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快樂媽媽養育健康寶寶

快樂媽媽養育健康寶寶

快樂媽媽養育健康寶寶

婦女節特刊

女人 有顏有品有健康

快樂媽媽養育健康寶寶

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好、最健康的食物。母乳餵養可以為嬰幼兒生長發育提供最理想的營養。寶寶出生後,把孩子喂得壯壯的,是每位媽媽的心愿。可是,母乳餵養成功遠沒有想像的簡單,乳頭凹陷、奶水少、乳頭皸裂、乳房疼痛??各種狀況讓新媽媽措手不及。復旦大學婦產科學教授蔣佩茹表示,哺乳不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還是一個「技術活」。新手媽媽要有面對難題的勇氣,其他家庭成員及社會也要給她們以寬鬆的環境和足夠的關愛。

乳頭皸裂

刺痛母親誤傷寶寶

全球範圍內,4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沒有超過35%,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4個月內80%的純母乳餵養率。造成嬰兒純母乳餵養率低有多種原因。其中,乳頭疼痛和皸裂是影響初產婦在產後最初幾周進行母乳餵養的最重要因素。產後乳頭疼痛和皸裂的發生率,直接導致了1/3以上的產婦改變餵養方式。

乳頭皸裂是哺乳期產婦較為常見的乳房疾病之一。輕者僅乳頭表面出現裂口,重者局部滲液滲血,日久不愈反覆發作易形成小潰瘍,處理不當又極易引起乳腺炎。蔣佩茹建議媽媽們採用下述方法減輕乳頭疼痛:哺乳時應先從疼痛較輕的一側乳房開始,以減輕對另一側乳房的吸吮力,並讓乳頭和一部分乳暈含吮在嬰兒口內,以防乳頭皮膚皸裂加劇。 交替改變哺乳時的抱嬰位置,以便吸吮力分散在乳頭和乳暈四周。勤哺乳,以利於乳汁排空,乳暈變軟,利於嬰兒吸吮。在哺乳後擠出少量乳汁或者用修護霜和薄層羊脂,塗在乳頭和乳暈上,並短暫暴露和乾燥乳頭。哺乳後穿戴寬鬆內衣和胸罩,可以放置乳頭罩,有利於空氣流通和皮損的癒合。

如果乳頭疼痛劇烈或乳房腫脹,嬰兒不能很好地吸吮乳頭,可暫時停止哺乳24小時,用吸奶器及時吸出奶水喂寶貝,以減輕炎症反應,促進裂口癒合。蔣佩茹強調,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餵養,否則容易使奶水減少或發生奶癤、乳腺炎。哺乳時如果還能注意到以下四點,就能幫媽媽們減少疼痛:讓寶寶的頭和身體呈一條直線;將寶寶的臉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讓寶寶身體貼近媽媽,含住大部分乳暈;如果是新生兒,不僅要托住其頭部和肩部還要托住臀部。

漲奶之苦

誰漲誰知道

漲奶最常見於產後頭一周。當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時,流向乳房的血液會增加,乳房也開始分泌較多奶水,媽媽的乳房可能就會膨脹並增大。所以,此時的漲奶不僅僅是乳汁的儲存。乳房組織的液體積聚即造成充血膨脹,是最初漲奶的重要原因。幸好媽媽的身體適應泌乳過程後,腫脹程度會相應減輕。

為了減輕漲奶,媽媽們應在產後立即開始頻繁餵奶。越早開始、越常哺乳的媽媽,越少受漲奶的困擾。幫助嬰兒正確含接乳頭,使嬰兒有效吸吮。如果嬰兒嗜睡或吃奶不好,應使用醫療級別的吸奶器定期將乳房排空。媽媽的乳汁變得充盈時尤需如此。同時,當嬰兒吃奶情況改善時,還能確保有足夠奶水供應。

如果乳房已經變得硬實、透亮甚至有硬塊,媽媽們就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了。無論白天黑夜,都要頻繁哺乳。漲奶期間,建議白天讓嬰兒每一個半到兩小時吃奶一次,夜間則兩到三小時喂一次。其次是確認寶寶含乳的方式是否正確。寶寶的嘴要張得夠大,以含入大部分的乳房組織。寶寶每吸一兩口後,都應有吞咽的聲音。如果乳房飽漲嬰兒難以含乳,則應在餵奶前先擠出一些乳汁,讓其變軟再行餵奶。

