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心理問題要如何應對和處理?

常見心理問題要如何應對和處理?

一、誰都不可避免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尤其在青春期階段,逆反心理會顯得尤為突兀。概括說來,逆反心理是指當事人的需要與客觀環境不吻合時,會對某些事情產生反感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反叛行動的一種心理活動。本文我們就側重青春期階段的逆反心理進行介紹。

1.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生成,主要是與人自身和外界的刺激有關,兩者是一種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關係。

首先,從自身心理方面講,青春期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可以說青春期肩負著人生「承上啟下」的重任,它不僅承載著少年期的青澀、懵懂,也在幫助人逐漸向成熟過渡。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不想再依賴父母,希望能夠獨立處理任何事情,對自己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可與其心潮澎湃的想法相反的是,他們在思想和感情方面還非常稚嫩,達不到成年人的水平,所以作為師長,又要幫助他們來處理問題,此時,就激發了孩子們的逆反心理,他們就想用一些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然後,一些外界刺激也會對逆反心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通常是採用「武力」手段,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激發他們用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另外,還有一些教師,通常會以成績的高低來判斷學生的好壞,這也會促進孩子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2.逆反心理的表現雖然逆反心理在青春期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但它卻不是在青春期時才產生的。其實這種反叛的心理在人的兒童時期,就已心理通常在6歲以後出現,其主要表現就是,「還不會走,就開始想跑」,換言之,就是對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反覆追求。到了青少年時期,由於他們生理上的發育,使他們會誤認為自己已經成熟了,自己的事情不要別人干涉。這時的孩子就不會輕易的順從家長的想法了,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3.如何防治逆反心理面對逆反心理,作為孩子的師長不要驚慌,更不能「以暴制暴」,可以採取以下兩種做法:

(1)耐心說教:逆反心理對孩子的影響頗深,它會讓孩子對周圍的人產生敵意,把自己放在與別人對立的位置上,這樣會嚴重地影響到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對他們的成長不利。所以,師長可以耐心的將這些危害講給孩子,使他們理解周圍人的好意。

(2)經常溝通:經常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對孩子錯誤的想法要耐心勸告,並將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對於孩子正確的想法,應及時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使孩子信服,從而保證其身心健康發展。

二、過度自私會傷害他人

自私是一種比較難以界定的心理問題,因為這種心理每個人都會有,它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私也應該有個程度問題,過度的自私就會傷害到他人,同時對自己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概括說來,自私是指只顧自己,對他人、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的行為和心理。自私是存在於人的內心深處不易被人發覺的普遍心理。

1.自私心理的產生自私心理來自於人的私慾,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無限的私人慾望,所有人都想擁有很多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願意與別人共同分享,只想獨自擁有,這種心理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私心理。

在現實的生活中,適度的私慾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也是正常現象。如果所有人都沒有私慾、私心,那所有的人便都成了「聖人」,所以說,自私心理是人天生的本能。

2.自私心理的表現前面我們已經不斷強調過,自私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這種天生的心理也要有個程度的問題,不能沒有節制的延展下去,一旦自私過度,就會受到道德、法律、社會的約束。

過分自私的人,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惜一切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還經常以侵佔別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而且還沒有一點自責,反而心安理得;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家人、朋友、祖國,來換取自己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一時的私慾,會給周圍的人和社會造成多麼大的危害,而且他們還會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種自私的表現就是一種病態心理,嚴格說來也算是一種人格缺陷。

3.自私心理的防治過分自私的人不僅會傷害他周圍的人,而且還對自己的身心發展不利。自私心理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要剖析思想根源,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自私行為和心理,認識到病態的自私是損人且不利己的做法。其次,要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因自私心理慫恿所做出的事情,多做有利於他人的好事,要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凈化心靈,體味快樂。

