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部,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

教育部,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

文|墨凌

開學半個多月了,不知道你家孩子的作業還好嗎?

朋友表姐家的孩子上二年級,表姐上次和朋友說:

孩子語文每天都有背誦,老師還要求寫童話短文,600字左右,每周一篇,孩子不會的字特別多,得一個個查字典,這樣的作業起碼要用2小時。

再說英語,每天都要背誦英文短文,一次是一名外國人介紹他的家庭,人名又多又長總是卡。孩子從晚上8點背到11點,最後帶著哭腔說:「媽媽,我覺得我永遠都背不下來了。

看著孩子熬得通紅的眼睛,媽媽想讓孩子去睡覺,可孩子說明天老師還要檢查。

年前,上三年級的小侄子臨近期末考試,學校留了平時兩倍的作業:

12張卷子加英文單詞記憶,其中7張語數英學科的期末衝刺升級卷,5張多音字注音組詞卷。

看著孩子背著越來越重的書包,家長是真的心疼:「孩子很慘,每天沒精打采。我能幫的,就是教教教,陪陪陪。」

近幾年,減負,這一話題的熱度持續居高不下。

孩子寒假期間,在一篇關於寒假生活孩子該如何過的文章下看過一位讀者的回復:

假期是孩子玩耍的時間,你們不要誤導社會,哪個國家像你們這樣壓迫著孩子們,應該像有些國家一樣統統收走課本,讓孩子好好玩!

其實看到這位家長的回復時,我內心挺鬱悶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別人比你有錢,比你聰明,而是這些人不但比你有錢,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

社會不是我們能主導的,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平衡社會資源的能力。那我們就不用在這種不公平的社會中,為了生存而苦苦努力掙扎。

上學的時候,整整12年,我從來都沒有親手做過一次化學實驗,為什麼?因為學校沒有實驗室,別說學生,甚至老師都沒做過幾次真正的實驗。

我們是山區嗎?不是,我們就在北京周邊;我們很貧窮嗎?不是,我們衣食無憂,三餐豐盛。

但我們沒有實驗室,沒有實驗儀器,連圖書館都不是隨時開放的。

考上大學後,我在課外時間跑到北京,碰到周末逛博物館的時候,總會見到一群一群的小學生,他們扎著堆聽講解員有趣的講解。

他們是來上課呢嗎?

不是,沒人逼著他們寫總結,第二天也不必去學校背誦看到的古董與科技。

或許,他們此時還不太明白,秦始皇與漢字統一有什麼關係,霍金和《時間簡史》對他們又有什麼意義。

但是,只要種下種子,將來碰到雨露便能迅速發芽長大。因為最好的教育,不是坐在教室里捧著課本狂背多少遍,而是生活中每個小細節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他們在歷史課本上再見到秦始皇一統六國時,他們一定可以更迅速更深刻地記住這些相關知識,因為親眼見過的,和在枯燥的課本上見到的,印象是不可比擬的。

而我們的孩子周末能做什麼呢?

守著電視看《偶像練習生》《快樂大本營》還是捧著手機瘋狂「吃雞」、打「王者榮耀」。

沒有種子的土壤,再怎麼灌溉也沒辦法抽枝發芽。我們會在課本上看到哪個藝人在比賽中奪冠嗎?

更何況這些北京上海的孩子寒假暑假各種輔導班,海外遊學,連基本水分都沒辦法好好吸收的我們,又拿什麼與這些時時補充營養液的孩子相競爭呢?

這也是為什麼衡水的教育模式飽受詬病,卻依然有無數的家長學校對這種管理方式趨之若鶩。

因為和那些教育資源豐富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我們拼不起教師質量,拼不起教育資源,那我們怎麼辦,我們只好拼時間、拼題量。

有人說,這不公平,是的,社會是不公平的,不僅是中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國家絕對公平,有社會就有階級,有階級就有貧富差距,這是改變不了的社會法則。

而考試或者說高考,是在這種情況下,相對公平的方式,最起碼他沒有把階級之間的路完全堵死,它還給我們留了一扇窗戶,儘管它只是一個極小的天窗。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

現在我們還可以靠著讀書、高考,哪怕只有4%的成功幾率,跨越階級,但最起碼我們還有這個途徑能夠成功。

如果連讀書這個方法我們都放棄了,我們還有什麼途徑去為將來做改變呢?

同學在老家做教師,現在帶的是四年級,我問她:

你們給孩子留的作業多嗎?

同學說,應該是不多的。

我想也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做到一個周末就給孩子布置12張卷子的。

那家長負責給孩子批改作業簽字嗎?

不負責,沒有時間,現在都是二胎,家長管不過來,更何況我們這還有寄宿的學生,還有的家長文化水平也不夠。

是的,四年級了,很多家長可能想輔導都有心無力了,因為很多難題,家長即使能做出來,也沒辦法給孩子講清楚了。

昨天新聞中,看到深圳一位家長,因為孩子升了初二,學業緊張,乾脆辭職在家專心輔導孩子作業。

在這樣的現實中,如果我們連努力都乾脆放棄了,除了看著孩子之間的差距越變越大,我不知道還能有什麼結果。

前段時間大火的,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說:「我20歲到29歲期間,從未放過一天假。」

別人一學期修四門課,他就修8門。聖誕節,大家忙著開轟趴,而何猷君卻一如往常,認真學習。考試前幾周,凌晨五點的圖書館永遠少不了他的身影。

我們並不是鼓吹每個孩子都必須像何猷君一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天分和能力。

世界上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我們不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改變世界的那個人,但最起碼我們應該在自己所能承受的範圍內,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的更好!

這個世界始終是能量守恆的,你在這個地方付出了,將來一定可以享受到當初辛勞所應獲得的回報,反之,現在過得隨心所欲,將來必定會為此付出該受的辛勞。

畢竟我們沒有萬貫家財可以保證孩子將來一世無憂,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唯有教會他能夠安身立命的本事。

等到將來父母沒有能力再護著孩子的時候,最起碼他們也可以過得不比現在差。

減負,到底該減誰的負,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仔細考慮考慮,你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狸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我想儘力寵你,但現實並不允許
《神秘巨星》:媽媽的選擇里藏著孩子的命運

TAG:海狸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