖組織多年來一直盤踞在大馬士革周邊,即使被打得滿地找牙也不肯放棄陣地。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看看敘利亞的環首都區歷史。


少有的肥沃之地


大馬士革坐落在中東少有的肥沃地帶——新月沃地西部,距離地中海僅80千米。城西巍峨的前黎巴嫩山脈不僅構成了敘利亞與黎巴嫩之間天然的分界線。也為大馬士革提供了一道天然的防線。


這裡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都聚集於東地中海的山脈兩側



但也是因為前黎巴嫩山脈的存在,西面地中海方向來的大部分水汽被阻擋在了黎巴嫩境內,使得山脈以東的敘利亞降水量較少。大馬士革由此遭受雨影效應的困擾,時常要面臨降水不足而乾旱的威脅。


前黎巴嫩山脈的最高峰——黑門山



好在前黎巴嫩山脈海拔夠高,冬季會積雪,這樣就為少雨的山脈東側提供了融雪水源——巴拉達河(Baraday)。


該河在進入大馬士革城前分為七條支流,灌溉了城區與圍繞大馬士革的古塔(al-?ū?a?)地區,形成了一塊面積達370平方千米的綠洲。這樣一來本來就光照充足的大馬士革及其周邊地區就有豐富而穩定的水資源來發展農業了。

雖然有來自山上的水源供給


但仍是一座與荒漠為鄰的首都



遠古時代大馬士革就就因大片的麥田、果園與菜地而聞名於世,因此得名「大馬士革」,其來自於阿拉米語Dar Mesheq,意為被灌溉的土地,與今日通行的阿語名字Dimashq同根同源。


除去相對優越的自然環境,大馬士革的地緣價值也很高。這座城市位於西亞的「十字路口」,東可至兩河流域與波斯灣,西可達黎巴嫩與地中海,南下可到埃及與阿拉伯半島,北上可抵小亞細亞,進而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達到東歐。


這樣一來,大馬士革的居民不僅有了充足的農業資源以維生,坐擁便利交通的他們還可從商。


2009年4月,大馬士革四季酒店前的巴拉達河。



遠古兵家必爭之地


正因如此,大馬士革很早就有人類定居。公元前9000年左右其周邊就出現了人類活動的跡象,至前2000左右出現了大規模定居點。不久後,大馬士革的重要性被西亞各勢力所意識到,很快就成了各方拉鋸之地。

中東列強圍觀迦南地



大馬士革這個名字首次出現於歷史文獻中,是在前1350年的埃及法老與西亞諸國君主通信的阿馬爾納書信里。古埃及對新月沃地西部一直有所覬覦,其曾多次北上敘利亞,意圖控制大馬士革這一重要節點。前1259年,拉美西斯二世成功擊敗了赫梯人,迫使其簽訂停戰條約並將大馬士革拱手交給埃及。



大馬士革在《聖經·舊約·創世紀》第14章15節也被提及。當時諸王交戰,亞伯蘭(即後來的亞伯拉罕,眾先知之父)的兄弟羅得被敵人擄走,遂同僕人分隊擊敗敵人,追到大馬士革左邊(即北面)的何把,將被劫走的財物與包括其弟羅得在內的民眾全部奪回來。


描繪亞伯蘭與敵軍交戰的版畫



前1100年,閃米特人的一支——阿拉米人來到敘利亞,他們拋棄了原先的游牧生活,轉而依靠地利過起了定居務農加經商的生活,由此建立了多個小王國,並組成聯邦。其中就包括以大馬士革為首都的亞蘭大馬士革王國。在阿拉米人的統治下,大馬士革有了長足的發展,成了中東的經濟與文化中心。


隨著阿拉米人與猶太人聯合抗擊新亞述帝國的戰略失敗,大馬士革被亞述征服,陷入了衰退期。此後又多次轉手,先後由埃及與新巴比倫控制,直到公元前333年大馬士革被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此後大馬士革不再是純粹的阿拉米城市,進入了受希臘影響的時期。


亞述帝國一統天下


前64年,羅馬執政官格奈烏斯·龐培征服包括大馬士革在內的敘利亞,由此羅馬文化也進入了大馬士革。


宗教對抗的前線


公元後,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大馬士革逐漸成為中東重要的基督教中心,使徒保羅與托馬斯(亦譯多瑪)都在大馬士革生活過,城東的一扇城門更因此得名多瑪之門(Bāb Tūmā)。多位教皇也是在大馬士革出生的。同時,大馬士革維持其在經濟上的重要性,是羅馬帝國及之後的拜占庭在中東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2005年大馬士革老城中的多瑪之門



伊斯蘭教興起後的634年,阿拉伯穆斯林將領哈立德·本·瓦利德擊敗了拜占庭在敘利亞的駐軍,和城內不滿拜占庭統治的閃族同胞阿拉米人取得聯繫,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大馬士革,並成功擊敗了御駕親征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至此大馬士革開始由阿拉伯人統治。


654年的阿拉伯帝國疆域圖


處於第三位正統哈里發奧斯曼的統治下


661年,倭馬亞王朝首任哈里發穆阿維葉一世定大馬士革為帝國首都,由此大馬士革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歷代倭馬亞哈里發,尤其是阿卜杜勒-馬立克與瓦利德一世,在城內大興土木,他們不僅為自己營建了豪華的宮殿,也為百姓興建了多個住宅區,配以學校與清真寺。此外灌溉用的溝渠也被延長與拓寬,為城內的居民提供充足的水源。


今日的大馬士革仍保留了很多當年的樣貌,在居民區內家家大門都朝著街道,大門進去就是一個庭院,正當中有個噴水池,從中噴出的水霧構成了美麗的水簾,噴水池周圍種著樹。庭院四周則是大大小小的房間,一些大戶人家的住宅還有迴廊。


敘利亞內戰爆發前的大馬士革組圖



但在750年,受信奉什葉派的伊拉克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呼羅珊人(今伊朗東北部)支持的阿拔斯家族起兵叛亂,擊敗了其遠房親戚倭馬亞家族,建立了阿拔斯王朝。新王朝在伊拉克興建了一個全新的首都——巴格達,由此大馬士革的地位大不如前,開始走向衰落。



9世紀後期阿拔斯王朝分裂後,大馬士革又成了各地小王朝的交戰之地,在北非另立門戶的法蒂瑪王朝在10世紀從阿拔斯王朝手中奪下了大馬士革,此時的大馬士革已大不如前。不久後十字軍開始東征,大馬士革又成了阿拉伯人與歐洲人交戰的前線......


長年累月的戰火蹂躪使得大馬士革迅速衰落,其雖然在文化上仍具有重要地位,但在經濟上已今非昔比,先後被巴格達與開羅超過。隨著馬穆魯克與奧斯曼土耳其等突厥勢力的登場,阿拉伯人逐漸退出了中東的政治舞台。他們不再是自己國家的主人,也無力主導發展潮流,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園在突厥異族的統治下漸漸衰敗,沉淪不起。


日暮西山,大馬士革散發出的光芒隨著阿拉伯人的退場而逐漸暗淡,曾經的榮光也一起不復返。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戰火下中東居民的悲慘生活,家破人亡一貧如洗就在一夜之間
這個旅遊勝地突然發生政變,中國遊客最好不要前往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