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有沒有效,科學家會怎麼思考?

中藥有沒有效,科學家會怎麼思考?

中藥有沒有效,一直是熱門話題。

和大多數看這篇文章的你一樣,我是醫學或者藥學的小白。

這篇文章中,我們的焦點不是中藥有沒有效。

我們的焦點是:

如果要判斷中藥的有效性,科學家會怎麼做?

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

真實的科學探究中,科學家都干點什麼?

科學教學總說要讓學生們做真正的科學探究,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但是,科學家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要考慮什麼問題呢?

具體來說,研究中藥有效性這個話題,科學家會做什麼?

你可以思考的問題:

對比一下,孩子們平時做科學探究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些事情嗎?換句話說,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多大程度上能夠給他們機會「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提出研究問題

要研究中藥有效性這個話題,科學家會提出研究問題,來具體清楚地說明他們想知道什麼。

中藥的效果如何:比如,中藥有效嗎?對什麼病有效?對誰有效?

如果有效的話,原因是什麼:比如,中藥中哪些成份發揮了效果?每個成份的效果是什麼?一個成份(比如,當歸)的有無、劑量大小,會不會影響另一個成份(比如,陳皮)發揮作用?

確定研究問題是什麼,也就是到底科學家們想知道什麼,會寫在研究報告中很靠前的位置。但是,在實際科學探究當中,科學家可能在探索了很多很多之後,才真正確定自己的研究問題。有時他們在研究收尾時,才確切知道自己想知道什麼,他們的研究能回答什麼問題。

想一想:孩子們在做探究時,是研究給定的問題還是自己提出的問題?

設計研究

前面文章(巧克力能治感冒?| 怎麼設計實驗來檢驗假設?)我們說過,設計一個實驗要考慮很多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中很多都是為了得到有效且可靠的結論而考慮的。

為了回答中藥是否有效這個問題,科學家可能要做這麼幾件事情。

選擇變數

為了看某個中藥是不是能治癒一個疾病,比如高血壓,科學家們就需要測量吃藥之後病人的血壓,看血壓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這裡,血壓就是一個要研究的變數,可以看血壓正常或不正常,來判斷中藥有沒有用。

有些時候,科學家需要從一大堆變數中選一些出來,比如看某個中藥對於癌症的效果,就可能需要從一堆有可能說明癌症病情的變數中找一些出來,比如腫瘤的大小,擴散轉移的情況,癌細胞生長速度。。。(要指出,我這都是瞎猜的,我也不知道要選擇哪些變數,這是因為選擇變數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非專業人士隨便跟你說一個名詞,你要謹慎判斷)

控制變數

看某個中藥治療某個疾病的效果,就需要看病人吃了這個葯之後,病有沒有好。一個病會不會好,或者好轉,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心理因素可能會影響一些病的發展,比如,如果給病人吃了某個中藥,即便這個中藥對這個病沒有作用,也可能會使疾病好轉,因為這個葯「安慰」了病人的心,也就是著名的「安慰劑效應」。另外,前面文章我們也提到過,像感冒這樣的病可能會自愈的,即便不吃藥一周左右差不多也好了。

到底是「安慰劑」、「自愈」,還是某個中藥治癒了疾病?如果不排除這些因素,我們就沒法簡單地認定中藥對於這個疾病有效。科學家們會想辦法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

比如,科學家們可能會找兩組病人,一組吃中藥,一組吃糖豆,但告訴病人他們吃的都是葯,以便排除「安慰劑」效應對認定藥效的干擾。

設計測量的辦法

不是所有變數都想「血壓」一樣簡單粗暴,可以拿個血壓計自己就量出來的。有些變數可能很難測量,比如,腫瘤大小就需要複雜的醫學影像技術(可能就是俗稱的拍片子)才能確定。

而且,到底用什麼辦法來測量腫瘤的大小,用比較貴的(比如核磁共振)、還是比較便宜的(比如X光),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選擇,因為他們知道哪個測量方法能夠幫助確定腫瘤大小。

有時候,科學家們可能需要用多個方法確定一個病情,我瞎猜一個,比如,要看發燒好沒好,就不止要看體溫是否正常,還要驗血,看好多個血液的指標(比如,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數量等等)

防止偏見

前面說了,實驗時通常找兩組病人,一組吃中藥,一組吃糖豆,看一段時間後病會不會好。這樣看來好像沒問題了是吧?

可是,你不要小看了人心的作用。每天都要有人給病人們送葯吧?如果送葯的人希望否定中藥的效果,而因此對吃中藥的那組病人凶神惡煞,讓這些病人整天心情煩悶,就可能干擾對藥效的判斷。

而反過來,如果送葯的人希望振興中藥產業,就可能有意無意地對吃中藥的這些病人滿面春風,無微不至,也可能干擾對藥效的判斷。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科學家們會專門找一個態度中立、公正客觀的第三方機構,不是中藥廠的,也不是西藥公司的,來保存病人的分組情況。這樣,送葯的人不知道病人吃的是葯還是糖豆的情況下,就排除了對病人有意無意的提示和干擾。

想一想:孩子們做科學探究時,考慮過些問題嗎?什麼情況下考慮這些問題是可行且有益的?

