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日養生,重在養陽

春日養生,重在養陽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黃帝內經》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萬事萬物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人體之陽氣也應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所謂『春夏養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養陽』就成為春季養生的重要原則之一。

何為陽氣?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叫陽氣。

陽氣來源有兩個:一為先天性,即祖輩、父母遺傳的;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再加上呼吸空氣,相合而成。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春日養陽「少酸多甘」

中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甘味食品包括大棗、山藥、胡蘿蔔、黑木耳、香菇等,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最好多吃一些。

春日養陽「適當春捂」

『捂』的原意是嚴密固護。春季要『捂』,就是適當保暖,以避免外界風寒的侵襲。所以民間有『二月休把寒衣撤,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這兩句諺語。至於『捂』的方法,有『五暖』之說。即室暖、身暖、腳暖、頭暖、背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愛漂亮的青年男女,不宜過早換上春裝,否則容易引發感冒、氣管炎、哮喘以及關節炎等疾病。

春日養陽「運動有序」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補充陽氣和改善陽氣虛的狀況。說到運動,並非越激烈、時間越長越好。尤其是老年人,應該進行比較輕柔的、時間不宜太持久的運動,就是力所能及、運動後不感覺過度勞累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慢旋律的舞蹈等。

春日養陽「調理情緒」

肝是屬木,主要升發,喜歡極其樂觀的情緒,將不好的情緒發泄出去,厭惡抑鬱表現。因此,養肝最主要的就是調理情緒。春天務必要注意情緒的養生,要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切記不要大喜大悲,遇到事情要恬靜虛無,泰然處之,才能使肝木堅實,肝氣調達,這樣能保護陽氣,可以預防疾病。

春日養陽「梅花香灸暖穴」

宋代的著名醫學家竇材把自己喻為扁鵲再生,他的醫書《扁鵲心書》中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他認為自古扶陽有三法:第一為灼艾,第二為丹藥,第三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

而劉氏圈療梅花香灸則是在傳統灸療方法的基礎之上,以五行為基礎,根據五臟五行的相生相剋配伍而成,另外精選幾十種中藥材製成梅花狀的葯香,集針與灸為一體,以經絡理論為指導,激發經絡感測,促進經氣運行,使氣至病所,從而達到通經活絡、平衡陰陽之功效,其效果更優於艾灸。

所以,香灸人體4大穴位,能溫補脾腎陽氣,扶正固本。施以香灸,直至局部皮膚潮紅,對於脾胃或脾腎虛寒者,有很好的作用。

①關元:肚臍眼往下3寸(3寸為除拇指外4指併攏,指關節的寬度)。

②脾俞:腎俞穴上約3寸處(除拇指外4指併攏,指關節的寬度)。

③腎俞:命門穴旁開1.5寸處(食指中指合併,指關節處的寬度約為1.5寸)。

④命門:背部正中線上。沿肋骨的下緣畫一條水平線,它跟脊椎交叉的地方就是命門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氏圈療 的精彩文章:

劉氏圈療養生理念-人活一口氣

TAG:劉氏圈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