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陪跑的村上春樹和他的《刺殺騎士團長》

陪跑的村上春樹和他的《刺殺騎士團長》

Forever Young

 Side Tracks

Bob Dylan 

00:00/02:01

《刺殺騎士團長》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顯形理念篇》,下冊是《流變隱喻篇》。上下兩冊完全不可分割,是同一個故事的完整進程。

讀完上冊的時候,有點小激動,還發了個朋友圈。老友問,好看么。我回答說節奏感上比村上過去的作品強,還不錯。然而一天後,我就後悔於這個回答——隨著下冊的展開,村上的那種粘滯感又讓我感覺不快起來。

作為村上歷時七年完成的最新長篇,《刺殺騎士團長》很讓其粉絲買單。從主人公設定——36歲的落魄肖像畫家「我」;到村上作品中的重要符號——洞;再到其獨特的語言創作風格。這都是一部十分「村上」的小說。而對村上作品有所了解的讀者,又都會覺得,這「真是不一樣的村上」。

除了前述在節奏感上略顯輕快以外,《刺殺騎士團長》更是大張旗鼓地直接揭示了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同時譴責了德國入侵奧地利、納粹迫害猶太人及抵抗組織等醜惡行徑。控訴了德日法西斯軸心同盟對被侵略國家所造成的嚴重傷害,以及戰爭對善良的普通日本人民所帶來的創傷。

這很不"村上",卻受到了新華社的好評。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在讀這本書之前,一度誤以為這是一個講刺殺「騎士團長」的故事——抗戰諜報劇?

當然並不是,《刺殺騎士團長》只是貫穿情節始末的一幅畫。「騎士團長」也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個「理念」。

村上在這部作品中有著明顯想要突破個人風格的意圖,無論是強硬地將大歷史碾過的痕迹塞進故事裡,或者是將「理念」「隱喻」「雙重隱喻」實體化,並通過「他們」來構建整個小說布局,並推動情節發展,以表達村上所想要表達的想法,這都是全新的——特別對於村上的粉絲來說——嘗試,雖然其實感覺有點糟糕。

村上春樹的很多作品都在描繪人的孤獨與無奈,因為失落而去尋找,又因為尋找不得而更為失落,這是很多村上粉絲所鍾愛的調性。《刺殺騎士團長》最後的結局並沒有失落之感,人反而在尋找的過程中與世界求得了和解,心靈也獲得了救贖。但是在這樣的調性的故事中,硬生生地塞進一段二戰史,始終有很強烈的違和感。而直接將「隱喻」和「理念」以實體化的形式置於故事中開口說話,像極了用直白的文字寫詩一樣。直抒胸臆到是直抒胸臆了,而美感也就蕩然無存了。

總得來說,《刺殺騎士團長》還是很有值得讀的地方,畢竟銷量和新華社的評論都是很好的證明。

而村上春樹也終於從超現實主義作家成長為奇幻類作家了。作為一個馬拉松運動員,陪跑了那麼多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定是知道魔幻現實主義才是奪獎熱門啊,或者像他的偶像那樣,寫寫歌詞也是可以的。

鹹魚時間

對的,你沒看錯,我又回來開始更新了。

謝謝你還在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雜 的精彩文章:

TAG:雅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