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增長面臨內生動力不足但存希望

經濟增長面臨內生動力不足但存希望

如果每年關注我國經濟增長,不會不清楚近幾年經濟增速逐漸下降。改革開放之後30年的年均增速為10%,但從2010年之後我國經濟增速逐漸下降,也就所謂增長動能走弱。2010-2017年的八年來我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0.6%、9.5%、7.9%、7.8%、7.3%、6.9%、6.7%、6.9%。前面七年經濟增速逐年放緩,增長動能走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雖然2017年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但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是下降的。如果不考慮外需變化,即剔除出口拉動之外,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增速只有6.3%

放眼全球,無論哪個國家都難以長久保存經濟高增速。我國經濟已經實現30年的高速增長已屬奇蹟,如果繼續維持過去那樣高速增長,那麼產能過剩壓力會繼續加大。事實上,我國經濟增長放緩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而是在十年前的2008年就已經表現出來。並不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結果,即便剔除金融危機的影響,內生增長動力都是在逐漸減弱的。哪怕2009年之後出台了四萬億投資,經濟增速仍然不及2007年,並且產能過剩和債務泡沫被顯著吹大。因此,內生增長動能走弱帶來的經濟增速放緩是必然

從經濟增長的三大動能來看,都有走弱的勢頭。

第一,投資增長面臨需求、金融和環境等多重製約。2013-2017年,我國投資增速分別是19.6 %、15.7%、10%、8.1 %、7.2 %,下滑態勢非常明顯。國際金融危機後,依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國經濟發展更多靠投資拉動,但在「三期疊加」下投資拉動的負面效應逐步顯現。從投資佔GDP的比重來看,增長空間不大。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GDP的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這一比重上升至80%,已屬過高。從金融支持來看,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總槓桿率從2010年的177.8%迅速攀高到2016年的237.6%,上升速度過快。依靠貨幣和信貸投入來拉動投資,會導致整個社會槓桿率的持續上升,風險可能越來越大。從能源和環境的角度分析,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粗放式增長模式也難以為繼。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佔全球消費的23%,佔全球凈增長的34%,而創造的GDP卻只佔到世界經濟的15%左右。高能耗又帶來了高污染,中國成了世界最大的污染物排放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基建、房地產、製造業及其他類四部分構成,未來這幾個構成部分的增長空間都不大,尤其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出口增長面臨內外部壓力和不確定性。2013-2017年,我國出口增速分別是7.9 %、6.1 %、-2.8%、-7.7%、7.9%,波動非常明顯,外需增長很不穩定。長期以來,過去依賴人口紅利及豐富生態資源帶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出口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態環境惡化,出口的低成本優勢不再,出口拉動增長的效果逐步減弱。從出口金額在全球佔比來看,中國出口市場份額繼續增長的空間已經不大。據測算,2016年這一佔比已經改變了上升勢頭,出現了下降(其中存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的數據波動原因)。從產品角度看,中國有很多產品在全球市場已經位居首位,未來繼續增長空間有限。在全球全部出口項目中,中國出口佔有率第一的商品佔比達到31%,整體佔比份額增長的空間有限。從主要貿易夥伴來看,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第一大進口國來源,未來繼續增加份額的空間不大。我國已經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口商品的第一大來源國。加工貿易在出口中的佔比也一直在下降,已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最高時的接近60%下降至目前的34%。這也表明出口導向型加工貿易發展在中國已經遇到了瓶頸。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為未來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第三,消費增長面臨諸多瓶頸因素。2013-2017年,我國消費增速分別是13.1%、12%、10.7%、10.4%、10.2%,呈現逐年下滑態勢。近年來,經濟發展靠消費拉動趨勢顯現,但由於涉及民生保障、區域及城鄉發展、收入分配等在內的諸多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消費拉動的成效不夠穩定。從我國目前的人均國民收入及分配差距看,實現全面消費升級還需較長時間。同時,國內產能供給結構難以滿足消費轉型需求,消費外流現象較為嚴重,消費貢獻的提升遭遇瓶頸。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增速繼續低於平均數,貧富差距擴大趨勢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繼續低於GDP實際增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速較2016年有明顯下滑中產階層槓桿率上升、負債增多,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速放緩。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2017年我國內需不足問題尤其突出,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8.8%,較2016年64.6%有明顯下滑,這表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具有不穩定性。由於我國當前存在的「未富先老」、「未富先貴」、「未富先債」等問題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有效解決,未來消費仍有放緩壓力

綜上,在國內主要矛盾轉變、新舊動能轉換且新動能尚未有效成形的情況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運行依舊將面臨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大傳統動能減速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繼續像過去那樣追求經濟高增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能繼續依靠粗放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也不能過多地寄希望於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但這裡並不是要把投資和出口所捨棄,而是要讓二者發揮得更好投資要更注重結構性調整,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要削減投資,而是要加大對高科技、高技術、創意行業的投資力度,推動增長結構轉變出口產業結構升級,限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擴大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前提條件是國內產業投資先行,要能生產出這樣的產品。此外,也要加大進口促進政策,主要進口三類產品:國內緊缺的資源產品;高技術產業設備和科學儀器;消費升級所需要的優質消費產品

政策重心應放在促進消費上。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什麼?是提升老百姓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為國民謀福利。目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未來經濟發展就是要解決好這個矛盾。從經濟學三大需求來看,要解決這個矛盾的重點就是要有效促進消費增長。促進消費增長需要解決多方面問題。首先,解決好收入不均、貧富差距擴大問題。我國基尼係數長期高於0.4,有的獨立研究機構得出結果是高於0.7,意味著全社會有70%的財富不是公平分配的。只有解決了財富公平分配問題,普通老百姓才有資金去消費。其次,要解決好後顧之憂,讓城鄉居民有底氣消費。面對繁重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負擔,我國長期存在消費趨向低的問題。只有逐漸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國計民生重點領域改革,才能讓人們放心消費。再次,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要能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我國大量產業升級是滯後的,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導致到海外代購、出口旅遊採購大幅增長,大量消費流到國外。這是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也是大量企業未來發展的機遇,如果能夠把消費外流的產品在國內生產出來,市場前景必定不錯。最後,鼓勵優質消費品進口。對於目前很多國內產業難以提供的消費產品,或因為技術跟不上,或因為生產工藝達不到,或因為自然條件限制等原因,這些消費產品國內生產不出來,但國內有強大消費需求,應該鼓勵這樣的產品進口。如果不進口,那麼則會出現消費外流現象。一旦進口了,那麼至少可以把消費端和售後端留在國內,還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居民生活福利。同時也會為國內相似產業帶來競爭,有競爭就會逼迫著升級改進。隨著90後和00後逐漸成為社會中堅,由於他們擁有更為強烈的消費意願,未來消費增長前景應該是不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之智經濟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自由行實記三:陽光下的夏爾

TAG:學之智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