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西部方面軍為何頑強抵抗,也沒有將德軍阻滯在第聶伯河以西?

蘇聯西部方面軍為何頑強抵抗,也沒有將德軍阻滯在第聶伯河以西?

呂海峰

話說,從1941年7月3日以後,德軍坦克部隊第4集團軍的先遣支隊就與蘇軍在別烈津河一帶,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生死戰鬥。但最終蘇軍還是沒有能夠將德軍阻滯在第聶伯河以西。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事實上,當時由蘇軍克列伊澤爾上校所指揮的摩托化步兵第一師,以及由鮑里索夫坦克學校的學員和步兵第100師、第4集團軍組成的混成支隊,與德軍已經血戰了三天三夜。同時,蘇軍的第22、第20,第21集團軍的先遣兵團也陸續投入到了與德軍的血戰之中。並且,就連蘇軍空軍的401團團長蘇普倫中校也在與德軍的激戰中,壯烈犧牲,故而成為了當時蘇聯的民族英雄。

然而,由於擁有強大機動能力的德軍,對蘇軍在預定防禦地區的反突擊進行了預先的加固和實施了強烈的阻礙。所以,就在7月10日到12日期間,蘇軍被德軍的坦克兵團先後予以全部突破,並徹底摧毀了維帖布斯克、奧爾沙以南等地域蘇聯守軍的最後抵抗,開始向斯摩棱斯克方向迅速疾進。

隨後,本來,在戰爭初期,蘇聯軍隊的後方工作就是在一種極其複雜的條件下進行的,加之,後方的部隊很多還都沒有滿員,以及缺少必要的運輸車輛,而指揮系統也不斷受到了德軍的破壞,後勤機關也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任務。所以,這就導致了蘇軍越來越感到燃料,彈藥等軍事物資的短缺,進而促使德軍趁機侵入,最終突破了蘇軍的第聶伯河以西防線。

當然,伴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蘇聯方面開始採用了一種以運動戰為主的戰鬥方式。比如,在敵占區建立游擊隊和破壞組,不斷騷擾佔領區的德軍,並炸毀橋樑,公路,破壞電話、電報等通訊設施。這就給處於淪陷區的德軍造成了一種難以忍受的困境。

所以,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後來曾經說道,「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相信驕橫的德軍很快就會看到這一點」(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文化一鍋端 的精彩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規模是如何實現轉變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TAG:教育文化一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