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瘋狂燒錢,量產成謎,又被高盛持續看空,馬斯克能邁過這些坎?

瘋狂燒錢,量產成謎,又被高盛持續看空,馬斯克能邁過這些坎?

【騰訊科技編者按】 因做空安然公司而一戰成名的華爾街大空頭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表示特斯拉的股票「毫無價值」後不久,高盛知名分析師大衛-坦伯瑞諾(David Tamberrino)預計Model 3電動汽車的交付速度將遠低於預期,因此重申了自己對特斯拉股票的「賣出」評級。

該分析師堅持認為,未來6個月特斯拉目標股價為205美元,相比於上周五收盤價足足下跌了36%。坦伯瑞諾給出的理由是,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和交付大量Model 3電動汽車的能力。但由於目前生產中存在多處瓶頸,迄今為止它尚未實現這一目標。此外,自去年以來的高管離職潮和公司持續負現金流、燒錢表現也令他對特斯拉的未來股價持有負面看法。

瘋狂燒錢

據《彭博社》一項數據顯示,特斯拉在過去12個月里平均每分鐘「燒掉」8000美元。換算一下,即每小時燒錢48萬美元。按照這一速度,特斯拉將於今年8月6日耗盡目前的現金儲備。因此,特斯拉必須大幅增產電動車換取現金,否則就需再次融資。

對此,特斯拉表示公司已經有足夠資金達成周產5000輛Model 3的生產目標。在去年11月1日寫給股東的公開信中,特斯拉也表示公司預計會在這一日期後從運營活動中獲得「大量現金流」,以緩解自己的財務、資金壓力。

此外,在特斯拉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最新報告中顯示,在該公司的10大股東當中,有3位股東都在近期拋售了公司股票。文件顯示,持股近10%的第二大股東富達投資在2017年的後三個季度中合計拋售了持有的近三分之一特斯拉股票。

Model 3產量爬坡成疑

不過,特斯拉的財務壓力最終能否緩解依舊和產品產量有著緊密聯繫。如果特斯拉能夠證明它可以實現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那麼該公司會在第三季度籌集更多資金。因為每周5000輛的產量相當於一年25萬輛,已經達到了普通傳統車企工廠的量產水平。

但事實是,Model 3上述的量產目標一直未能實現且一拖再拖。作為特斯拉最便宜的入門級轎車,起售價為3.5萬美元的Model 3自2016年3月底發布至今全球範圍內已收穫超過50萬輛的訂單。去年7月,特斯拉Model 3正式開始生產,首批30輛於7月28日交付,但此後,這款車型的產量一直不理想,以去年三季度為例,該品牌原本計劃生產1500輛Model 3車型,但最終的實際交付量僅停留在了區區220輛。

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此前已將周產5000輛Model 3的實現時間推遲了兩次。Model 3目前是特斯拉的主流電動車型,售價要比奢侈型Model S和Model X電動車更能被消費者接受,同時也是馬斯克拓展公司業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性可見一斑。

產品質量存在隱患

除了量產產能問題外,特斯拉似乎還面臨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如今其全線車系均曝出質量缺陷或問題。

據特斯拉公司現有和前員工稱,特斯拉Model S轎車和Model X SUV這些車型在離廠前往往需要維修。在組裝完畢後接受質量檢查的Model S和Model X中,甚至有超過90%都會被檢查出存在缺陷。

儘管特斯拉對此予以了否認,但《消費者報告》和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均指出特斯拉汽車的質量缺陷,包括門把手缺陷、車身板件縫隙過大等。

為了降低缺陷率,特斯拉從各地服務中心調取了大量的技術專家對生產線進行改造。甚至,特斯拉會將生產線上這些瑕疵零件運送到50英里開外的萊斯羅普再加工中心進行修復,而類似這樣來回的運送時間也同樣耽擱了Model 3的生產進程。

特斯拉工程師估計,在加州費利蒙市特斯拉工廠內生產的汽車有40%存在缺陷,需要重修。另外據數名前、現任員工透露,特斯拉故障零部件和汽車比例驚人地高,這直接導致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菲蒙市的工廠已經容納不下需要返工和維修的產品、零部件。

與此同時,不少特斯拉車主也在網路上抱怨稱,自己的汽車會發出煩人的咯吱聲、軟體存在漏洞、或者密封不好導致雨水滲入了汽車內等問題。

不得不說,自2012年以來就一直在大量生產電動車型的特斯拉至今還會發生這麼多低級生產錯誤確實讓人擔心。雖然技術理念已經快人一步,但特斯拉在生產質量和工藝上同傳統車企的差距似乎並沒有在Model S量產五年後得到緩解,而這也不得不讓我們對這家公司的未來產生些許擔憂。

高管離職潮

自2017年4月,特斯拉前首席財務官約翰-惠勒(Jason Wheeler)離職起,便在該公司引發起了一次「雪崩式」高管離職潮。

據《彭博社》統計,截至目前特斯拉已離職的高管包括馬斯克的表兄、SolarCity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皮特-賴夫(Peter Rive);原蘋果軟體專家克里斯-拉特納(Chris Lattner)在加入特斯拉僅6個月後,即宣布離開特斯拉自動駕駛軟體研究部門。

去年9月份,特斯拉業務發展副總裁德雷明德-奧康奈爾(Diarmuid O』Connell)、電池技術總監科特-凱爾蒂(Kurt Kelty)紛紛宣布從特斯拉離職。進入到今年,短短一周之內,公司首席會計官埃里克-布蘭德里茲(Eric Branderiz)和財務主管兼財務副總裁蘇珊-瑞波(Susan Repo)的離職也暴露出特斯拉可能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高盛和華爾街的看空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綜合/湯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用實驗告訴你,「撒幣」問答外掛能否幫你贏取百萬
投融資要聞速覽 | 整形熱潮升溫,新氧完成經緯等上億元融資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