三、悲觀心理會令人失去自信

筆者曾聽過一個故事,聽後感觸很大,現在不妨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某個國家有個鞋店,有一天老闆派出兩名店員,去一個小島考察市場,兩人到了島上,看到那裡的人沒有一個穿鞋的,而後返回自己所在的城市向老闆彙報。其中悲觀的店員說:「完了老闆,那個島上的人都不穿鞋,我看我們沒有什麼市場前景了。」而樂觀的人卻說:「老闆,太好了,那個島上的人都還沒穿過鞋,這下我們的市場更廣闊了。」

通過以上的故事,我們就能夠大概了解到哪個人是具有悲觀心理的人。概括說來,悲觀心理,是一種不安、對未來缺乏自信,甚至經常對自己進行指責的心理活動。在現代社會中,悲觀心理也是普遍存在的,本文我們就介紹一下悲觀心理的產生、表現及防治方法。

1.悲觀心理的產生導致悲觀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

(1)總是將事情複雜化:一些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想得過為複雜,不斷的給自己施加壓力;並且將未來要發生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每天都過得很緊張,事事都小心謹慎,很怕自己出現錯誤。這些都會增加自己的壓力和負擔,從而導致悲觀心理出現。

(2)自信心極度缺乏:誘發悲觀心理的原因還有,一些人對自己的認識不足,自我評價較低,總是看到自己的短處,而不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上。在處理事情時,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不可能做好,從而導致自己的實際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在失敗後,有著悲觀心理的人總會念念不忘,對自己的評價再次降低,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會使當事人長期處於悲觀情緒中,由此可見,缺乏自信心也會導致悲觀心理。

2.悲觀心理的表現有悲觀心理的人,總是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消極的地方,而不關注積極的一面,明明很簡單、很普通的事情,當事人總喜歡把它往壞處想,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另外,悲觀的人,總是將失敗歸咎於自己,常常會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導致失敗的最終原因,令自己陷於深深的自責中。

此外,在面對問題方面,悲觀的人所採用的方法也會與他人有所不同。例如,當具有悲觀心理的人與他人發生爭執時,在對方強勢的逼迫下,當事人總會低頭認錯,而不會客觀地判斷究竟誰對誰錯。

3.悲觀心理的防治面對悲觀心理的人,我們都有責任幫助他們從自己的陰影中走出來,否則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會對當事人的人生髮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為具有悲觀心理的人,總結了幾點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具有悲觀心理的人,首先要注意,一定要正確的評價自己,經常看看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這樣才能樹立自信心。其次,還要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減少自己的消極情緒。最後,要記住的是,不要害怕面對問題,該來的躲不過,昂起頭,正視問題才是最好的選擇。

四、逃避現實等於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對於挫折和挑戰不敢迎頭面對,而是像鴕鳥一樣,將頭深深的埋進土裡,自欺欺人的逃避,期望能夠躲開是非。以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的人,我們便稱其為具有逃避心理的人,它也是一種消極的心理,體現了當事人的膽怯和自卑。那麼如何面對逃避心理呢?

1.逃避心理的產生

首先,逃避心理是源於自信心不足,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那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就很脆弱。一旦出現突發問題時,他便會覺得自己無法承擔,於是就會選擇逃避。其次,誘發逃避心理的原因就是害怕懲罰。一個人做錯了事後,擔心受到指責,而這種指責往往是當事人不願面對的,於是他就會找出各種借口和理由推卸,有時還會採取欺騙的手段推委,希望他人不要追究,這也是逃避心理產生的原因之一。

2.逃避心理的表現

(1)尋找諸多借口:具有逃避心理的人,通常都是因為害怕承擔責任。於是他們在面對別人的指責時,往往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推卸,例如:「我也不想這樣」、「本來不是這樣的,都怪某某某」等。這些話語聽起來都表達了當事人無奈的心情,其實他們本意就是逃避責任。

(2)選擇欺騙手段:因為沒有按照他人的要求完成任務,除了尋找借口外,具有逃避心理的人還會以欺騙手段來逃避責任,例如,銷售人員沒有按照要求達到目標業績,領導在詢問時,他們會說出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來逃避責任和懲罰。

