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語文和大語文究竟有何區別?

新語文和大語文究竟有何區別?

自從兩個黃鸝在2017年上半年推出「新語文」的概念以來,受到了廣大家長和市場同行的高度關注。人們都在問:為什麼兩個黃鸝要做「新語文」教育?什麼是「新語文教育」?兩個黃鸝的「新語文教育」有哪些特色和優勢?它與市場上常見的「大語文」概念有何區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兩個黃鸝品牌市場部總監張紅偉,以下為問答實錄。

在少兒教育領域,最火的是英語培訓和奧數,兩個黃鸝為什麼要做語文這個學科呢?

答:你的觀察是對的,相較於英語和奧數,語文一直都是少兒教育行業中的「冷門」。這主要是由我們國家的發展階段決定的。在求溫飽、求發展速度的時代,我們需要眼光向外,學習西方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技術來壯大自己,所以英語、奧數這些有助於我們與西方世界溝通、交流的科目就會得到很大的重視。

但是,近些年來,整個國家、社會對於國學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大幅提升。首先,隨著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上升,整個民族都會有一個「向內」尋求文化支撐的需求,對於自己的文化、母語會更加重視。高考語文總分從150分提升到180分就體現了國家的這種政策導向;同時,國民的素質提高了,見識廣闊了,也會反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母語。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涵深厚,說出來是漢語,讀出來是詩歌,寫下來是文章,學出來是技藝,可以說是一個值得國家和國民都來共同發掘的巨大寶藏。相比之下,英語、奧數這些培訓科目則無法滿足大家日益上升的「尋根」和豐富精神世界的需求。

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用數據來做一個簡單說明:據德勤永華統計,中小學培訓2015年以後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在2015年已達到6400億元的市場規模。語文在中小學培訓市場中有6-8%的份額,該比例在政策利好刺激下還會穩步上升。

您認為,現行的語文教育是合格的嗎?它有哪些問題?

答:剛才已經提到,目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都高度重視語文教育。但是,與這種普遍的重視不相協調的是,我們的語文教育的體系卻不完整,而且都是變異了的、簡化了的「應試」導向,而非能力導向,因而超前、超綱教育等教育亂象才會層出不窮。而2018年初四部委的聯合發文規範課外輔導、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就「中小學生減負」等熱點議題的發言,都在指向上述亂象。

兩個黃鸝認為,從「語文」這個概念來看,它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語」,指的是說話;一個是「文」,指的是寫作。而說話、寫作都需要以廣泛系統的閱讀為基礎;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說話、寫作還需要熟知中華文化,否則就脫離了中文表達的題中之義了。這意味著,我們的語文課程應當至少包含說話(口語表達)、寫作、閱讀、國學、戲劇五個方面的板塊。

其次,從語文教育的目的來看,它應當是能力導向的。也就是說,語文學得好不好,評價的最好標準應當是看這個人是不是能說會道、能不能提筆成文、有沒有比較好的閱讀積累和習慣、以及國學知識體系是否基本完備。

從這樣的標準來看,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至少存在兩個方面的大問題:

首先,我們大部分的語文教育都不包含「說話」這個課程板塊,造成中國學生說英語也許還行,說母語卻既不清晰,也不自信,甚至沒有邏輯;

其次,我們的寫作、國學、閱讀這些課程板塊,為了通過各個級別的考試,都不同程度被簡化成了「套路」導向,而不是能力導向。

應試本身是沒錯的,關鍵是不能為了達到通過考試的目的,把教育本身簡單化、捷徑化。比如,我們的作文教育,本應該是教會孩子學會寫作那些打動自己心靈的文字,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卻成了套路作文,甚至是情節造假的「中國式假作文」;我們的閱讀板塊被做成了簡單的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且還有標準答案;我們的國學被簡化成了極少數的名家名篇,而實際上國學涵蓋傳統典籍經史子集四個部分、傳統文化技藝、民俗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光是基礎經典著作就超過一百本。

兩個黃鸝的「新語文教育」是一個怎樣的架構體系?

