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業生涯第一次迷茫期

職業生涯第一次迷茫期

(續)偃旗息鼓(2014.12~2015.5)

在創業失敗後,茫然無措了挺久的,嚴格來說在創業並未徹底結束的時候這種情緒就已經瀰漫在心中,到了後期店鋪讓他人經營,我自己出去兼職,在各大求職網上投了簡歷,當時我對求職的現狀並不了解,雖然自己以前畢業的時候求職過,但都是被推薦過去的,基本上自己也沒操過什麼心,所以對自己出來社會求職確實沒什麼概念,而且當時在泉州那一帶,招聘類似網路營銷、電話營銷、市場推廣等門檻比較低崗位的公司特別多,所以簡歷發布以後經常都會收到面試邀請,再加上在工作方面我一直認為自己挺優秀的,所以曾一度以為求職也就那麼回事,對求職形勢做出了較為嚴重的誤判,以至於第二年真正開始求職時,處處碰壁,整整找了倆個多月工作,找的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當時找的第一份兼職工作是金融投資的,從事現貨白銀銷售工作,說白了就是炒白銀,選定這份工作也是綜合考慮多方面原因,一是這家公司離我店鋪近,店裡有什麼事我可以隨時回去處理,二是工作時間少較自由,三是我感覺金融挺高大上的,希望能有機會從事金融類工作。於是很快就辦好入職手續了,正式開始上班。進去以後首先就是給我洗腦,介紹平台如何權威、如何安全,現貨白銀多麼容易操作,比炒股優勢多麼明顯,T+0交易,買漲買跌雙向操作,又有專業分析師結合時事分析行情能提前預測走勢等等,那時確實也不懂,信以為真,把所有這一套都背下來,並且自己也開始關注時事來看漲跌。接著開始實戰演練,先是從電話營銷開始,打了好幾天電話,每天打上百個電話給陌生人向他們推銷公司平台,介紹現貨白銀操作,電話營銷賭的是概率,這麼多人,總有人會同意的,自己也想了挺多種方法讓大家不至於那麼反感,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家的防範心都很強,不過身邊的同事倒有一些成功的,電話營銷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我有時覺得成功可能並不是沖著這個平台和這個產品,也許純粹就是沖著打電話的小姑娘去的。後來又開始做網路營銷,申請了專門的微信、陌陌、QQ等社交號碼,公司也指定了一些可以一台電腦上同時登陸多個賬號的軟體,然後找客戶群體推銷。我個人認為銷售要想做好,首先自己要先熟悉產品,並且產品要真的能給客戶帶來實惠,然後針對性的尋找客戶群體,慢慢地爭取客戶的信任,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要有足夠的耐心。但公司給的方法都有些投機取巧,網路營銷大部分是在各種專業群里活動,要求員工強行營造氛圍製造假象,有的時候看沒人搭理,挺冷場的,就幾個同事一起進去裝作陌生人互相捧場,或者乾脆自己用幾個號自己熱場,結果呢效果也不怎麼好。再後來就去市場推廣了,也就是直接去找客戶面對面交流了,我本來是個挺內向的人,挺沒信心的,特別是面對的客戶還基本是各大金店老闆,因為公司的目標人群主要是他們,一方面他們本身就是賣黃金白銀的,他們對黃金白銀漲跌了解,另一方面他們很多人也購買期貨、現貨來保值,所以從他們入手成功的概率大些,所以剛開始感覺很難,有時明明我進店是打算說服他們的,可也不知怎麼說,說著說著就被他們忽悠出來了,但是後來慢慢熟練了,膽子也大了,以至於幾個區所有的金銀首飾店包括金銀加工店我全都去過一遍了,後面還把幾個老闆給說服了。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其實真正去操作的客戶並沒有多少,反倒是我自己被成功洗腦了,自己成天在操作,每天看著漲跌,上下班看、吃飯看、睡前看,特別是剛開始玩的時候,投入幾千進去,短線操作,在沒有大波動的情況下,每天都能輕鬆賺個幾百,於是越來越大膽,增加投入,直到有一天大盤猛跌,第二天起床一看,爆倉了,只剩下保證金了,一個多月來辛辛苦苦賺的錢又吐回出來了,當初還是不死心,想抄底,又投入資本進去,結果被套牢了,半年漫長的等待,結果沒等來回漲卻等來了平台整頓的消息,限期退場,否則強制平倉,於是又慘遭割肉,後來辭職半年多了才了解到這並不是什麼正規平台,人家是放長線釣大魚,到一定的時候收網割韭菜了。我只在公司幹了一個多月就辭職走了,當初公司幾個領導分別找我談話,說只要不走工資翻倍,並且讓我做代理,代理指定的區,不過干這個工資本來也不多主要是靠客戶操作得傭金,所以翻倍也沒多少錢,最主要的是我感覺太不靠譜了,忽悠成分太多了,所以沒有同意留下來。

