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夏朝存在文字嗎?這4種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最後一種被稱為夏篆

夏朝存在文字嗎?這4種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最後一種被稱為夏篆

《史記》中記載,夏朝是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但目前國際考古界普遍否然夏朝存在,我國近代著名的考古學家胡適、顧頡剛和郭沫若等,也都支持夏朝不存在的觀點,原因是沒有出土夏朝的文字。

個人認為,夏朝是真實存在的。我國許多古文獻和民間傳說中,都記載了夏朝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即使周朝有誇大夏朝發展程度的可能性,但憑空虛構400年歷史和14代夏王,恐怕講「禮儀」的周朝人也不會同意。當然,夏是部落聯盟還是國家,需要現代考古學繼續研究。

洛陽二里頭遺址 夏朝宮殿

那麼,目前考古出土的文物上,有沒有發現疑似夏朝的文字呢。當然有,讓我們一起了解這4篇無法釋讀的神秘文字。


1.《倉頡書》

《倉頡書》傳說由黃帝的史官倉頡所書,全篇僅有28個字,其文字形態接近古彝族文字,屬於非常古老的文字。在民間傳說中,黃帝氏族發源於西北地區,與古羌族有密切關係。彝族的遠祖便是古羌族,古彝文也可能起源於西北地區。如果傳說是真實的,倉頡追隨黃帝搜集整理文字,《倉頡書》類似古彝文就順理成章了。許多考古學家認為,28字的《倉頡書》可能記載了黃帝時期一場大型祭祀活動。雖然曾被歷朝歷代的學者釋讀,但因缺乏考古出土文物的佐證,目前還無法確認釋讀結果的準確性。

黃帝時期 倉頡書


2.《夏禹書》

《夏禹書》原文刻於湖南省平江縣的石壁上,傳說為距今4千年前華夏先祖大禹創造的字體,曾是夏朝的文字。《夏禹書》全篇只有12個字,雖然比《倉頡書》年代更近,但釋讀難度更高。因為這種字體與古彝文和甲骨文都有一定關係,且處於發展變化階段,並未成熟定型。據考古學家推測,《夏禹書》可能是對夏朝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我國考古學家經過百年的努力,15萬片甲骨文中成功釋讀的還不到三分之一。這麼看來,要釋讀《夏禹書》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上古時期 夏禹書


3.《象牙文》

象牙文類似甲骨文,是刻在象牙上的一種文字。象牙文在字形上與周朝篆書類似,但表意方式與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畫符號類似,應該比商朝甲骨文更加古老。據古文獻記載,周朝與夏朝有傳承關係,象牙文與周篆也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一些考古學家推測,商朝人習慣龜甲占卜,於是有甲骨文。夏朝人也許習慣以象骨為書寫載體,象牙文可能是夏朝文字——夏篆。如果這種假說成立,象牙文便是研究夏朝歷史的珍貴資料。但因目前出土數量稀少,尚不具有釋讀條件。

夏朝 象牙文


4.《禹王碑》

《禹王碑》位於長沙市嶽麓山北峰,又稱岣嶁碑,與黃帝陵、炎帝陵並稱中華民族的三大瑰寶。《禹王碑》共刻有9列77字,形似蝌蚪,是一種古老的象形文字。從書寫方式來看,與周朝大篆有一定淵源。在民間傳說中,《禹王碑》由華夏先祖大禹所立。關於其內容,一說是大禹治水前期,祭祀天地眾神的祭文。一說是大禹治水成功後,記載其歷史功績的功德碑。許多考古學家認為,《禹王碑》極有可能是夏朝文字碑刻。據說歷史學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鑽研3年僅釋讀出3字,個人並不相信,可能郭沫若讀出的是「禹王碑」3個字。由於是孤本,沒有更多的同類文字印證,所謂的釋讀只能是猜測。

上古時期 禹王碑

以上4件文物,揭示了夏朝文字考古的尷尬現實:古文獻和出土文物中都有疑似的文字,但卻無法釋讀,更無法確認其屬於夏朝。

個人認為,我們應有文化自信,倉頡造字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應該是歷史事件的反映。從黃帝時期到大禹治水,再到夏朝建立,1千多年漫長的時光,足以發展出成熟的文字。夏朝歷經400多年的文化發展,沒有文字實在不能令人信服。也許,夏朝掌握文字的人極其稀少,或者當時的書寫載體可能是樹葉、樹皮等難以保存的物質,因此才難以找到夏朝文字吧。

商朝文字 甲骨文

當然,一切都是猜測。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釋讀《禹王碑》,說不定您也能成為郭沫若先生那樣的考古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講史堂 的精彩文章:

韓國3件國寶級文物,內容均為漢字,其中1件曾被多次破壞
日本「毀三觀」的萬家姓,我孫子不算什麼,李白唐詩害苦日本人

TAG:文化講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