它跟市面上流行的其他語文概念,比如「大語文」,有什麼不同?

答:簡而言之,兩個黃鸝「新語文教育」是對語文下屬的作文、國學、口語表達、閱讀、戲劇等各個學科進行專業培訓,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和實際語文能力的目標。「新語文教育」的每一個學科都有完整、專業的教學體系,致力於解決這一學科所遇到的市場痛點,而市面上其他的語文教育,比如「大語文」,則更像是語文學科的雜燴 ,雖然涉及作文、國學、閱讀三個板塊,但無一精專,也不涉及獨立的口語表達課程。

兩個黃鸝「新語文教育」有哪些特點?它具體解決了哪些市場痛點?

答:概括起來,兩個黃鸝「新語文教育」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新語文教育」著力建設一個既重視讀寫、也重視聽說的體系。

傳統語文不重視孩子的聽說能力,對於聽說規律沒有完全把握,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來。而「新語文教育」中,「語」指的是口語表達,「文」指的是書面表達,也就是說,「新語文教育」根據青少年的聽說規律,在錘鍊孩子的讀寫能力的同時,還要建立聽說體系。事實上,兩個黃鸝「關鍵期口才」這一產品已經經過八年的市場考驗,有20多萬的孩子在該課程體系下實現成長,大量實際案例證明,它能夠通過語音語調、講述與溝通和語言藝術表演三個方面的專業訓練,全面提高青少年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新語文教育」在「作文」學科里區分了真實情境的寫作和虛構情境的寫作。

傳統的語文是把所有的「寫」歸為一類,叫做作文,沒有強調真實情境的寫作與虛構情境的寫作。但是,這兩者的規律其實完全不同。如果我們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孩子就搞不清楚虛構地寫與真實地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很多孩子都寫自己在路上撿到錢、交給了交警叔叔;或者都在路上攙扶老奶奶過馬路。

為了幫助孩子區分真實情境寫作和虛構情境寫作,兩個黃鸝自主研發了「我是小記者」課程和「我是小作家」課程。「我是小記者」就是教孩子如何從現實取材,去發現去選擇,寫真實的作文;「我是小作家」是教孩子發揮想像力,去創作童話、小說、劇本等虛構作品。

第三,「新語文教育」強調全面、系統的國學語文教育。

「國學」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語文分支,兩個黃鸝也推出了「國學語文」課程。市面上多數兒童國學課程基本都是一本經典學一個學期,參考書目不超過40種,更談不上自己研發獨立的教材。與之相比,兩個黃鸝國學語文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體系完整,我們的研發團隊精選經、史、子、集四個板塊共92本著作,參考著作更超過200本;第二就是獨立研發了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專屬教材,搭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兒童國學學習體系。我們希望孩子在一個完整的體系和視野中理解國學的全貌,在活潑、豐富的課堂活動中把國學內化成自己的精神底色,成為一個有「根底」的中國人。

第四,「新語文教育」是以全面、系統、思辨性的閱讀作為基礎的。

不會閱讀的民族沒有未來。但現在市面上的閱讀課程基本都是「應試」型,而不是通過閱讀為孩子打造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在內容上應該包括文學、藝術、科學、社會、政治等多個領域、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在能力上應該包括理解文本、理清框架、比較分析、美學欣賞、思考辯論等多個方面。兩個黃鸝推出分級閱讀課程,以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維依託,精選超過600種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名篇,為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打造最適合他的閱讀殿堂,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第五,「新語文教育」的所有課程均實現了「語」、「文」合一。

口才、作文、國學、閱讀、戲劇,兩個黃鸝所有課程板塊既有「文」的板塊,也有「語」的練習,還有古為今用、思考辯論、模擬表演等多種板塊,從而系統錘鍊孩子的綜合語文素養和實際語文運用能力。

兩個黃鸝「新語文教育」VS市面上「大語文」概念

張紅偉

兩個黃鸝品牌市場部總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兩個黃鸝教育 的精彩文章:

俞敏洪《奇葩大會》透露教育經:偉大志向不是必需品

TAG:兩個黃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