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洋生物誤吞塑料垃圾?人類也無「萬全之策」

海洋生物誤吞塑料垃圾?人類也無「萬全之策」

北京時間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塑料看上去並不像食物,但是它的氣味、感覺,甚至聲音,很容易讓動物們誤認為是食物。

近期《藍色星球II》的一次採訪節目中,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描述了一個續發事件,觀察了一隻信天翁到達巢穴,如何餵養幼鳥。他說:「從信天翁嘴裡吐出的是什麼?這並不是魚,也不是魷魚,但這卻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塑料。」

正如艾登堡所說的那樣令人心碎,這也非常奇怪。信天翁在數千公里的範圍內尋找它們喜歡的獵物,它們能輕而易舉地將獵物從水中抓起來。像這樣有覓食能力的鳥類怎麼會輕易被愚弄,並嘴裡塞滿塑料長途飛行返回巢穴呢?

事實上,並非只有信天翁以塑料為食,統計數據顯示,至少180種海洋動物曾吞食過塑料,從微型浮游生物至巨大的鯨魚。英國捕撈的三分之一魚類的內臟中發現塑料,其中包括我們經常食用的魚類,例如:人們喜愛吃的貽貝和龍蝦等。簡而言之,各種外形和大小的海洋生物都在吃著塑料垃圾,大約每年有1270萬噸塑料物質進入海洋,大量的塑料垃圾遍布全球海洋。

海洋生物盛行吞食塑料的部分原因是海洋充滿大量塑料物質,例如:對於浮游生物,它們生活的海洋環境微塑料顆粒濃度很高,因為它的進食附體適合處理一定尺寸的顆粒物質。加拿大海洋科學研究所浮游生物生態學家莫伊拉·加爾布雷斯(Moira Galbraith)說:「如果這些顆粒符合該大小範圍,它們就會誤認是食物。」

統計數據顯示,至少180種海洋動物曾吞食過塑料,從微型浮游生物至巨大的鯨魚。英國捕撈的三分之一魚類的內臟中發現塑料,其中包括我們經常食用的魚類,例如:人們喜愛吃的貽貝和龍蝦等。

像浮游生物一樣,長有刺突的圓柱狀海參經常在海底覓食,它們會將海底沉積物吸入自己嘴裡,並從中提取可食用物質。然而,一項研究分析表明,考慮到海底沉積物的物質成分,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吞食塑料物質的概率要比預期高138倍。

對於海參而言,塑料顆粒可能比傳統食物更大,更容易使進食觸鬚接觸到。但是對其他物種的研究表明,吞食塑料不僅僅是一種被動過程,許多動物似乎都在選擇這種飲食方式。為了理解為什麼動物如此「鍾愛」塑料,我們需要分析它們如何感知周圍的環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西南漁業科學中心的馬修·薩沃卡(Matthew Savoca)說:「與人類相比,動物具有非常獨特的感覺和感知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表現得更好,但一些特定情況下會變得更加糟糕,在各種情況下它們都是不同的。」

一種解釋是,動物只是將塑料當作普通的食物,例如:小塑料球,它們會誤認為這是魚卵。但作為人類,我們能夠正確進行判斷分析,為了理解動物為何鍾愛塑料,科學家必須試著以動物的角度觀察周圍環境。

人類是視覺動物,但是許多海洋生物,包括信天翁在內的海鳥,它們捕食時主要依賴於嗅覺。薩沃卡和同事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一些海鳥和魚類物種會被塑料的氣味吸引。尤其是二甲基硫醚(DMS)塑料製品,這種塑料物質特別能吸引覓食的海鳥,它們釋放的化學信號能夠吸引海鳥注意。海藻生長在漂浮的塑料物質中,當海藻被磷蝦吞食,磷蝦是最主要的海洋食物來源,它們吞食在塑料環境中生長的海藻,就會在海水中釋放二甲基硫醚,吸引海鳥和魚類,最後導致海鳥和魚類咀嚼塑料,而不是捕食磷蝦。

即使是視覺,我們也不能在考慮塑料吸引力時過早下結論。像人類一樣,海龜主要通常視覺進行捕食,然而,它們也被認為擁有紫外線觀察能力,因此它們的視覺與人類完全不同。

許多海洋生物開始將塑料物品作為自己的食物,吞入腹中無法消化,最終導致它們死亡。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卡馬爾·斯凱勒(Qamar Schuyler)通過對海龜視覺能力的建模分析,測量出海龜對塑料的視覺觀測效果,之後再測量從海龜頭部角度觀察塑料的視覺特徵。同時,她還檢查了死亡海龜胃部食物成分,了解到它們喜歡吞食塑料。她的結論顯示,雖然小海龜會不加選擇地進食,但是老海龜會優先挑選柔軟的半透明塑料吞入腹中。卡馬爾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一個長期存在的觀點——海龜會將塑料袋誤認為是美味的水母。

顏色也被認為誘導海洋生物吞食塑料的一個原因,儘管不同海洋物種存在偏好差異。小海龜偏好吞食白色塑料,而卡爾馬和她的同事發現海鷗類飛鳥更喜歡紅色塑料。

薩沃卡說:「當前存在的錯誤觀點是這些動物非常愚蠢,僅是因為周圍遍布塑料才導致大量吞食,但事實並非如此。」更加悲劇的是,所有吞食塑料的動物都是非常成功的獵手和覓食者,它們感知器官經歷了數千年時間進化,並且它們的獵物範圍很小。但是它們卻莫名其妙地將塑料當成了自己的「食物」。

因為任何人都使用塑料,它從外觀上看不像食物,但是氣味、觸覺,甚至聲音都非常像食物。人類產生的垃圾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它們吸引著種類繁多的動物,這就是問題根源。斯凱勒回憶曾有人提問:「為什麼我們不將所有塑料都變成藍色呢?」實驗表明,海龜並不喜歡藍色物質,但是其它研究顯示,對於其他物種而言,這種情況正好相反。

所以當前沒有「萬全之策」,我們當前無法輕易改變塑料對野生動物的危害,無法阻止動物們吞食塑料物質,那麼我們從動物吞食塑料案例中能獲得什麼呢?斯凱勒希望我們能從信天翁吞食塑料致死的現象中吸取教訓,使消費者抵制一次性塑料製品,並鼓勵人們同情野生動物的生存處境,最終,這將有助於切斷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鮮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新鮮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