(3)歸罪於客觀環境:有逃避心理的人,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總會在外部環境中尋找借口,或抱怨別人,亦或埋怨沒有好的工作環境等。這些怨天尤人逃避現實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不及時矯正,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就會使當事人產生多種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慌、自閉等。

3.逃避心理的防治

對於逃避心理的防治,我們可以採取自我寬慰的方法來開導自己。當事人可以這樣想: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老天不會眷顧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刻意刁難任何一個人,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對於這些問題,起著決定作用的還是我們自己,逃避現實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一種不成熟的做法,勇於面對問題,迎接挑戰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面對困境或生活的變化時,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迎接挑戰,做自己的主人,直面人生才是真正的勇士!

五、吝嗇心理會被社會遺棄

吝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氣,它所指的是有幫助別人的條件和能種心理的人,他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用盡心機、不擇手段,甚至會不惜一切代價,損害別人的利益,也不願讓自己吃虧。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不僅會使當事人的身心發展受到影響,由於他們冷漠的心態,還會遭到全社會的遺棄。

1.吝嗇心理的產生吝嗇心理的出現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來自於人的本身,它的產生與自私的出處相同,都是由於個人私慾膨脹,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人的事情漠不關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即便是自己有條件幫助別人,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主要是由於他們害怕損害自己的利益。其次,外界因素也是引起吝嗇心理產生原因之一。例如,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起到了負面的影響。也有的人是因為曾經經歷苦難,沒有得到別人的關愛,而留下的心靈陰影。有的則是因為社會人際關係複雜,周圍人都謹小慎微,不願意輕易幫助別人。

2.吝嗇心理的表現吝嗇的表現跟自私相仿,吝嗇的人不願意幫助別人,恐怕自己吃虧,他們完全不顧及別人的苦難和感受,只為了自己過得快樂、富足,甚至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聞不問。另外,具有吝嗇心理的人,很少參加社會活動,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吝嗇的人,在物質上的表現是:看中錢財,對於金錢抱著只能進、不能出的態度,為了金錢可以六親不認。在精神上,吝嗇人會表現得極為冷漠,對別人的苦痛沒有憐憫之心,有時候還可能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和行為。

3.吝嗇心理的防治吝嗇的人,雖然能夠滿足自己的物慾,但是無形中他們卻傷害了周圍的人,一旦吝嗇的人遇到困難,也很難得到他人的幫助,久而久之就會與社會脫節,人生前景非常不容樂觀。那麼,面對這一現象,吝嗇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1)看清危害:吝嗇的人自私、冷漠,人際關係搞得異常僵持,這樣既不利人,也不利己,所以,具有吝嗇心理的人,應重視這點,時刻想著,如果自己有一天遇到困難,得不到別人的幫助該怎麼辦。

(2)提高自己的認識:向具有崇高品德的人學習,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也得到升華。

(3)學著幫助他人:在生活中,可以慢慢學著幫助別人,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體會到幫助人的樂趣,時間久了,就能夠培養出幫助他人的意識。

六、報復心理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報復心理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扭曲的心理,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因報復而兩敗俱傷的例子,不僅被報復的人會受到傷害,當事人自己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這種心理是萬萬不可有的。

概括說來,報復是人在受到委屈或傷害後,以攻擊方式對施害者發泄不滿的扭曲心理。這種心理對個人,對社會都具有極大的危害。

1.報復心理的產生具有報復心理的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心胸狹窄所致,他們事事都要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容不得自己所謂的尊嚴和面子受到損害,一旦被他人刺激後,他們就會感到不舒服,希望把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剷除。

另外,誘發報復心理的原因,還可能是因為當事人曾經受到長時間的傷害,他們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是一味的退縮、忍讓,當這種忍耐到達極限時,就會使報復的心理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例如,長期受到家庭暴力威脅的人,經常經受虐待,一味地原諒與退步的最終結果,就是用報復的方法解決。