後來伴隨著店鋪轉讓手續完成,我就回家了,在家待了一段時間,思考著自己該何去何從,通過跟同學交流後,初步選定了幾個方向,包括:考公務員、從事除施工以外的工程相關工作(包括業主、檢測單位、工程造價工作等)、繼續創業。當初沒有考慮過要轉行,因為突然感覺沒勇氣了,這也是一個遺憾,當初轉行的代價其實還是能接受的。對於具體想幹什麼,從始至終都是搖擺不定的,唯一能確定的一點是希望能從事一份穩定、作息規律的工作,倒不是因為更輕鬆,我並不喜歡自己閑下來,只是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工作效率會高些,我很羨慕有一類人,無論節奏怎麼被打亂都能高效工作,但我做不到。所以最先是決定考公務員,教材都買好了,並且很認真的看了一個月的書,在此期間很多原來創業時認識的好朋友多次找我去繼續創業,有要做漢堡店的、連鎖便利店的、繼續做烤鴨的、做小龍蝦的,不過我在綜合考慮後都拒絕了,主要是我不太想再做餐飲這一行了,而且這些項目我也並不怎麼看好。後來有一次跟體制內的同學聊天,他們跟我說公務員收入太低了,而且現在政策變了,福利大幅壓縮,但是事情還不少,應酬也多,最主要的是沒有關係在單位裡面很難晉陞,我頓時失去了動力,而且也許是因為平常耳濡目染多了,有個觀念在我腦海里挺根深蒂固的,那就是有能力的人去私企機會多,能大展身手,所以我就放棄了考公務員這一想法,準備重新求職上班,但是因為當時臨近過年了,而且兄長即將結婚,要在老家辦酒席,他本人又沒時間回來準備,我就和父母一起回去幫忙籌備相關事宜了,等兄長婚禮和春節過後,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去找工作了。

正如前面所言,因為對求職的錯誤判斷,導致認不清形勢,在這一次真正求職過程中,我才真正領會到了什麼叫做求職難、競爭大,確實備受打擊,應聘業主單位因年限經歷不夠被淘汰;雖沒有從事過檢測但大學時考過一個檢測員,本以為去應聘檢測單位問題不大,結果考查太專業被淘汰;造價單位又要求相關工作經驗沒去;想著實在不行就去監理單位吧,因為我潛意識並不想從事監理工作,沒想到還是被淘汰。這一系列的面試考查結果完全出乎所料,讓我一度引以為豪的優勢感蕩然無存,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信心散失,心裡期望值直線下降,最後又過度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以至於連跟用人單位談薪酬的勇氣都沒有了,其實現在想來,應該說是當局者迷了,一方面由於前面對求職的誤判導致前後反差太大,一時適應不了,沒能及時調整好心態,另一方面,因為停止工程工作時間有些久了,沒能較快轉換思想,前一年創業的事尚且有些遺忘,更何況更早前的工作經歷,同時求職方向大都跟我先前的工作沒有太密切的關聯,換句話說先前的工作經驗在其他專業上能用到的不多,如果當初能意識到這些,姿態能放低點興許就不會有強烈的挫敗感。那一段時間確實有點失落,都不想再去找了,每天就刷新下簡歷,然後等待,有時間就看看書。

