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蒂岡的宗教震撼

梵蒂岡的宗教震撼

義大利有兩個國中之國,梵蒂岡和聖馬利諾。梵蒂岡不僅是國中之國,還是城中之國。她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主權國家,領土只有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及其花園等,她有自己的火車站、郵政業和電台。梵蒂岡宮是羅馬教皇宅邸,部分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入口有侍衛把守,侍衛全部是瑞士人。教皇很親民,只要他待在教宗宮,每周三上午十點他會接見任何想要見他的普通人。

六個月前踏上義大利這片奇妙又極富魅力的土地,而今站在聖彼得廣場上,我又來到另一個國家,這種感覺絕妙之至。只需幾步,就由羅馬進入梵蒂岡,她是與眾不同的宗教國度,天主教世界中心,居民全部篤信耶穌和聖母,過著完全不同於世俗之人的宗教生活。

梵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瑰寶的殿堂,有很多珍貴、難得一見的真跡,這次有機會來羅馬,我定要好好享受梵蒂岡的藝術盛宴。

Cx體力不支,此時坐在聖天使城堡外小花園裡休息,Gc要繼續在羅馬住一段時間,他想在月底免費開放的十天里選一天出來慢慢逛梵蒂岡博物館,因此只有我要買票入內參觀。

博物館內遊客眾多,但在海量館藏珍品面前,我忘記了自己,無視了周圍的人,好像博物館裡除我之外再無他人。

古希臘羅馬時代雕塑精美,有些早期作品略顯粗糙,大師名作讓我目不暇接。小時候學素描,畫過古希臘羅馬石膏頭像和局部五官,因而看到那些時代久遠的雕像我好激動,其中不乏細膩美妙、毫無瑕疵、堪稱完美的傑作。克尼多斯的維納斯、沉睡的阿莉亞多尼、阿波羅、貝爾韋德雷軀幹、幸運女神、月亮女神、赫拉、拉奧孔、繆斯女神、第一門的奧古斯都、行走的女人、安提諾烏斯、海格力斯的銅像……古希臘羅馬眾神和名人齊集一堂,彰顯了教皇權利和教會財富。

貝爾韋德雷的阿波羅是幾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標準,阿波羅雕像俊美飄逸、瀟洒風流,把男性美描摹得淋漓盡致。《貝爾韋德雷軀幹》深深震撼了我,頭、手和雙腿雙腳都已殘缺,只剩軀幹部分,卻依然很美,相形之下, 那些完整的雕像失了光彩。

要論俊逸風采,安提諾烏斯不比貝爾韋德雷的阿波羅遜色,我深深迷戀於他俊朗溫柔的面龐。至今沒見過這麼美的男子,從雕像樣貌上可以推知一二少年的美麗。我許久凝視他,遲遲不想離開。安提諾烏斯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同性戀人,關於二人相識的說法不一,安提諾烏斯的結局是確定的,他最終溺死於尼羅河中,原因不甚明了,悲痛的哈德良對外宣布他為神祗,從此開始各種祭祀儀式。天主教出現後,他因為曾經的羅馬皇帝男寵身份而遭到許多天主教徒的恥笑。看見雕塑之前,我沒想過他這麼美,拍了幾張照片,可惜沒捕捉到他卓越不凡的美。

古羅馬人按照希臘帕特農神廟中雅典娜的雕像複製了一個頭像,最奇異的是頭像眼睛烏黑,乍一看她深黑色的眼睛,我為之一震,心裡湧上莫名的恐懼。

伊突利亞美術館、拉斐爾展廳、米開朗基羅展廳、梵蒂岡畫廊、西斯廷禮拜堂,眾多藝術珍品,多到不勝枚舉的經典,我徹底被征服。看到《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這種渴望很久的大師級作品,不虛此行。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幾乎看遍所有展品,出來時還是飽嘗了意猶未盡和極其不舍的滋味。在這裡徜徉一整天,細細觀賞藝術珍寶是人生樂事。

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羅馬式穹頂和希臘式石柱共同造就了她的和諧之美。站在聖彼得廣場上仰視聖彼得大教堂,你會明白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什麼是天主教世界宏偉、壯觀的巔峰之作,什麼是俗世凡人的渺小。

步入聖彼得大教堂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米開朗基羅舉世聞名的雕塑《哀悼基督》,像是有人從頭到腳潑了一盆水,我的每一寸神經都格外清醒。中學時代,在美術課本上見過雕塑照片,當時還小,不懂什麼是靜怡之美,時隔多年一直不曾忘記那個雕塑,她的美有凈化內心平靜靈魂的作用。她是唯一一幅米開朗基羅留下名字的雕塑作品,聖母瑪利亞的帶子上赫然是大師令萬世敬仰的英名。不知道她就在聖彼得大教堂,來羅馬之前,沒想到會看見真正的《哀悼基督》,那一剎時間彷彿靜止,教堂里的其他人好像也不復存在。我站在她面前好久,始終凝視,不願走開。端莊、肅穆、寧靜的聖母面容可以拯救任何瘋狂的靈魂,她懷抱基督,悲傷氛圍從安詳靜穆的表情中涓涓瀉出,給觀者極大共鳴。

教堂里有彼得年輕時的雕像、他的墓穴以及其他珍貴藝術品。貝尼尼的華蓋、聖彼得座椅、描繪耶穌復活及其他場面的宗教畫作在幾百年間不知給了信眾多少精神安慰。

聖彼得大教堂不愧為世界第一大天主教堂。

在梵蒂岡這個教皇的國度里感受到的宗教帶來的心靈震動絕非任何其他城市主教堂呈現的宗教力量所能媲美的,她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但宗教意義上她卻無比龐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罐頭村的da家庭 的精彩文章:

TAG:罐頭村的da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