2.報復心理的表現具有報復心理的人,會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首先,這類人的脾氣讓人很難捉摸。其次,他們會拒絕與他人交往,周圍的人也會感到,與此類人交往很困難。另外,有著報復心理的人,會經常出現控制不住的臆想,總覺得周圍的人對自己不利,而且會對某些人產生很強的敵意,即便他人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3.報復心理的防治具有報復心理的人,可以按照我們下面介紹的方法進行調適:首先,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點,把個人的利益看得輕一點,當自己遇到傷害時,可以與對方講清楚,甚至可以舉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同時也可以換位思考,想想自己有沒有傷害過別人,通常這種做法會使報復念頭消減。然後,還可以適度的進行發泄,如:大哭一場、大喊幾聲,甚至進行一些運動,來發泄、轉移自己的憤怒情緒,堅強地面對人生,而不是把自己的時間全部放在醞釀報復計划上。

七、人人都會產生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人人都會有,它是指人們對自己不熟悉的,或主觀認為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事物產生的一種害怕心理。正常適度的恐懼心理是無可厚非的,但一些人的恐懼心理是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的主觀臆斷,對不該害怕的事,產生恐懼感的一種不健康心理。

1.恐懼心理的產生引起恐懼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缺乏認知:人們恐懼的事物一般都是自己不知道、不熟悉的東西,由於缺乏對事物的認知,所以就會對它產生恐懼的心理。例如,在古代,人們不知道打雷、日食等自然現象,當出現這種天象時,人們就會把它當作上天要對人類進行懲罰,所以在古代人們對這些天文現象會產生恐懼感。

(2)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它是對可能出現的危害的一種預感,當人們遇到自己了解不深的事物時,就會產生一種懼怕的感覺。

(3)心理陰影:大多數恐懼心理都是在後天產生的,由於後天片面經驗的誤導,並在實際生活中逐漸加深,例如,有的孩子看到身穿白衣服的人就會產生恐懼,這正是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給他打針的人就是穿著白衣服。

2.恐懼心理的表現恐懼感很強的人會對別人不怕的東西感到害怕,對一般人感到害怕的事物,他會更加害怕,有的人還會沒有原由的害怕一些正常的現象,有的怕黑、怕疼、怕光、怕小動物。這些恐懼的感覺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多數人會覺得這些人大驚小怪。面對突如其來的恐懼事物,他們還會發生心跳加速、顫抖、口吃或尖叫等嚴重的反應,甚者還會出現精神分裂的癥狀。

3.恐懼心理的防治恐懼心理人人都會有,但是當恐懼的感覺發展到變態程度時,就會對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對個人發展十分有害,所以我們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來戰勝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面對這一問題,具有恐懼心理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因為很多恐懼的感覺都是源於無知;另外,要正視自己恐懼的事物,勇敢地面對,不要逃避;最後,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恐懼感,我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或不害怕的事情上。以上的這些方法對恐懼心理都是有緩解改善作用。

八、迷信心理會令人失去自我

迷信在詞典中的定義是指:信仰神仙鬼怪等不存在的事物,或泛指盲目地信仰崇拜。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只有生活在偏遠農村中的人才會迷信鬼神,但是越來越多的實例表明,迷信心理不僅僅會蠱惑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村人,在大城市中,信奉鬼神的人也不在少數。

近些年來,總有一些人流竄在各大城市中,打著「大仙」的旗號招搖撞騙,見到路人就謊稱對方家中有災,可以幫助當事人消災,在當事人掏出大量金錢後,做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就大搖大擺的離開了。更有甚者,是被當事人請到家中為家人治病的,可他們完全不懂醫術,仍然運用化學實驗來蒙蔽當事人的雙眼,不但患者的病沒有治好,反而會貽誤了病情。面對這一情況,我們不僅痛恨這些所謂的「大仙」,同時還對當事人的愚昧、無知感到可悲。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迷信心理的表現外,還有一類人就是宿命論的擁躉者,他們盲目地相信命運是由上天註定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理論一直支配著他們的思想,因此導致了他們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這樣的態度不僅會使他們的人生碌碌無為,還會給當事人的周圍親友造成負面消極的影響。像這類迷信心理的泛濫對於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大公害,所以必須儘早消除。

那麼,迷信的心理是怎麼產生的呢?該如何防治呢?

