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味有溫度的食物

體味有溫度的食物

Today,3月19日,他的生日。昨晚上在家翻出以前的照片以及曾經記下的關於他的文字,一點點幫我揀拾過往。十八年了,時光在漸漸模糊我的記憶,也包括和他有關的……

So,今天私心發一篇自己的文,也算是對他的一份惦念吧

十八年後的又一條好漢,好想再遇見你

Ps:這一期的故事是自己的故事,所以嘗試了用多一種的方式來呈現。

一天的忙碌後,如果眼睛累了,可以點開音頻閉上眼……

然後我來講,你聽。

就 好了

文 &音頻/阿蘭若薇

圖/來源網路

記得《大長今》里長今的一句話:看見品嘗食物的人的臉上浮現笑容,這是我的小小心愿……

還記得曾看過TVB的一部電視劇叫《美味情緣》,裡面父親和花枝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說了一句話:食物是可以傳遞感情的。

食物可以傳遞人的情感和情緒,包括正面和負面。所以一頓好食物不是用最名貴、最罕有、最豐富來衡量,相反,重要的是這些食物是否用愛心去栽種、用愛心去發售、用愛心去烹煮、用愛心去分配上碟。最後,是否用愛心去感受和進食。因為,人們積極和正面的情緒,會跟其他生物體起著相互作用。

而美食則是自帶美好情感的,有情感的食物總是能帶給人無限的暖意,從心底升起的暖意。

這份暖意來自於哪裡?當然是做食物的人。

每次製作,都是製作者跟自己,跟食材的一次溫情對話。製作的過程帶著一份心意、情感,在手與食材接觸的過程中,將情感融入到了食材的每一個分子中。當食材被製作成食物,這些情感則由食物包裹,慢慢發酵。待到送入品嘗者口中的那一刻,與味蕾接觸,這份心意、情感便隨之擴散到品嘗者身體的每一個分子里,最後匯入心中:嗯!我感受到了祝福和情誼。

我想,這便是食物傳遞感情的過程,也就是手工製作的食物為何更能讓人感受到一份溫度的原因吧。

最近的《舌尖上的中國3》被不少人詬病,可我依然還記得數年前首播時,記不清是哪一集里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老兩口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里,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麵條。為了製作出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有一個特寫鏡頭是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感到那一碗面里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里製作,美觀,效率高。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糰。

匠心手作的食物才是富有情感的。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藝的傳承,同樣也是手藝人情感的傳承。

想到了自己,也是吃著爸爸親手做的飯長大。

爸爸會做很多好吃的菜,而至今留在腦袋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做的汽水肉的味道。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太好,這汽水肉可不是常常能吃到。記得上小學,一次急性腸胃炎,兩天只喝了點很稀的稀粥,到第二天晚上感覺到肚子餓了,有了些胃口,爸爸就給我做汽水肉。

記憶中,那會兒站在廚房外看著他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聽得見刀和砧板快速的碰撞聲。一小會兒後,剁得細細的小肉泥堆便出現在眼前。爸爸用瓷碗裝好後撒上一點生粉,拌上醬油,加上一點水,再沒有其它佐料,隔水蒸上半小時。關火後,揭開鍋蓋的那一刻,食物的甜鮮味鑽進鼻子。到吃進嘴裡的那一刻,一股暖意瞬間進入身體,滲入各個毛孔。我開心地直嚷嚷太好吃,要他一整個星期都做這個給我吃!記得,那時老爸就是摸摸我的頭,笑而不語。而那一刻,我也感覺自己已完全好了。現在回想起來,那股暖意應該就是老爸做這道菜時所帶的情感吧!

食物可以傳遞情感,而包含情感的食物是一味醫病良藥。

數年前,在餐館發現有這樣一道菜,可再吃進嘴裡卻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味兒。

隨著做食物的人的離去,有些味道永遠都只能成為記憶……

陽光灑向人間,將太陽的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再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

或許,這些便是食物的意義,傳遞的是一份煙火裊裊而不絕的美好。

所以,用愛心去做一份好的食物填滿所愛的人的胃吧,一定記得用滿滿的幸福來裝填。

微信號:ruoweixiaoyuan23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薇小院23度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若薇小院23度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