乳頭內陷

不是漂不漂亮的問題

乳頭內陷是指女性的乳頭沒有突出在乳暈的平面,或凹陷入平面以下呈火山口狀,多是由於先天性乳房發育不良所致。懷孕後,由於體內雌孕激素增多,乳房的腺體、乳腺小葉開始發育,乳房增大變軟,同時乳暈著色,乳頭也易勃起。因此,妊娠期是糾正和改善乳頭內陷的較好時期。

懷孕後可在專業醫務人員的指導下採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先用溫熱毛巾敷乳頭,然後洗乾淨手後,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由乳頭向兩側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然後兩拇指放於乳頭上下,慢慢縱向牽拉,再用拇指、示指和中指捏住乳頭輕輕向外牽拉。如此反覆,可促使長乳頭形成,解決或者部分解決乳頭內陷的問題。但是,要盡量避免強烈刺激乳頭,尤其是有先兆流產徵兆時,有可能誘發先兆流產。

情緒障礙

關愛之外尋求幫助

情緒障礙也是困擾新手哺乳期母親的最重要問題。據美國心理學會估計,高達1/7的女性在分娩後經歷產後抑鬱。產後抑鬱的癥狀因人而異,嚴重者可發生錯覺或幻覺,甚至會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想法。蔣佩茹說,對於哺乳期母親,要特別給予關注和幫助,及時發現心理抑鬱的情況,家人在給予關愛之外,還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一般來說,第一步,經過醫生診斷+專業測查+初步訪談,可以準確診斷病情。第二步,通過心理訪談,幫助媽媽們找到引起抑鬱的根源,用醫療的手段緩解抑鬱癥狀。與此同時,持續的家庭關愛,能幫助其回歸正常幸福生活。第三,在抑鬱沒有明顯緩解的情況下,盡量避免母親單獨和孩子相處的機會,以防意外發生。

身材走樣

適度運動有助恢復

作為媽媽,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作為女性,愛美之心又讓她們擔心身材走樣。這樣的情況,蔣佩茹就見過不少,其中有些新媽媽甚至因此放棄了母乳餵養。其實,給寶寶餵奶並不會使乳房下垂。如果新媽媽能配合適量的運動,乳房可能會比以前還漂亮。媽媽親自帶寶寶,加上乳汁的分泌,會大大增加體能的消耗,能幫助媽媽儘快恢復體形。另外,通過寶寶的吸吮,媽媽體內會產生大量激素,增強子宮收縮,促進惡露排出,有利於媽媽產後恢復。哺乳還能增加母嬰交流,有助於母嬰的親情培養,增加母親的自豪感,還可以幫助預防產後抑鬱呢。

蔣佩茹建議每一位健康新媽媽產後即以自由體位用餐,24小時後可適當下床活動。一般產後兩到三天,就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上下肢的屈伸運動。順產後1周?2周,即可以做一些產後恢復性運動。這些都有助於保持身材,但要注意,在整個產褥期都不能做過度用腹壓的運動,比如說負重下蹲等。新媽媽最好等到產後42天,由醫生確定身體情況恢復正常後再開始較強的運動鍛煉。

社會支持

幫助媽媽快樂起來

哺乳期的確是人生的特殊階段,這一階段順利與否,關乎兩代人、幾個家庭的幸福。所以,自始至終都離不開人文關懷和必要的醫療干預。

初做媽媽,角色的改變需要媽媽有一個適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哺乳媽媽可能變得焦慮,情緒會低落,也會非常敏感,她們非常需要得到親人的支持和關心。重視她們的情緒感受,理解並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是最好的處方。研究表明,孩子在哺乳期就會感受到媽媽的情緒。當媽媽不安、煩躁地餵奶時,孩子是會感受到的。所以,不快樂的媽媽是無法養育快樂的孩子的。

家庭是實施哺乳期關懷的第一場所和主要場所。其他家庭成員有義務關心媽媽的營養和康復,關心她的健康和治療,關心情緒帶來的不適。

文:余運西

編輯:閔青

校對:李殊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罕見病十周年|認識罕見病,為罕見病患者「吶罕」
精緻女人,健康優雅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