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測轉移性黑色素瘤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病率和時間:對監測和預防性治療的意義

預測轉移性黑色素瘤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病率和時間:對監測和預防性治療的意義

Gary B . Deutsch , MD , MPH ,Richard Tyrell , MD ,Samuel Yost , BA , Mariel B . Deutsch , MD ,GarniBarkhoudarian , MD , Daniel F . Kelly , MD , and Mark B . Faries , MD

主題負責人:冉玉平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審校:喬建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翻譯:陽何麗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致編輯:有效的系統治療改善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導致腦轉移的終生風險性更高1。男性、皮損位於軀幹或頭頸部,以及原發皮損厚或出現潰瘍是公認的危險因素。2但是,組織學亞型尚未被廣泛研究。我們報告了最大樣本量的黑色素瘤腦轉移(MBMs)病例系列研究的其中之一,以更好地確定臨床病理危險因素,並指導疾病管理和監督決策。

本研究通過回顧某機構的黑色素瘤資料庫,納入了於1971 - 2013年診斷為轉移性黑色素瘤的3756例患者。根據患者是否患有MBMs,將患者分為兩組。主要研究終點為MBM的發展和不患MBM的2年生存率(MBMFS)。次要研究終點為總生存率(OS)。

在最終分析的2132例患者中,397例(18.6%)發生腦轉移。單因素變數分析確定性別、原發部位、潰瘍和組織學亞型是2年MBMFS患者中進展為疾病IV期的預測因素(圖1)。多變數分析表明,軸位(PP= 0.04)、促結締組織增生性(P= 0.02)和結節性(P= 0.03)組織學亞型與發生MBMS的高風險有關。存在潰瘍(PPP= 0.03)和疾病IV期診斷的時期(1990-1999與1970-1979相比,PP= 0.01)是2年MBMFS的獨立預測因子(表I)。伊匹單抗對MBM發病率或時間沒有顯著影響。 較低的2年OS見於男性(HR,1.15;P=0.02)、年齡較大(HR = 1.01;P= 0.01)、軸位(HR = 1.14;P= 0.03 )和潰瘍(HR,1.19;PP

可能的發病機制包括腫瘤細胞沿血管(向血管性)和神經(向神經性)的外皮轉移。在一項20例MBM的病例系列研究中,14例顯示在原發病灶有向血管性。 具有向血管性的腫瘤的平均MBM時間為33個月,而無血管生成的黑素瘤中的MBM時間為57個月,但是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最大樣本量的促結締組織增生性黑素瘤病例系列研究描述了4例向神經性轉移的患者,腫瘤累及了頭頸部有命名的神經4。診斷為疾病IV期的患者中,只有腦轉移的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明顯低於多發轉移灶患者5。我們的結果可能因較新的治療方案(即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而與前期研究有所不同。儘管這些患者中的多數人在傳統意義上會被排除在臨床試驗之外,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他們應該被給予平等的考量。

本研究認為促結締組織增生性亞型是發生MBM的強預測因子,可降低2年MBMFS。對於促結締組織增生性亞型患者,尤其是涉及頭頸部的較厚的病變,在診斷疾病IV期後的第一年應考慮使用腦磁共振成像對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灶進行連續篩查。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CMA皮科時訊論壇 的精彩文章:

光子嫩膚——科技創造美麗
服用羥氯喹患者中需早期開始每年眼科篩查的高風險人群

TAG:CSDCMA皮科時訊論壇 |