1.迷信心理的產生心理學家認為,迷信心理首先與人的需求有關,需求是一切行為的原始動力,由於人有著各種各樣的目標和需求,一旦這些目標不能實現,有些人就會寄希望於鬼神,想得到傳說中仙人的庇護。另外,迷信心理還與一個人的自身素質有關,因為迷信是愚昧的產物,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在受到挫折後,很可能會選擇迷信這種愚昧的方式,試圖通過迷信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期望得到好運。

2.迷信心理的表現迷信心理通常的表現有:經常相信占卜,有時間就去測字、算命、相面,另外,對外界事物持懷疑態度,不進行思考和研究,

出疑義,也不會及時修正。

3.迷信心理的防治迷信心理的泛濫,對個人以及全社會都是一種危害,想要破除這種觀念,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就要採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大多數情況下的迷信思想,是從無知開始萌發的,只有科學文化才是戰勝迷信的最有力的武器,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思想境界,才能夠戰勝愚昧無知,擺脫迷信心理的糾纏。

(2)培養積極的興趣愛好:體育運動、唱歌跳舞、琴棋書畫等健康、積極的業餘活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令人忘卻迷信思想。

(3)多參加健康的社會活動:許多有迷信心理的人,都是經歷過挫折和創傷,例如:曾身患重病、商場受挫、婚姻家庭不美滿等。這類人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寬慰和幫助,這時,廣泛的社交活動則能令他們找到心理支持,如果問題嚴重者,還可以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這些方法都比參與迷信活動要好得多。

九、攀比心理具有普遍性

攀比心理也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狀態,這是因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正由於這種差距,攀比的心理就會應運而生。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有的人家財萬貫,衣食無憂;而有的人卻面臨下崗,節衣縮食。誠然,生活中的相互攀比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則是理性地面對生活。

1.攀比心理的產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周圍的人在向你講述自己家庭的優越性,講述自己的丈夫多麼有能力,或自己的妻子多麼美麗;那麼在聽到別人的敘述時,你會不會也有一種想與其攀比一下的想法呢?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無處不攀比的環境中。

當上學時,看到周圍的同學都穿著名牌運動鞋,而自己只是一雙簡單的球鞋,心裡就會不平衡;當你畢業後,步入工作崗位,打拚了若干年,還是安分守己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以前學習並不如你的同學,已經成為了大老闆,你會覺得抬不起頭來;當你要談婚論嫁時,看到別人場面宏大的婚禮,而自己的卻是簡簡單單,你會否覺得委屈?這些都是刺激攀比心理的因素。

2.攀比心理的表現具有攀比心理的人,總是不能正視現實,而是經常活在自己的幻想當中,當別人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生活時,你也會與其一爭高下。

3.攀比心理的防治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攀比心理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誰都不能避免與別人攀比,無論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適度的攀比無可厚非,但如果將自己生活中的所有內容,都放在與別人攀比上,那麼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深陷於攀比心理的人,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進行矯正。

(1)要理智的面對生活: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相似的,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

(2)充實自己的生活:多參加健康的社會活動,把自己融入到人群中去,參與健康的娛樂活動。另外,還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如書畫、養花鳥等,這些活動都能夠令人心靜,淡泊名利。

(3)採取自我寬慰的方法:自我寬慰是緩解攀比心理的緩釋劑,有時無妨多一點阿Q精神。曾有一首打油詩這樣寫道:「世人紛紛說不齊,他騎駿馬我騎驢。回頭看到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當我們聽到別人的炫耀時,可以採取自我寬慰的方法,想想自己雖然過的不如別人好,但總歸能滿足溫飽,有個溫暖的家,有人關心。這樣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與之攀比的心理也會得到緩解。

