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防暑降溫有妙招 這招堪比十匹空調猛吹

古代防暑降溫有妙招 這招堪比十匹空調猛吹

原標題:古代防暑降溫有妙招 這招堪比十匹空調猛吹


古代沒有電扇,也沒有冰箱、空調,他們是怎麼度過酷暑難耐的夏天的呢?其實,古人度夏,更親近自然,更有情調,他們沒有現代製冷工具,同樣把夏天過得有滋有味。


古代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十分的輕鬆,如果是文人墨客在扇面上寫詩作畫啥的,還會增添些許情趣。



如果您是達官貴人,在酷暑里,您可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人工風扇」即在一個軸上裝上扇葉,軸心上拴有繩索,僕人手搖軸心上的繩索,扇葉被帶動旋轉則可生成涼風,當然,平頭百姓是享受不起這種「人工風扇」的。


除了用扇子納涼,古人還想到了將冬天冰封河水的冰塊挖出來,藏在密封的地窖里,做成一座冰殿,到了夏天就進去納涼,那感覺,不亞於10匹功能的櫃機,而且還很環保。洛陽魏故城西北部的一座夯土台上,就發現了這樣的冰殿。這座冰殿,是北魏帝王夏天避暑宴飲的最佳場所。


能在冰殿上吃飯的,肯定不是老百姓,除了帝王之外,就是那些手握重權的大臣了。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代楊國忠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挾纊者」。大夏天裡,還有穿著棉衣去赴宴的,可見當時的製冷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很早我們的先人就知道採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腦袋枕著這樣的枕頭上睡覺,當然涼快極了。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諸如這樣的詩句都說明:瓷枕是夏季納涼的極佳寢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蟲也用蚊帳,但是他們用起蚊帳來可比現代人有情調。


少女們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巧手的婦女用花枝編成麒麟、鯉魚等吉祥物掛在紗帳里,定能做個好夢。古人還有配掛香囊的習俗,許多香囊中的藥材都有驅蚊蟲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這相當於把「蚊不叮」帶在了身上。



古人沒有電冰箱冷鎮食品、製造冰塊,官府在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一旦夏天到來有錢人家便買來冰塊,拿出來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這製冷的效果不僅和今天的空調有得一比,關鍵是還不耗電,不污染環境。

宋代經濟繁榮,冷食花樣翻新,民間出現了果汁加冰塊的冷飲,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這種冷飲算是冰激凌的雛形,後來馬可波羅把這種吃法帶到了歐洲,經過改進後,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還深知「煩夏莫如賞夏」,調整好心態應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選擇。


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詩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這種超然脫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現代人,恐怕早躲進了空調房裡了。


解決了安然度夏的問題,我們再能看看古人的出行問題。當下交通當然便利,「打的」、「滴滴」就能解決,古人能「打的」嗎?如何可以,沒有現代儀器的古人,他們是怎麼收費的呢?請關注今古傳奇自媒體下期給您帶來的「打的」:古人外出簡便否?

本文編輯來自自有版權讀物《千年百姓的時尚生活》


作者:當年士心 編輯:劉陽 楊思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傳奇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化學理工狗破解秦始皇陵「汞海」之謎

TAG:今古傳奇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