後來漸漸的情況好一些了,畢竟時間也挺久的,總能找到匹配度相對高的單位,當時先是看到一家國企招聘,因為五天工作制,作息也規律,也是工程相關的,只是要參照事業單位流程進行招聘,要走資格初審、筆試和面試三個環節,歷時很久,不過在當時情況下感覺挺滿意的,於是就開始準備材料,這時突然發現前幾個月看的公務員的資料沒白看,雖然放棄了公務員考試,沒想到在這用到了,所以很深刻的體會到一點,有時間真的可以多方面充實自己,別看當下用不著,沒準將來某個時候就用到了,畢竟將來的事誰也說不準。帶著所有證明材料初審合格後,就是等筆試通知。筆試時的場景還記憶猶新,當時我抽到的是1號,就坐在左上角第一位,一共有三十個人的樣子,臨考前監考老師居然沒有看證件直接認出我叫出了我名字,確實挺詫異的,不過說實話心裡也有些竊喜,看來我初審的材料給她們留下較深的印象,接著就是緊張的考試,那位主考老師多次站我旁邊看我答題,不知道是因為1號的位置太顯眼還是她想核實我材料所言虛實,總的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考完後又是漫長的等待,等面試的通知。一個多禮拜後開始面試,面試由三位面試官主持,倒沒問專業的問題,就問了一些工作經歷,對工作的看法以及原來工作情況,他們說的有些話我印象挺深刻的,這些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後面的最終決定,是當初監考我的那位主考官說的,她說你之前也在國企待過,我們這的收入並沒有你原單位的高,你應該也待不了多久,另外我們這其實也是吃大鍋飯的,也沒什麼太好的平台和機會,其實這是兩個問題,但是我當時聽完他們開的薪酬以及他們說的話後確實動搖了,所以這兩個問題我並沒有回答好,一方面是確實不了解這公司真實情況到底怎樣,而且我能感受到她說的挺真誠的,向是過來人的一個經驗之談,另一方面也真沒料到會這麼問。接下來又是漫長的等待,等最終結果,心裡挺矛盾的,埋怨自己面試沒回答好,但又感覺挺慶幸沒表現好,這單位不太符合我想大展手腳的期望,我真的挺認同她的話,像這樣參照事業單位招聘的國企都是吃大鍋飯沒什麼工作激情和動力的,因此我也並沒有單純的等最終結果,我又開始了另一家公司的筆試和面試。

這是一家工程信息化公司,也算是大型私企了,那段時間發展比較快,公司規模不斷的壯大,工作性質和環境我也都挺滿意的,挺符合預期的。說來也有趣,我找到這家公司並不是因為人力資源部的招聘信息,而是因為我找到了一個郵箱,記得應該是銷售總監的郵箱,寫了一封郵件上面附有我個人簡歷,然後發給了他,之後沒想到真給我打電話通知我來應聘了,有點不走尋常路,以至於我到公司找人力的時候,人力一臉茫然地說我們並沒有通知你來應聘啊,後來也是費了一番周折解釋清楚,接著就開始考查了,先是性格測試,之後上午初試、下午複試,有個細節我記憶頗深,當時複試的時候我說我是個很嚴謹、很認真細心並且喜歡看書的人,結果主考官問我,你看了什麼書,我說最近看二建的書,他接著問,那書的編者是誰,我瞬間就懵了,有一種被打臉但又很無語的尷尬感覺。面試結束後也是要求回去等通知,恰逢五一放假,我也就回去休息了。假期一結束,就接到了這家工程信息化公司的通知,面試通過了儘快去報道,當時還是很興奮的,迫不及待的就去公司報道了,簽完合同,領了床上用品,被安排到公司的宿舍。就在正式上班的第一個禮拜,接到了前一家國企單位的電話通知,筆試面試綜合成績第一,安排我去體檢,說實話時間太久了,當初她們只說等通知,沒說具體時間,可是大半個月都過去了,我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居然過了,但是當時我內心更想在私企工作,想著機會更多,發展潛力更足,所以就婉言拒絕了,說時間太久了沒接到通知以為被淘汰了,就簽了另一家公司了,她說了一句話讓我挺慚愧的,她說你為什麼不打電話問下結果,當時也只能表示歉意,深感遺憾。後來又過了一個禮拜沒想到她們又打電話來問,你想清楚了嗎,我們這崗位還給你保留著,我們這是國企,你現在這家只算是一個省企,希望你能好好考慮清楚。我確實不想立馬毀約,感覺在這家私企上班更能滿足心裡的期盼,所以還是沒有同意,最後她們讓人補位了。

就這樣結束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迷茫期,開始步入正軌,回歸正常上班了。回顧這五個月迷茫期所做的種種嘗試,頗有感觸,一個人掌握的信息資源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決策結果,這一段時間裡我不斷的嘗試又不斷地改變決策結果,都是在摸索中前進,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我的每一個決定多少都有些輕率,大多是片面的依據某些人提供的信息,途徑很單一,並沒有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某一行的情況,也沒有深入地分析切身情況,更沒有思考自己長遠未來的發展方向,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前輩指導,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單純地聽取並接受他人的建議而不親自去嘗試,即便明知他人是好意,更不是每個人都能有足夠的途徑獲取充分的信息資源,我們都知道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因為它決定了努力的方向,可是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選擇呢?在以結果為導向、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裡,有時我們會為了獲得結果的成功,犧牲了青春、健康、生活的快樂,值還是不值?最終的結果重要還是嘗試體驗的過程重要?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的角度往往決定了他的行為方式,接下來我又用了三年的時間來驗證這次抉擇,朦朦朧朧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生活愛笑生活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我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離職……

TAG:愛生活愛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