十、追求完美不要過度

追求完美概括說來,就是一種追求盡善盡美的極端性格,這種個性雖然能夠激發人奮發向上,努力達到心中的目標,但是具有完美主義心態的人,其樹立的目標,基本上都是自己無法完成的,追求這樣高不可攀的目標,最終結果就是令自己壓力過大,反而得不到理想的結果,給人留下缺陷。所以說,追求完美不應過度,應適可而止。

1.過度追求完美心理的產生

首先,過度追求完美的人,其心理的願望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因為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唯恐別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他們會在表面上追求完美以防止自己受到恥笑,總而言之,多數端完美主義者,是由於經常高估自己而造成的,他們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所以事事都不能落在別人後邊。最後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父母從小的教育和引導,導致他們認為追求完美才是一種做人的基本要求。

2.過度追求完美心理的表現

(1)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完美主義者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總會以不符合實際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當自己無法達到目標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無能。

(2)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不僅會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同時也希望別人同樣做到。但由於人與人的目標是不同的,當周圍的人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不留情面的訓斥對方。

(3)認為自己總是對的:完美主義者在任何時候,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當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提出異議時,他們會變得極為暴躁,堅持自己的觀點。

(4)有強烈的控制欲:完美主義者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人,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所以,他們就非常喜歡對別人發號施令,具有強烈的控制、領導他人的慾望。

(5)容易焦慮和緊張:當完美主義者達不到自己所定的目標時,他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無能,從而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

3.過度追求完美心理的防治

(1)接受現實,殘缺也是一種美:完美主義者應該正確地認識世界,世上本無十全十美的事情,每件事都具有好壞兩面性,就像每塊玉都會有一些瑕疵一樣,在欣賞好的一面時,也不要忽略缺陷的存在,其實,缺陷有時也是一種美。

(2)放鬆自己、包容他人:矯正完美主義心態,還要注意合理的設定自己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要學著接受一些不盡人意的結果;另外,還要對他人寬容,因為人和人對自己的目標、要求都有所不同,你不能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要寬容的對待別人的失誤。

十一、最具隱患的虛榮心理

虛榮心理是一種最具隱患的心理問題,我們形容其最具隱患,是由於現在許多觸犯法律的人,其最終的根源就是因為虛榮,那些人嚮往富貴的生活,夢想憑藉自己的小伎倆,不勞而獲;另有一些虛榮心理強的人,總是在不斷的要求自己提高、拉近自己與上層社會的關係,一旦自己的虛榮心沒有被滿足,就會採取極端的手段。所以,我們認為,不正常的虛榮心理是萬惡之源,是一種亟待矯正的不健康的心理活動。

1.虛榮心理的產生

虛榮心理是指為了達到表面的榮耀和虛假的榮譽,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活動。它所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心理學家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體現和過於激烈的產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渴望被人尊重,所以當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虛榮心。

(2)虛榮心的產生與人格有關,戲劇化的人格容易產生虛榮的心理。一般愛虛榮的人都有做作、裝腔作勢、容易衝動的表現,處處都要高人一籌。在他「盛氣凌人」的背後,往往存在著自卑等心理缺陷,所以他們會通過虛榮來對這些心理缺陷進行掩飾。

(3)一些人為了表現自己,引起別人的注意,也會產生虛榮心理,例如,用時髦、誇張的服飾來裝扮自己;盲目地追趕時尚,來表示自己。

2.虛榮心理的表現

(1)精神上的表現:虛榮心理在精神上的表現,是嫉妒心理引起的排斥和敵對的行為。例如,當某人的工作表現或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虛榮心強的人,就會對他排斥。有時還可能對比自己強的人冷嘲熱諷,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掩飾自己的自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人序負佳期 的精彩文章:

感受環境中的氣息=鼻子!認知你身體器官的功能,感受生命背後的強大

TAG:舊人序負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