解釋結果

尋找研究本身的缺陷

你肯定不希望一個醫生對你的診斷是根據別人的血液檢查報告做出的,或者是看錯了某個生理指標的小數點。

科學家們也不希望發生類似的事情。科學家們會不斷地質疑自己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對不對,是不是因為實驗的什麼地方做錯了,才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有些科學家可能自己喜歡中醫,希望看到中藥能治療疾病。但是,即便當實驗結果肯定了中藥的效果,科學家們也會努力排除這個結果是因為實驗的某些缺陷或者錯誤造成的。

比如,是不是實驗對象中,吃了中藥的那些病人本來病情就比較輕,而吃糖豆的那些病人本來病情就比較重,這樣,最終的結果當然可能會出現吃中藥的那組病人病好的多。

要注意的是,肯定自己想法的證據,不一定就是靠譜的證據。(想減肥,早餐吃還是不吃?|| 實驗證據也不能盲信)

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

一個實驗的研究結果,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使用特定的實驗方法,對特定的實驗對象得到的。換一個條件,換一個實驗方法,換一群實驗對象,這個研究結果還能不能成立,是需要謹慎考慮的事情。

比如,也許實驗說明某個中藥對於感冒有作用,或者癌症有作用,但要注意,這個結論可能只針對這個疾病,換個疾病就不能這麼說了。也就是說,即便說中藥有效,也需要指出有效所針對的疾病。

另外,可能實驗對象都是中國人,也許中國人的某些生理特徵,使得中藥有效也說不定呢,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對中國人有效的中藥,就一定會對外國人有效。

要注意,我們不是說就一定不能推廣到其他人的群體,而是說,能不能推廣要當成一個問題來看待,是要做研究拿證據的。

想一想:孩子們做科學探究時,是不是會因為實驗結果肯定了教材結論,就不去質疑實驗方法的問題了?

發展理論

協調不同研究的結果

現實中,針對一個中藥治療一個疾病的效果,可能有很多研究,而不同研究得到的結果可能是衝突的。

也許針對同一個中藥,一個研究支持中藥有作用,另一個研究否定中藥有作用。面對這樣的研究結果,科學家可能需要更加仔細地判斷才能得出結論,比如,科學家們可能需要看一下這些研究中證據的質量,也就是研究方法存在問題,如果是的話,可能某個研究的結果不那麼可信。科學家可能需要看一下,是不是兩個研究中使用的實驗對象有很大的不同,也許其中一個研究是用的老年人,而另一個研究用的是兒童。也許研究結果的差別是由於人群的年齡差別造成的,這樣的話,就可能說明,這個中藥只是對於某個特定年齡段的人群有作用。

做不同類型的研究來發展理論

前面在說研究問題的分類時,其實說過,研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探索中藥有沒有效果,對什麼病有效果;另一類是揭示中藥療效的原因或者機制,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有效,怎麼對疾病起作用的?

這兩類研究都對發展理論有作用。現實中,科學家的工作可能專註其中一類研究,也可能兩類都做。

想一想: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中,需要協調不同的研究結果嗎?還是「碰巧」他們看到的所有研究都給出一致的結果?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不是兩類研究都有涉及?

研究研究報告

我沒寫錯,就是研究研究報告,科學家們要研究別人寫的研究報告。

看別人的研究報告,有很多目的。比如,一個研究報告要被科學界認可,就要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科學家把自己的論文投到期刊之後,編輯會找這個論文涉及的領域的專家審閱這個論文,挑毛病,提建議,也就是同行評議過程。同行評議,簡單地說,就是科學知識的選擇性過濾器,不讓不符合科學界標準的東西進來,但對高質量的成果敞開大門。這是科學家爭做「四有青年」的「一有」。

看別人的研究報告,另一個作用是為了自己做研究,推進科學知識發展。科學家們要掌握當前的研究進展,學習別人的思考方法,實驗設計,測量和分析方法。

想一想:孩子們在自己設計實施實驗探究之前,有看過別人的研究嗎?

本文根據以下資料整理:

Chinn, C. A., & Malhotra, B. A. (2002). Epistemologically authentic inquiry in school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quiry tasks.Science Education,86(2), 175–218. doi:10.1002/sce.10001

給你兩個轉發理由

要幫助孩子們做好科學探究,就需要更多老師們了解真實的科學探究是什麼樣子的。

孩子們做過很多科學探究,到底能不能幫助他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要看這些科學探究和科學家做的探究有多大差別。

=======我是誰?=======

公眾號作者:馬冠中,天津人,聽相聲長大,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科學教育與學習科學苦逼博士生一枚,專門琢磨中學生怎麼思考跟科學有關的事情,致力於用「人話」講明白科學家怎樣思考。

=======還有一點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的精彩文章:

TAG: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