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起「全球首例」車禍後,自動駕駛技術還有未來嗎?

這起「全球首例」車禍後,自動駕駛技術還有未來嗎?

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保持謹慎,是應該的,但如果一棍子打死也不可取。

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了第一起撞人致死的事故。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19日晚,一輛Uber(優步)無人駕駛車輛在亞利桑那州的坦佩市撞到一位女性行人,致其送醫後死亡。華爾街日報稱,這是已知的首例自動駕駛致使行人死亡的事故。

事故圖片。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對這一事件,輿論的普遍反應是,「最擔心的事情終於來了」。為防止意外再次發生,Uber已經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測試計劃,業界分析,此次事件或將對全球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計劃造成影響。

目前已知的細節是,雖然肇事車輛切換到自動駕駛模式,但車上還有人類安全駕駛員,也就是說,Uber是設置了相應的監管防線。但為何駕駛員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是車速太快,還是有別的原因?另據當地警方稱,受害行人是突然從一片光線比較暗的地方出現在馬路上的,這次意外事故的主要責任,或許不在Uber。

在事故原因尚未完全查明前,不能輕言自動駕駛汽車「天生」就不安全。一直以來,業界及公眾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充滿疑慮,原因就在於擔心汽車一旦失去了人的掌控,那麼所有的安全就繫於後台操控系統,如果操控系統存在故障,則會因為人類不可控而闖下大禍。

作為一個樂觀的科技主義者,我始終認為,科技創新當然面臨著太多未知因素乃至風險。就以最初的汽車為例,當初就受到部分人反對,理由是這個鋼鐵怪物相對馬車速度過快,而且馬路狀況複雜,人、馬、車混雜,汽車的危險程度更容易被放大。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隨著紅綠燈設置、交通法規對於不同地段車速的限制,以及汽車剎車系統的持續完善,最終消除了社會的種種擔憂,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出行工具——當然很多時候,車禍還是不可避免。

自動駕駛汽車與普通汽車最大的差別在於,一個主控者是後台系統,一個是人。人會犯錯,會出現精力不濟等問題。與人不同,機器不會疲倦,反應速度可能比人更快。但機器目前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擬人複雜的神經系統,對各種事務進行瞬間綜合判斷,以及是否會出現技術BUG,甚至被病毒侵襲,都是目前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擔心理由。

可以預見的是,這次事件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節奏。但目前除了Uber之外,還有眾多廠商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不同的廠商可能掌握的技術點不一樣,推進進度也有較大差異,Uber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出了車禍,不等於所有自動駕駛汽車廠商的技術都有問題。

只不過在事故發生後,無論是廠商還是監管部門,都會進一步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門檻,進行更多的內部測試、更嚴格的過程監控。

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保持謹慎,是應該的,但如果一棍子打死也不可取。畢竟自動駕駛所代表的科技創新、賦能社會等巨大價值,是看得見的。想必正在加緊研發的各大廠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部門,將通過制定更為完善的出廠和上路標準,像大飛機上天之前那樣,經歷幾千上萬道測試,來最大程度消除風險,讓自動駕駛汽車做到安全性萬無一失之後再上路。

人類科技創新之路,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不能因為一次事故就阻斷探索的腳步。目前上海、北京等國內城市,也正在開展自動駕駛汽車路測。我依然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保持樂觀態度。

※ 作者|畢舸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評論 的精彩文章:

輕視流感是公共健康意識的短板
區塊鏈不是洪水猛獸,但要警惕以區塊鏈之名圈錢

TAG:澎湃新聞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