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駕駛,慢行!

無人駕駛,慢行!

Uber剛了結了與谷歌Waymo長達一年的官司,現在又面臨了新的麻煩。美國當地時間上周日晚上,在靠近鳳凰城的一個叫做Tempe的地方,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撞倒了一位行人並導致其死亡。

這是自動駕駛近十年的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起傷人致死案,也是第一起全自動駕駛車輛導致的致命事故。

並非技術缺陷

就在上周,谷歌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里,人們駕駛這一輛自動駕駛的小型麵包車,他們一邊玩手機,一邊打著哈欠,還有一個人在打呼嚕。谷歌希望通過這段視頻傳遞的信息是,自動駕駛汽車是如此安全。

投身於自動駕駛的高科技公司希望得到政府和監管者的支持,以儘快推進全自動駕駛服務的普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就是走在自動駕駛試點最前列的城市之一。從去年開始,就有大量自動駕駛技術相關企業在那裡進行上路測試。

現在Uber無人駕駛致死的悲劇可能為業內無人駕駛商業化進程蒙上陰影,也將招致反對無人駕駛計劃推進倡議者的非議。「這起事件會讓消費者對技術的信心倒退好幾年,我們必須慢下來。」位於華盛頓的一個倡議集團汽車安全中心高級總監傑森-雷文(Jason Levine)在事發後發表聲明稱。

Uber這起致命車禍首次涉及了一輛自主駕駛汽車和一名行人,這與2016年特斯拉發生的輔助駕駛汽車與卡車撞擊的致命車禍有本質的區別。另一方面,公共測試路段被認為是最為安全和麻煩最少的無人駕駛的測試場景,這起罕見的車禍也並不能完全歸咎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缺陷。

但不管怎樣,這起事件為這個剛剛開始蓬勃發展的新行業敲響了警鐘。因為當汽車在城市路面上跑起來,無疑會面臨更複雜的環境,車禍致死率也將有所上升。但是業內的觀點通常會認為,只要是汽車上路,車禍是無法避免的。

2016年5月,一位名叫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的美國人駕駛特斯拉的Model S半自動駕駛汽車,在佛羅里達的高速公路上與一輛半掛卡車相撞不治身亡,當時也掀起無人駕駛安全性的激辯,並最終導致特斯拉的晶元供應商Mobileye和英偉達終止與其繼續合作。

特斯拉此後也多次推出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升級版本,以完善其自動駕駛的能力。

南加州大學法律系研究自動駕駛相關監管法的教授布萊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認為,在特斯拉的車禍中受害者是汽車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本人,但是這次Uber的車禍中,涉及的是一輛測試車輛,完全是由Uber公司控制的,受害者是一位與自動駕駛車輛沒有絲毫關係的普通人。

處理優先順序不夠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經過兩年的發展,這次的涉事車輛的自動駕駛技術也已經比兩年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功能要高級很多。

當時特斯拉的Autopilot使用的是雷達以及攝像頭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辨別周圍環境,而這次出事的Uber測試車輛使用的是最先進的激光雷達技術,輔助以雷達和其他感測器來辨別環境,其他自動駕駛技術參與者谷歌Waymo和通用汽車的Cruise也都採用激光雷達技術,他們認為激光雷達對於全自動駕駛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奇點汽車美國公司總裁、前百度美研中心資深架構師黃浴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使用激光雷達,就不存在所謂的有盲區『看不見』的問題,所以這次事故的原因應該是處理的優先順序不夠,行人如果執意想過馬路,並且未走橫道線,在這種情況下,遇到自動駕駛沒有做出剎車的動作,就有點『自殺』的味道了。」

但行人穿馬路不走橫道線,並不能成為汽車撞人的理由。據了解,當時這輛無人駕駛汽車以40英里的速度前行,撞倒了行人,坐在汽車後排的觀察員也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此前幾乎沒有人類駕駛員因無人駕駛事故遭到刑事指控的案例。當地警方已經將「自動駕駛模式」的定義推給了Uber公司。

Uber目前也已中止了在全球多地的自動駕駛項目,包括舊金山、匹茨堡、鳳凰城和多倫多等城市,Uber的合作夥伴沃爾沃和豐田未就是否仍與Uber保持合作表態。

無人駕駛汽車被行業的支持者認為是能夠代替人類駕駛員犯更少錯誤,降低道路死亡率的「救命稻草」。業界正與政府和監管者共同推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發展。行業參與者相信,這起事件不會成為阻礙無人駕駛發展普及的絆腳石。

國內某電動汽車廠商高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美來講,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新生事物還是比較包容的,這起事件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目前除了谷歌Waymo、Uber和通用汽車等正在測試全自動駕駛汽車之外,中國大量新興的汽車領域初創公司也在加大自動駕駛的研發力度。按照美國交通部國家高速交通安全委員會制定的自動駕駛5級標準來看,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自動駕駛汽車仍在L2級別以下,也就是說雙手只能夠暫時脫離方向盤,視線只能夠暫時離開路況。一些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正在致力於L3級至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所謂L3級自動駕駛,也就是司機可以把手脫離方向盤,眼睛也可以離開前方道路,但仍要保持隨時接替自動駕駛操作的準備。L4級自動駕駛司機就可以完全不用去管路況,全交給自動駕駛汽車。

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的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圖:「L3等級的自動駕駛將於2020年早期實現,L4等級的自動駕駛將於2021年晚期實現。」但是他同時強調,目前針對自動駕駛的交通道路的政策法規尚未形成。

此次事件尚未出事故報告,所以無法獲悉事故車輛為幾級。不過,黃浴博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車企推出的大多是L2或介於L2與L3之間的自動駕駛汽車。而宣稱要做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或者共享出行的公司,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是L4級。區別在於是在封閉路段,低速路段,高速路段還是無人倉庫或者工地碼頭等場景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印度20年來首秀達沃斯,莫迪透露了這些重點
24個小時內,全球加密貨幣市值再蒸發600億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